首页 理论教育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例及游园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例及游园设计

【摘要】:图5.15上海某街头绿地图5.16上海市延中绿地注重与交通组织的联系城市游园与城市道路联系紧密,起到划分城市空间、界定道路范围的作用。图5.17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入口图5.18上海延中绿地入口图5.19北京某街头小游园入口处车挡注重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城市游园在城市建设之初,其原始功能单一,仅起到点缀城市、美化环境的作用。

随着社会逐步走向高度文明,人类对于自身的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只是满足于温饱,而是要享受生活。在当今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绿化建设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如何使绿地利用率达到最高值,这无疑是广大园林工作者应考虑的问题。街旁绿地作为公园绿地的一部分,因其面小量多,适合人们就近锻炼身体、休闲娱乐,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和欢迎。

1)街旁绿地的相关概念

街旁绿地最早被称为街头绿地或街头小游园,自从美国的佩雷公园正式开园,街旁绿地便成了一种新形式的城市公共空间。此后,街头绿地一直得到提倡和鼓励,并在近几十年逐渐被我国所应用。

我国于2002年对街头绿地、小游园等给予统一称呼,即街旁绿地,其属于城市公园绿地范畴,即指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如沿街小型绿地、广场绿地等。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是城市中量大面广的一种公园绿地类型,在2017年新颁布的绿地分类标准中,统一称为游园。

2)游园的功能

(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绿地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能美化城市,因而可作城市的“名片”,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一个良好的游园的景观设计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地域特色及城市面貌。

(2)贴近生活,满足游憩需求 城市游园大多小而分散,贴近人们的生活,是人们日常游憩的场所。游园把人们吸引到户外,可促进人与自然的交流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同时,绿地有良好的环境和游憩设施,是人们锻炼身体、消除疲劳的最佳场所。

(3)承载精神需求,寓教于乐 游园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通过一些主题,可以向人们展示城市的历史印记,并通过内部的雕塑小品等传达科学文化信息,增加文化知识,陶冶情操。

(4)兼具防灾避灾功能 游园作为城市公园的扩张和补充,相对于城市中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而言,城市绿地是具有防震减灾功能的隐性“韧”环境,是城市中具有避灾功能的重要“柔性”空间。它能够成为城市居民紧急疏散和救灾的通道,并对灾害具有一定的隔离作用。

3)游园设计要点

(1)注重与城市空间布局的衔接 游园的形成与城市的建设密不可分,大致主要分为两种,即:旧城更新而形成、新区开发而形成。

①在旧城区的空间布局形式:在旧城更新中,大量游园主要是结合市政建设、旧城改造、拆除危房等应运而生,通常其面积不大,形式灵活,临近居民生活区或商服区,是居民使用最多,距离最近,通常在半天时间内可以往返的绿地。游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点、线、面”构成中“点”的要素,孤立的小型游园往往是无序的、零散的,规划时应作整体性考虑,或串连成带状,或成片布置。因此,在布局中应体现出“由点连线”“由点组面”及“点线面交融”的空间布局模式,这样可以从整体上体现特色资源,增强城市特色风貌。如上海的小型沿街绿地为上海老城区增添了活力(图5.15)。

②在新城区的空间布局形式:在前期开发区域内,有些游园是作为带动招商引资形象工程而建设的,其规模相对较大,主要以大面积绿化为主,观赏性植物种植较多,缺少必要的场地和活动设施,因此,其绿化和形象功能占据首位,而使用功能等被弱化。这样的绿地要考虑“点、线”成“面”的关系,做好绿地系统的前期规划,把近期绿化形象功能与远期使用功能相结合,这是这种游园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新区开发建设中,一些新建游园以改善生态环境及为大众提供休闲活动空间为主,在位置选择上注重与城市主要道路毗邻。这些毗邻城市干道的开放空间,不是拥有大量硬质铺装的广场,而是加入更多的植物元素,与周围的街头绿地体系有机地融为一体,作为线性开放空间融入城市网络,如上海市延中绿地(图5.16)。

图5.15 上海某街头绿地

图5.16 上海市延中绿地

(2)注重与交通组织的联系 城市游园与城市道路联系紧密,起到划分城市空间、界定道路范围的作用。因此,考虑交通组织的可达性及其绿地的可进入性,是人们在城市道路与环境和他人发生联系的关键因素。

①绿地的可达性:可达性是衡量绿地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距离越近,绿地共享越容易实现;相反,绿地的利用率则降低。因此,在设计游园时,应将服务半径作为首要考虑条件。在新区开发建设中,由于绿地面积增加,因而其服务半径可适当增加。而在旧城区改造中,考虑到周围居民的使用情况,其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0.75 km,满足市民步行5~10 min即可到达一处休息场所的需要。合理的服务半径为周边的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开放空间。若这方面内容在规划中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城市绿地服务半径不合理,则会出现许多绿化服务的盲区。(www.chuimin.cn)

②居民的可入性:城市游园是城市道路的补充。就目前园林发展的形势来说,人们更多的是渴望能够“绿地敞开,进去活动”。因此,良好的可入性是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必然趋势。游园作为城市人行道的延伸,其入口是连接城市道路与绿地内部空间可入性的重要环节。一般,主入口是人们进出绿地的必经之地,是人流集散之地,因此可结合休息设施、小品构筑物等进行设置,结合步行系统,方便过路行人或周围居民使用(图5.17)。对于交通较复杂的地段,如道路的交叉口或主要干道,在设计时,可使入口部分升高或降低,避免游人与车辆的正面交锋。对地形较复杂的地段,可随高就低布置挡土墙形式或台地式,以增加绿化的层次(图5.18)。

为利于绿地的管理和维护,常用栏杆、绿化隔离带、休息设施等作为游园的外边界,以阻隔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联系,确保绿地行人的安全,营造步行空间,在入口处设置防止机动车辆和自行车进入的隔离设施(图5.19)。因此,城市游园建设应在满足市民的可进入性的同时,阻止外来车辆等的干扰,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交往、健身的活动场所。

图5.17 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入口

图5.18 上海延中绿地入口

图5.19 北京某街头小游园入口处车挡

(3)注重与周围环境的结合 城市游园在城市建设之初,其原始功能单一,仅起到点缀城市、美化环境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单一功能的城市绿地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城市绿地的性质、功能也随着周边用地性质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商业建筑附近绿地的服务对象是商场中的顾客,该绿地主要提供人们休息;居住建筑附近的绿地主要为周围居民提供游憩、休闲的场所;道路两侧及交叉口处的绿地主要起到绿化美化、阻隔噪声的作用;建筑前庭绿地为附近上班族提供闲暇休息的活动空间。因此,在不同位置与性质的环境,城市游园所起到的作用不同,其设计形式及大小也不同。只有真正做到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相互依托,互为借用,构成整体的和谐美,才是建设城市绿地的真正用意。

(4)注重内部空间的多样性

①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城市游园应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及不同时间的人群活动的要求。如中老年人喜欢群聚、晨练等,因而需要规模合适的交流场所;青年人一般需要较安静的场地,以便于休息和学习;少年儿童需要带有游乐设施的活动场地。因此,游园要均衡配置、结合所处地段的环境特点,从形式、布局、内容、风格等方面突出体现各自的特色和风格,从而体现城市游园的灵活多样性。城市游园从整体来说,要形成动静、开敞与封闭结合的空间形式,以满足各层次人群的不同需求。

②利用植物搭配,划分不同空间:城市绿地常利用植物搭配进行空间划分,在游园中,通过软质植物与硬质铺地形式结合,以划分内部空间,在面积有限的游园绿地中给人步移景异的感觉。通常利用低矮的灌木或低于视线的绿篱或地被,使空间变得开敞,在视线上保持连续性;利用高大的乔木及灌木,以减少视线的通透性,也围合了空间;若结合乔灌草的复层形式,还能加强空间的私密性。

(5)注重内部小品设施,体现艺术特色 游园的内部景观空间往往受商业化影响而缺乏特色,常导致城市街旁绿地景观千篇一律。游园是以组织空间为特征的环境艺术,在满足绿地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应创造出丰富的景观艺术效果,如小品雕塑、座椅、园灯、指示牌等。在这些“硬质”要素景观的基础上,更要讲究意境,重视精神文化。例如,在景观设计中,水景应用发展迅速,一些游园中,常引入“水”,使绿地景观具有动态感,体现园林意境流动的美感。景观环境的优美、空间组织流畅及小品设施舒适性和安全感,“软质”“硬质”要素的结合,使空间层次丰富,更有利于提升街旁绿地的品质。

城市游园作为城市公园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虽然不大,但分布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为市民提供最基本的绿色空间和活动场所。在城市绿地系统总体布局中,城市游园必须因地制宜,依据现状合理安排,并与其他城市绿地配合形成“点、线、面”交融复合系统。对已建成的旧城区要坚决保留既有绿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并进一步提高质量;对于新建的开发区、新城区等,则采用“一步到位”原则,做好规划要求,努力使游园建设符合科学的绿地建设规律,这也是今后绿地建设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