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济南河综合治理概览:并渡口的美景和地理位置

济南河综合治理概览:并渡口的美景和地理位置

【摘要】:在仲宫镇南边的近处,有个叫并渡口的村庄。并渡口之名,和这里的河流水道、地理位置有关。据当地居民讲,“并渡口”即由此得名。大并渡口,位于仲宫以南2.75公里,锦阳川东岸,北依康王顶,南邻西罗园,西北为小并渡口。村设并渡口东、西两个居民委员会。后因锦阳川、锦云川汇流于此,其河床较宽,沿称大并渡口。曾名小埠渡口,后沿称小并渡口。晚霞中的并渡口真美,而当地村民们又常说,晨光中的并渡口更是别有一番风光。

在仲宫镇南边的近处,有个叫并渡口的村庄。

并渡口之名,和这里的河流水道、地理位置有关。济南南部群山水脉旺盛,泉眼众多,有数个位列济南七十二名泉的泉水,如涌泉、苦苣泉、避暑泉、突泉、泥淤泉等。众多的名泉和多处无名的小泉水,以及降水形成的峪水等,在锦阳川、锦云川汇集成为奔流的河道,两川在西罗园并流后成为一条大河——玉符河。此处水面开阔,水流平稳。

早先,这里没有桥,两岸过往的行人和货物,全靠船来摆渡,慢慢地,这里就成了渡口。据当地居民讲,“并渡口”即由此得名。早时的渡口有大、小两处。

大并渡口,位于仲宫以南2.75公里,锦阳川东岸,北依康王顶,南邻西罗园,西北为小并渡口。内有348户人家,共1230人。村设并渡口东、西两个居民委员会。同时在东北康王顶的山脚下有元代重修醴泉寺的遗址。

近处张家庄有明代五圣堂碑,碑文中称此村为“布渡口”。后因锦阳川、锦云川汇流于此,其河床较宽,沿称大并渡口。县志记载,“锦云川路:迸肚口”(明崇祯《历城县志》);“正南乡仙台七:南度口”(清乾隆《历城县志》);“终宫乡仙台七:大埠渡口”(民国《续修历城县志》)。

小并渡口,位于仲宫以南1.75公里,锦阳川北岸,东依康王顶,东南邻大并渡口,西为营而庄,内有161户,519人,设小并渡口村民委员会。清顺治年间(1644~1661),住户由大并渡口迁此建村。曾名小埠渡口,后沿称小并渡口。民国《续修历城县志》有“仲宫乡仙台七:小埠渡口”的记载。(www.chuimin.cn)

随着社会发展,这里修建了桥,渡口作用也逐渐失去了。只是河道岸边的小村依然沿用着那古老的名字——并渡口,因此也为后人留下了历史的记忆和美丽的想象。

游人若于初夏来南部山区游玩,到了这古老的渡口,会惊奇地发现,这名不见经传的并渡口,竟是如此美丽。在群山环抱之中,清新温润的空气散发着甜甜的让人神清气爽的味道。那清澈见底的河水中,鱼儿在水草间时隐时现,追逐戏游,似乎不必忧虑会有谁来打扰它们的自在生活。那四面青山上的葱郁树木,倒映在水中的山峰和树影,美景天成,让人不由惊叹大自然的神来之笔。

太阳快要落山时,那宽阔的河面似被夕阳轻轻地洒下一层夹杂着金色的胭脂粉,并衬托着河面上一只被落日余晖染红的小船,暮归的小船,仿佛要将人引入神奇而幽静的桃花源……忽然间,一只白鹭自远处飞来,轻摇着它那美丽的翅膀,一会儿落在岸边小憩,一会儿又站近水面觅食。当它悠然地向着晚霞飞向高空时,人们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唐代文学家王勃的千古绝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许,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才会反思,时光已越千年,我们在拥有太多的同时,也失去很多……

晚霞中的并渡口真美,而当地村民们又常说,晨光中的并渡口更是别有一番风光。在自然之美的关照下,所有堆砌和粉饰,都会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