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北店子引黄闸:扩浇灌面积、引黄济清,建闸后拆虹吸管!

北店子引黄闸:扩浇灌面积、引黄济清,建闸后拆虹吸管!

【摘要】:1970年建设的北店子引黄闸位于槐荫区北店子村西北处的玉符河入黄河口处,或者说北店子引黄闸位于黄河北店子险工5~8号坝之间,并且闸下游建有提水站。北店子引黄闸与提水站,是为扩大浇灌面积、引黄济清(小清河)、引黄淤背而兴建。建闸后将原北店子、曹家圈两处虹吸管拆除。总之,北店子闸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穿行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东流入海,源远流长。黄河之名,是由于河水浑浊色黄而得。黄河以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度,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造就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它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备受中华儿女的尊重和热爱。

由于黄河流域地质地理、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形成了黄河水文的诸多特点,故黄河又以多泥沙、易淤、易决、易徙而著称于世。几千年来,经常在河的下游决口泛滥,给两岸平原区的人民大众带来深重的灾难。

为了驯服黄河,造福人民,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先民们就对域内的水旱灾害进行过艰苦的斗争。其后,随着社会的变迁,生产力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前仆后继,经过长期的治黄实践,在防洪、浇灌、航运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建树,治河的方略也不断得到发展创新。尽管漫长的古代社会曾对治理黄河有过阻碍,未能解决好严重的黄河灾害,但毫无疑问,我国古代治河所积累下的经验是十分丰富的,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着显著的成就,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光辉的一页。

1970年建设的北店子引黄闸位于槐荫区北店子村西北处的玉符河入黄河口处,或者说北店子引黄闸位于黄河北店子险工5~8号坝之间,并且闸下游建有提水站。1981年又建了新闸,位于原提水站下游同一轴线上,距老闸约150米。(www.chuimin.cn)

北店子引黄闸与提水站,是为扩大浇灌面积、引黄济清(小清河)、引黄淤背而兴建。建闸后将原北店子、曹家圈两处虹吸管拆除。引黄闸于1970年3月4日开工,11月中旬完成。闸身为钢筋砼箱式涵洞3孔,孔高2.6米,宽2.8米,洞身长51.66米,每秒可引水源30立方米。出水口与提水站相接,泵房在净水池两侧各安装机泵6组。为适应黄河近期(1974~1983)防洪规划,1980年经黄委会批准改建引黄闸。1981年4月完成。经黄委会、山东黄河河务局验收合格,7月交付原郊区管理。新闸的闸身为钢筋砼箱式涵洞3孔,高3米,宽2.8米,引水流量50立方米每秒。新闸建成后,原闸仍予保留,作为河闸继续使用,提水站亦保留运用。

吴家铺灌区是在原虹吸灌区的基础上,进行配套扩建完成的。设计浇灌面积3.3万亩。1981年又建设吴家堡引黄浇灌示范区,1982年示范区进一步扩大到7260亩,通过浇区的进一步完善提高和探索最佳的浇水技术以及对农作物生产的配套改革等,致使示范区生产的大米实现了优质高产。灌区出产的“吴家堡”黄河大米,无污染、米质好、食味佳,且高产、稳产、经济效益高。吴家堡大米成了一个优质品牌,在泉城多年畅销不衰,并远销国内各地。

由于北店子引黄闸所处地是黄河的险工区,这里的河道急转直下,地势险要,每年汛期、凌期,这里都是防汛的重点目标;这里又是济南玉符河入黄河口处,在原河道上今只留有一个数米宽的砌石小水槽,水槽临黄河水边还建有闸槽;那通往黄河北岸齐河县的渡口码头也已不见,只在路边还有几间原来的管理房,今已改建进行商业贸易使用;同时玉符河入河口段,今已开发建设成湿地公园,里面有集水上娱乐、沙滩浴场体育竞技场等于一体的游乐设施;且北店子出产的黄河鲤鱼、刀鱼也十分有名,人们来此也会多加品尝。加之河口处的地势平坦,树木众多,鸟语花香,环境独特,故北店子交通发达,游人不断,既可游览集多种景致于一地的北店子,还可品尝特色风味的美食。总之,北店子闸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