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济南河综合治理:通济桥现存石榫口

济南河综合治理:通济桥现存石榫口

【摘要】:通济桥,今位于济南市槐荫区后周王村西侧的玉符河上。据民国《长清县志》记载,通济桥早年为长清通往济南大道上的一座桥梁,故名“通济桥”。民间又称之为玉符河石桥。而官道过玉符河而建的通济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说是一处有名的古桥。据道光《长清县志》记载,通济桥由清代一位叫艾象豫的乡绅牵头集资修建。通济桥曾经是玉符河上最大的石拱桥,桥两侧原有精美的石栏杆,后被大水冲毁,今只能于桥上看到原插石栏的方形榫口。

通济桥,今位于济南市槐荫区后周王村西侧的玉符河上。据民国《长清县志》记载,通济桥早年为长清通往济南大道上的一座桥梁,故名“通济桥”。民间又称之为玉符河石桥。

长清,原县名。历史悠久,秦为卢县地,隋设长清县,其后建置多次调整,2001年6月改为济南市辖的长清区。由于长清久远的历史,加之又在济南市的西部,故其间的通道成为济南西去冀晋中原地区的古代官道。而官道过玉符河而建的通济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说是一处有名的古桥。早年流经长清地段的玉符河河道长约4公里。由于河道水量受大气降水及河道渗漏等因素的影响,故河水四季变化很大,成为季节性河道。今卧虎山水库蓄水后,此地段的下游河道更是经常干涸。

道光《长清县志》记载,通济桥由清代一位叫艾象豫的乡绅牵头集资修建。石桥原为十五孔石拱桥。东西长约60米,宽近5米,横跨玉符河两岸,蔚为壮观。通济桥曾经是玉符河上最大的石拱桥,桥两侧原有精美的石栏杆,后被大水冲毁,今只能于桥上看到原插石栏的方形榫口。在桥的中间有五个较大拱孔,其下部为大块石砌筑的矩形桥圢,在中孔两桥圢进口外露的圢台上,各雕有一尊形似龙脸、猪耳、鱼纹的镇水石兽,俗叫降龙趴,又传说为龙的九子之一,用以镇伏桀骜不驯的河中“水怪”。在建筑上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拱圈为拱石砌,顶部还雕有5个狮头般的镇水兽,细看相貌略不相同。其上青石桥面略拱,两侧各旁出2层大条石砌筑的栏杆座石,内有一排整齐的方向柱坑,是用来安置石栏柱的,今已被填满了泥土。桥面略拱的青石板已被磨得十分光滑。整个石拱桥浑然一体,砌筑得十分讲究。随着时间的推移,今桥面上的石板已坑洼不平,石栏也已不见,桥体亦有部分塌陷,石块散落水中,而那桥圢上外露的降龙趴石雕,西侧一尊已是残破不全,东侧一尊已不见踪影。(www.chuimin.cn)

沧海桑田,玉符河下游段的河道,因黄河经年淤积形成倒比降,宣泄不畅,两岸洼地易受涝害。因此对河道进行治理,疏浚河道,修建堤场,两岸广置树木等。同时对两侧堤岸中的道路也进行修整,而大桥今只留下了中间的五个桥圢。当地居民也介绍,其实,在五个拱形桥洞的两边,还各有五个桥洞,只是都比中部的拱形桥洞略小。早年河水上涨,加上泥土淤积,早已被掩藏。看来,文献中所记载的清代十五孔石桥,经多次整修改建,如今已成为五孔石桥了。

直到1964年修建了北面经十路上的公路桥,古石桥才算歇了歇肩。经市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初步鉴定,此桥外形别致,结构独特,用材量大,雕刻手法简洁大方,在我市很少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