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涌泉桥:历时两年多精心修建

涌泉桥:历时两年多精心修建

【摘要】:涌泉桥,因位于涌泉溪流上而得名。涌泉,位于历城区柳埠镇神通寺西,白虎山之阳的涌泉庵东侧。由此可知,涌泉桥于“万历四年正月十五日”开工,“万历六年十月十五日”完工,前后共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可见当时修建此桥并不容易。涌泉桥为单拱石桥,拱跨2米多,拱高近3米,拱圈石中的两面各雕有斗形狮头,桥长18.8米,宽3.5米,乱石铺面。建桥的时间自然是晚于涌泉庵。

涌泉桥,因位于涌泉溪流上而得名。

涌泉,位于历城区柳埠镇神通寺西,白虎山之阳的涌泉庵东侧。明崇祯、清乾隆《历城县志》有载,称“在神通寺西,瀑布飞悬,流入锦阳川”。清《七十二泉记》中说“曰涌,腾也”,也许这就是涌泉取名的含义吧。

泉水从峪中白虎山腰岩溶裂隙中涌出,汇流成溪,通过暗渠,由一石雕兽头口中喷入南北向的长方形“净池”中。泉水旺盛,四季不涸,泉水从净池南壁溢水口流出,汇成涓涓细流,在茂密的竹林和树林中穿行,流过明万历六年(1578)所建的涌泉桥下,又依山势向南三迭而下,形成数十米的悬崖瀑布,后跌入青龙潭中。水击岩石,铮铮作响,在深邃幽静的竹林间日夜回荡,后又缓缓地穿过柳树林、芳草地,汇入锦阳川。

近又见有清末拓印的《建造涌泉桥记》拓片资料,关于此桥修建情况是这样记载的:“兹万历四年(1576)正月十五日,修建泉桥,惟请良匠琢打灌合,垫渠垒砌。万历六年十月十五日,工满已完,圣事成就,一旦而兴乎由是。”由此可知,涌泉桥于“万历四年正月十五日”开工,“万历六年十月十五日”完工,前后共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可见当时修建此桥并不容易。(www.chuimin.cn)

涌泉桥为单拱石桥,拱跨2米多,拱高近3米,拱圈石中的两面各雕有斗形狮头,桥长18.8米,宽3.5米,乱石铺面。桥上北面有石栏板3块,高0.6米,内侧饰壶门,有4根望柱,高约1米,东面第一根望柱上雕有石狮,其他石柱上雕有石瓶。桥的南面有石栏板4块,望柱5根,东面第一根望柱上同样雕有石狮,南北两望柱上的石狮面对而望,其他柱上也雕有石瓶。凭栏下视,可见碧水一泓,犹如翠锦。桥南10多米处,还有隋代摩崖造像19尊。

建桥的时间自然是晚于涌泉庵。因此处早有涌泉,故庵也以泉命名,涌泉庵亦称尼姑庵,建于北朝,隋开皇年间重建,现尚存吕祖庙、送衣塔、宋代摩崖造像等。人们若沿山路回转而上,会看到山坡上有一“望月亭”,于亭上极目南眺,平野近处,群峦叠嶂,白云缭绕,并依稀可见挺立的泰山主峰。

由于涌泉桥近处的桥、水瀑、古树、竹林、寺庵等各具特色的景观,人们又分别赋予它们以“悬崖飞瀑”“细水长流”和“锦上添花”之美名,使桥、水瀑等景观组成的画面显得十分古雅、幽静、苍翠、高洁,充满了诗情画意,形成了一处难得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