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堂位于槐荫区刘家庄村,始建于民国十二年,相传由马世文捐助,由善士看好风水,测好地形后修建。早在隋、唐时期,“佛”“道”“儒”并称三教,出现合一的趋势。刘家庄三教堂就是一座三教合一的教堂。三教堂大殿前有一方石碑,是仅存的一方石碑。碑文主要记载了刘家庄三教堂在民国三十六年进行重修的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堂曾改为招待所。......
2023-10-11
玉符河位于泰山山脉北麓,是济南市西部的一条较大的季节性山洪河道,流经济南市的历城、市中、槐荫、长清四区,于市区西郊北店子村西汇入黄河。上游有锦阳川、锦绣川、锦云川和泉泸河四条主要支流,在仲宫镇汇流入卧虎山水库,今水库以下始称玉符河。
玉符河历史悠久,关于玉符河之名,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述:“济水又东北,右会玉水。导源泰山朗公谷,谷旧名琨瑞溪(即今锦阳川)……亦谓之琨瑞水也。其水西北流,经玉符山,又曰玉水。”所谓玉符山,就是当地人们所说的仲宫偏西南的山脉,其与卧虎山南北相对,两山之间为卧虎山水库。也就是说,早年的玉符河则来自于山名。而今,水库以下始称玉符河。
玉符河迤逦西北,流经历城区仲宫镇的杨而庄、西董家庄,下为市中区党家庄街道办事处的宅科、寨而头、西渴马、罗而庄,南过津浦铁路,西北至长清区平安店街道办事处的四里、义合村,下至槐荫区的丰齐、宋家桥,于北店子村西汇入黄河。河道自寨而头以下明流渐少,大量渗入补给岩溶水,渴马村以下变为季节性河流,而丰齐以下又渐恢复明流。1905年在睦里庄建闸,引河水东流入小清河,1933年下游始筑堤防,1958年又建卧虎山水库,其后,下游又变成季节性河流。玉符河自水库大坝至入黄河口全长约39公里,干流流域面积162.6平方公里。
玉符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夏季酷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雨量骤减,冬季严寒、多北风。多年平均降雨量在600毫米以上,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57%,6~9月降雨径流约占全年的85%,形成明显的汛期。
玉符河为季节性山洪河道,河道蜿蜒曲折,河道上游段为山前坡地中的自然冲沟,两岸无堤防,坡度较陡,河口宽700~2000米;下游段地势低洼,早在1931年,两岸始筑堤防,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年培修,已高达4米,坡度较缓。在省肿瘤医院附近,河道底宽不足百米。在牛角峪由于兴建了玉清湖沉沙池,河道堤距由700米缩至150~160米。又因受黄河回水影响,泥沙淤积,致入黄口以上约3公里形成倒坡。
由于玉符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地势特殊,致沿岸无较大的支流汇入,域内水库、塘池也少。又因玉符河自卧虎山水库以下的河底宽窄不齐、高低无序、河形弯曲,河水流向蜿蜒西北,只有几条小支流。先是仲宫镇朱家庄北岸的二仙沟注入河流;河道进入市中区党家庄镇后,北岸的石崮沟于寨而头注入;西北流到丰齐村入槐荫区,经周王庄到宋家庄时,东来的腊山分洪工程注入;再西北流,经古城、睦里庄,于北店子进入黄河。但要说起山东水利的建设,尤其是在小河道上筑坝蓄水以解决农村的用水问题,不能不提到鲜为人知的“山东第一蓄水池”。
“山东第一蓄水池”,位于玉符河域内的市中区涝坡村南的泉泸河上。泉泸河源于十六里河镇东南部山区的侯家庄、义和庄一带,流向西北,至涝坡村转向西南,又经仲宫镇的泉泸、凤凰等村,至西郭而庄汇入锦绣川。泉泸河是一条山洪河道,因途经泉泸村而得名,俗称泉泸峪,全长20公里,流域面积约60平方公里。其中,涝坡村以东的上游段长近6公里,流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河道南依青铜山,北靠月牙山(也叫笔架山),基岩裸露,水流湍急。
地处玉符河流域泉泸河南部低山丘陵区的小山村涝坡村,原名老坡庄,后何以取名“涝坡”,据村中老人相传,涝坡村原是位于黄河岸边的一处小村落,因多次被洪水涝淹而迁来此处,后扩建为村庄,其名是为纪念过去多发洪涝而取。泉泸河此段的河道稍微顺直开阔,且在河边的高坡崖下有山泉出露,坡面上常年湿乎乎的,又似涝水浸泡一般,故又以形似起名。临河北侧的村内房舍,上下层叠,错落有致,街中盘道,高低弯曲,别有风情。丰水年时,这里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用水还算正常,但一旦遇到长期天旱无雨,尤其是连年大旱时,便河干泉枯,不但庄稼颗粒无收,就连人畜吃水也非常困难。故在河道上建设蓄水工程,实为生产、生活所需。
村旁河边的“山东第一蓄水池”,始建于韩复榘督鲁的民国二十三年(1934)。该蓄水池的兴建与前时的德国驻济南领事馆领事希古贤有关。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依据不平等条约开始侵入济南。清光绪三十年(1904),济南开埠。随之,德、英、日、美诸国相继在济设立领事馆,从此,济南开始了与外国政府间的外事交往。外国在济南设立领事机构始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同年11月11日,德国在济南设立商办处。光绪三十一年(1905)10月10日,改为驻济南领事馆。馆址在商埠经二路27号(后为济南市人民政府)院内。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11月21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接手德国驻济南领事馆,将其人员遣送回国。德国领事馆在济南前后共有43年,11任领事。
精通汉语的希古贤是一个中国通,在民国初年就来到德国驻济南领事馆工作,并于民国十四年(1925)1月成为济南领事馆第七任领事。民国十五年(1926)德国在青岛设领事馆时,他先被委派筹建事宜,后又任青岛领事馆首任领事。民国二十五年(1936),调离山东,转任德国驻武汉领事。民国二十八年(1939)5月,任驻华大使馆秘书兼任驻武汉领事。同年7月,又任德国驻广州总领事。任期满后,他在中国有据可考的足迹也就此终止了。
希古贤喜欢旅游、美食和穿中式长衫,并常下乡深入民间,了解中国的风土民情,又与多位民国高官有深交,也曾与蒋介石谋面。他在济南期间,就十分喜欢大明湖的一池碧水和秀丽的南山。
民国二十二年(1933)秋季的一天,希古贤一行到青铜山、斗母泉一带游览。青铜山主峰在涝坡村东南约5公里,海拔754米,不仅山势雄壮、植被丰茂,且于山顶端有一唐代开凿的山东最大的摩崖石雕造像,石像前的平地上还植有桧柏,虬枝横出,苍翠茂密。青铜山顶的四周,因地形地质条件,还散落着大小形态各异的二十多处山泉,清水高注,涌流不息。而在这群山泉中,名气最大的当属位于西北山阴处斗母泉村北崖下的斗母泉。因其涌水量大,俗称“大泉”。水从岩壁圆洞流出,汇于池内,常年不竭,晶莹碧透,清冽甘美,为附近山村的饮用水源。
希古贤等人观赏了景色秀丽的山势泉水、雄伟壮观的石雕造像和古老的桧柏等,返程途中,在涝坡村停下来。这些人一来是天热口渴、旅途劳累,想歇歇脚,找些水喝;二来是被这里别具风情的村落深深吸引。一向钟情于山水的希古贤连声称奇,村民们也热情友好地端来茶水招待他们,同时双方还热情地交谈起来。村民诉说着常年受兵匪骚扰的痛苦和村中遇上天旱少雨,河泉干涸时,农业无收、人畜吃水十分困难的处境(有的村民还因为逃荒背井离乡,甚至去闯关东)。希古贤听后非常同情,动了恻隐之心。当他看到村边的河谷,于村南的一段地势狭窄,而上下游地势开阔时,眼睛一亮,兴奋地说:“我可以向你们的政府建议,在这里为你们修建一座蓄水池!”
希古贤回济南后,立即向山东省建设厅厅长张鸿烈提出了在涝坡村修建蓄水池的建议。
张鸿烈,字幼山,光绪十二年(1886)生,河南固始人。民国十九年(1930)9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任命他为山东省政府委员,9月9日又任山东省政府建设厅厅长,协助韩复榘从事山东建设工作。在他任期内,山东的农桑水利、公路建设等都有较快发展。他是一位体恤民情、注重实际、颇有政声的政府官员。当他听了希古贤提出修蓄水池以解决村民用水的建议后,深受感动,欣然应允,立即向上级汇报,并派出专家赴涝坡村进行实地勘察,同时制订实施计划。所需资金方面,他委派历城县长出资万元,同时涝坡村民众亦纷纷踊跃捐款。
建于涝坡村泉泸河口的蓄水池工程,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10月正式开工,并于次年(1934)农历9月竣工。村民回忆说,修建蓄水池的过程相当艰难,由于村庄地处山峪,交通不便,蓄水池开工后,便调集了本村及邻村的数百人上山采石,所需沙子都是从15公里外的仲宫用毛驴一趟趟驮来的,选用的石料特别讲究,不是纯青石不用,敲一敲,不当当响不用,不够尺寸不用,工程质量要求严格。工程修了近一年时间,建成了高6.7米(包括基础高约10米)、顶宽2.8米、长约20米的一座浆砌料石溢流重力坝,连同两侧砌石岸墙共长约80多米,回水长度有150多米,可蓄水1.17万立方米。随着山地高坡地下水的自然下渗,坝下南(右)近百米的河坡脚又出山泉,也是汩汩常流。(www.chuimin.cn)
蓄水池建成后,坝固渊深,冬夏不涸,不仅造福了涝坡村的民众,也惠及了周边村庄乡亲。于是,村民们对这位洋人感激不尽,并一直将此池称为“洋湾”。蓄水池竣工之日,张鸿烈等各级有关政府官员亲临现场,为竣工剪彩。张鸿烈还欣然命笔,为该工程命名为“山东第一蓄水池”,后又镌刻于石崖上。涝坡村民也不忘希古贤的功德,竖立起了“修建蓄水池感德纪念碑”,上面记述了建池的始末和希古贤“一人之善怀,留为后代之利益”的功德。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大程度地拦水以保供需,当地村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1957年,在“山东第一蓄水池”的上游又修建了一座砌石溢流拦河坝,高有6米许,回水长度350米,蓄水量约5万立方米。这使水面、蓄水量都扩大了不少,既可使洪水不直接地冲击老坝,又改善了生活、生产用水,同时大大优化了周边的生态环境。1963年秋种急需用水时,因天旱无雨,两座蓄水池干涸见底。为了抗旱,由政府出资,村民上阵,用了3年时间,又在上游建设了第3处拦水坝,蓄水量约1.5万立方米。1982年,上级调来打井队,在涝坡村钻出了深达百余米的机井,村里还为每户人家安装上了自来水,从此村民再也不为吃水、用水发愁了。
后来,村内人们在第一蓄水池畔的石岸突兀的崖壁上,人工开凿出高1.45米、宽2.8米、深近0.1米的光滑石面。上有字径20厘米的七个苍劲峻拔的石刻大字:山东第一蓄水池。右上方是: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九月建。左下方署名为“建设厅长张鸿烈题”,名下还有两方印鉴。
现在人们若沿着水池(水库)岸边树丛中的小路下行,不一会就到了早年建设的大坝旁边。那为了纪念希古贤而建立的感德纪念碑,就竖立在大坝下游的左岸。石碑宽1.93米,高0.95米,厚0.22米,石碑正面刻有“修建蓄水池感德纪念碑”字样,下为碑文,背面内容是投资人名单,下为办事人姓名。
修建蓄水池感德纪念碑的碑文于下:
吾村向苦无水,遇岁旱早恒十数里外以汲水,困难极矣。去岁九月间,有德国希古贤先生游览斗母泉过敝村,村人将(久旱)无水之状向先生言之。先生恻然动心,代为转达。
建设厅厅长张鸿烈禀明省政府韩主席、委员长张贺元,令技师来敝庄验看地势,遂度地制宜,兴修蓄水池,长约半里有余。即时动工,所需巨费,悉由县政府提拨,约计款不下万余元,鸠工庀材,不数月而工竣。渊深坝固,冬夏不涸,不惟敝庄便之,附近邻村亦时时取用不竭。吁,先生一人之善怀,留为后代之利益,洵永世不没之功德也。为叙始末,笔之于石,以作永久纪念云。
前清邑庠生吕国钧撰并书
民国二十三年古历九月中旬縠旦
德国领事希古贤关注中国老百姓疾苦之事,虽已过去近百年,但今在百姓中间还是广为流传。历经沧桑的“山东第一蓄水池”,除了作为一项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外,也成了这段佳话的见证。
在玉符河下游的沿黄地带,由于黄河决口泛滥,致涝洼盐碱地多,且旱涝碱灾害交替发生,大片土地荒废,群众生活困难。新中国成立后,济南市委市政府为改变这一地区生产条件、发展农业生产,决定引用当地的水资源,发展灌溉和补充小清河水源——先是建设了多处虹吸工程,后又改建为引黄闸。
它位于北店子险工坝间,闸下游建提水站。工程于1970年3月开工,11月竣工。闸身为钢筋砼箱涵3孔,引水流量30立方米每秒。灌区建成后,将2.3万亩荒碱洼地改成良田,并为小清河沿岸6万亩灌区补充了水源。伴随着社会发展,今北店子引黄闸与提水站仍屹立在玉符河畔。
在玉符河下游入黄河口处的槐荫区与长清区交界处,原有一处洼地。1988年2月,在这里建设了玉清湖水库。伴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地下水位下降,使以开采地下水为主的城市供水也日益紧张,并导致泉水断流。为解决供水紧张的矛盾,经国家批准,济南市将启动日供水60万吨的引黄供水工程,利用洼地建调蓄水库,以达到均衡供水的目的。玉清湖调蓄水库面积5.17平方公里,蓄水量5150万立方米,具有向城市供水、保证玉符河下游防洪安全、补充小清河水源及改善环境等综合功能。
另外,在玉符河口西侧还建有一处济西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占地约33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建设范围11.3平方公里,湿地水面约2.96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大明湖。公园内主航道共有7公里多,需要行船一个半小时。湿地水源充足,主要有玉清湖的侧渗水、玉符河的河水、黄河侧渗水等。湿地内森林郁郁葱葱,有多处荷花池和多种鸟类栖居地,还有生态保护恢复区等。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既可以有效保护玉符河及市区西部的生态环境,又可以保护小清河的源头区。
伴随着社会发展,根据上级有关报告安排,2005年3月济南市水利局对玉符河又进行综合治理,内有位于市中区党家镇的1.5公里生态治理试验段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总长1.2公里的扩挖、筑堤、护砌河道治理;建有高2米、长90米的橡胶坝一座;进行河道绿化,以马槽边坡、滩地、大坝绿化为主;为满足汛期生态用水和补源保泉,自寨而头到京沪铁路桥长的范围内沿河道底部顺河势挖弧形槽;建管理房一处;建设桥梁9处等。
有关济南河综合治理概览的文章
三教堂位于槐荫区刘家庄村,始建于民国十二年,相传由马世文捐助,由善士看好风水,测好地形后修建。早在隋、唐时期,“佛”“道”“儒”并称三教,出现合一的趋势。刘家庄三教堂就是一座三教合一的教堂。三教堂大殿前有一方石碑,是仅存的一方石碑。碑文主要记载了刘家庄三教堂在民国三十六年进行重修的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堂曾改为招待所。......
2023-10-11
玉符河是黄河下游最末一条支流,总流域面积827.3平方公里,也是我市市级管辖的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道,本次治理范围自卧虎山水库至北店子入黄口全长39公里,流域面积302平方公里。随着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济南市对玉符河也曾有多个建议规划定位。从以上规划可知,玉符河是济南市一条集防洪、补源、生态多功能的景观廊道。......
2023-10-11
玉符河源于历城区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及泉泸河之水,于仲宫镇西汇入卧虎山水库,出库始称玉符河。镇政府驻地在仲宫,辖内面积约256平方公里,内有129个行政村,人口约10.5万人。终军在朝廷时,为国家建设、巩固边防做出巨大贡献。在保卫国家北方不受异族侵扰方面,终军做出了贡献。私自煮盐、冶铁,损害国家利益,以此沽名钓誉,其罪当死。徐偃被批驳得哑口无言,只得认罪伏法。为了减少战争,皇上要选派一名信得过的使臣出使南越。......
2023-10-11
早年曾名楼子庄、青龙庄,后因邱姓住户增多,故称邱家庄。进村时,南望村南的透明山,只见山体青烟弥漫,风光秀丽,加之村北又是水丰岸绿的锦绣川,故邱家庄这里的景色非同一般。且来看看毛鸿宾在《归田记》中是如何写记邱家庄的。巧合的是,比毛鸿宾小34岁的吴树梅,也曾在邱家庄盖房置业。毛鸿宾死后,经山东两任巡抚分别上疏,朝廷先后两次降旨,嘉其忠心,朱批加恩,复其原职,入祀乡贤祠。......
2023-10-11
亓城村,位于柳埠镇以南4.5公里,曾名朱家庄,东为长岭村,南邻叶北庄,北依孤山,村南建有罗曼山庄。明洪武年间,因亓氏在此早居而得名亓城。明崇祯《历城县志》载,“锦阳川路:齐城”。在亓城村西有一座小山头,从山根到山顶生长着1800多棵柏树,村民们又把这座小山取名为“柏树山”。他们认为,红道心柏树是亓城村的象征,也是亓城人的骄傲,看护好这些柏树,就是为子孙后代造福。......
2023-10-11
西郊盖韭,即产于济南西郊的玉符河东岸以大金庄为中心的保护地韭菜。相传“西郊盖韭”,多进贡于皇室。昔日的西郊盖韭,多为农产品种的“三棱箭”,其韭叶横断面呈三角形,经软化栽培后,香味浓郁,素有“千里香”之美称。据考证,西郊产地的盖韭与其地的土质、水质有关。当前上市的西郊盖韭,虽较外地韭菜更好吃,但纯正的“千里香”味道已不复存在。其色、香、味、形已接近原来的西郊盖韭。......
2023-10-11
在这群山泉中,名气最大的当属斗母泉。早在清代,著名学者郝植恭著《七十二泉记》时就将斗母泉列入其中。到了2004年4月,斗母泉又获得了济南新“七十二泉”第46泉的美誉。斗母泉具体位于青铜山西北处、斗母泉村的北崖下。泉池上方立有一石碑,注明于清康熙十五年重修斗母泉。斗母泉最早为明崇祯《历城县志》收载,称其为“窦姑泉,在大佛寺北顶”。斗母泉就凭着这样几条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跻身于济南名泉行列。......
2023-10-11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Pollution Control of Urban Waterways梁 芳Liang Fang摘要 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河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是发展趋势。指出碳纤维生态基、复合酶类、生物菌剂等是提高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措施,在河道污染治理的实际应用中有效。城市河道污染问题集中体现为水体缺氧、化学需氧量超标、氨氮污染严重、底泥黑臭等。......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