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食品营养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食品营养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摘要】: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通过合理的营养、膳食进行防控都是必不可少的。维生素D在钙、磷代谢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些特定人群中也容易出现缺乏,因此这些营养素的营养状况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骨质是一种代谢活跃的组织,在人的一生中不断进行着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参与的骨形成与骨吸收两个过程。骨质疏松症的确切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但可以肯定的是当骨骼成熟获得骨质峰值时,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生理状况的变化,约从30岁开始,骨质开始以一定的速率减少直至终生,而女性在更年期前后10年,骨质丢失速率加快。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因素除了遗传因素外,可能还有内分泌、年龄、性别、运动机械负荷和营养因素等。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通过合理的营养、膳食进行防控都是必不可少的。影响骨质疏松症的营养因素包括钙、磷等矿物质维生素D等维生素以及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其中钙、磷、蛋白质是骨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尤其是钙在一般食物中含量较低,缺少乳类及其制品的膳食常常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维生素D在钙、磷代谢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些特定人群中也容易出现缺乏,因此这些营养素的营养状况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钙与骨质疏松症

钙是人体内的重要元素,骨骼和牙齿中的钙约占人体总钙量的99%,因此钙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最为密切。研究表明高钙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而低钙膳食地区人群的骨折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远比高钙地区明显增高。

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血钙水平下降,使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它作用于环磷酸腺苷使其升高,造成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加速,骨钙溶出,当骨吸收超过骨形成时,会发生骨质疏松。血钙水平的降低主要是由于钙吸收下降所引起的,低钙饮食、低维生素D饮食或低活性维生素D及日照不足和长期卧床、高磷饮食等因素都会造成钙吸收量降低。

我国居民普遍存在钙营养状况不良的现象,2002年第四次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钙摄入量仅为391mg/d,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主要是由于日常膳食中钙含量低和机体钙吸收率低所造成的。

2.磷与骨质疏松症

磷也是人体内常量元素的一种。体内80%以上的磷存在于骨骼中,它可促进骨基质合成和骨矿物质的沉积,血磷稳定是骨生长、骨矿化的必要条件之一。低磷可刺激破骨细胞,促进骨吸收,使成骨细胞合成胶原的速率下降,限制骨矿化的速度,容易引起佝偻病、软骨病等。高磷可使细胞外液的磷浓度升高,使细胞内钙浓度降低,钙磷比例下降,尤其是钙离子浓度下降可使甲状旁腺素分泌亢进,骨吸收减少,造成骨营养不良,诱发骨质疏松症,因此饮食中高磷和低磷对于骨基质合成和矿化均不利。

增加膳食中磷的摄入量可以降低钙的肠道吸收,因为血清磷在肾合成1,25-(0H)2-D3调节上起重要作用有关,当膳食磷从低于500mg/d增加到3000mg/d时,1,25-(0H)2-D3合成速度降低,使其血清浓度从高于正常值的80%降至正常范围,由于增加磷摄入的同时可减少肾对钙的排泄,因此对于健康年轻成人的钙平衡可能无影响。

3.镁与骨质疏松症

镁是维持骨骼细胞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元素,体内的镁有60%存在于骨骼中,镁也可影响骨钙的吸收,在极度低镁的膳食条件下,人体可因甲状旁腺素功能低下而引起低钙血症;镁对骨矿物质的内稳态有重要作用,并能直接影响骨细胞功能以及羟磷灰石晶体的形成与增大。(www.chuimin.cn)

4.其他矿物质与骨质疏松症

微量元素锌对骨骼发育的影响明显,缺锌可发生骨骼发育异常,如长骨变短、增厚、关节肿胀,胶原形成障碍,骨矿化过程下降以及生长迟缓等。

氟由于其抗龋齿作用而被确定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内氟有95%分布于骨组织中。适量的氟摄入能促进钙、磷在骨基质中的沉积,有利于骨钙化,骨强度增加;但过量摄入反而有害,因为钙会随氟大量沉积于骨骼,造成血钙下降,PTH分泌升高,引起骨脱钙,使骨骼变得松脆,易发生骨折。

铜缺乏可使骨质变薄,骨骺软骨变宽,同时使铜依赖酶(赖氨酸氧化酶)活性降低,影响胶原和弹性蛋白的交联,造成胶原纤维生成障碍,不利于骨形成。

锰缺乏可使骨骼畸形,软骨营养不良,骨髓生长延缓,长骨变短、变粗,关节增大。

维生素D在体内钙、磷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食物中摄入的和在皮肤中合成的维生素D需在肝和肾进行二次羟化才能转变为活性维生素D。老年人户外活动减少、肾功能降低,血清维生素D,特别是 1,25-(0H)2-D3的浓度常常低于年轻人。1,25-(0H)2-D3的数量和效能降低可能是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适当补充维生素D能够延缓骨质丢失,降低骨折发生率,每日补充维生素D10μg的老年人,一年后其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

蛋白质作为一种独立的营养素在大量摄入时可增加尿钙排出,造成负钙平衡。尿钙排出增多与骨量减少和髋骨骨折发生率升高有关。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对骨代谢的影响也不一样,如赖氨酸不足和缺乏,可使股骨头、骨干发生骨质疏松。

膳食纤维在肠道可与钙和其它矿物质螯合,影响它们的吸收,因此过量摄入膳食纤维可增加骨质丢失和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