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食物营养对抗动脉硬化

食物营养对抗动脉硬化

【摘要】:目前认为除了遗传、年龄、肥胖、吸烟、机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和缺乏体力活动等危险因素外,营养膳食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降低血浆的总胆固醇、LDL、甘油三酯和升高血浆HDL的措施显示能够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的发生及死亡率。目前,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措施是改善血脂水平,膳食营养因素与血脂变化密切相关,控制饮食和改善营养状况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途径。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多阶段的退行性的复合性病变。由于动脉内膜聚集的脂质斑块外观呈黄色粥样,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易损性斑块的破裂是导致脉管综合征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而预防斑块的形成、促进斑块的消退和提高斑块的稳定性是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主要策略。

目前认为除了遗传、年龄、肥胖、吸烟、机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和缺乏体力活动等危险因素外,营养膳食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膳食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膳食中的脂类对血脂水平的影响至关重要。

(1)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血脂高于正常的上限称为高脂蛋白血症。血浆中的脂类几乎都是与蛋白质结合运输的,所以高脂血症也被称为高脂蛋白血症。

胆固醇血症或高LDL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低HDL也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量研究认为高氧化低密度脂蛋白(0X-LDL)和高甘油三酯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血浆的总胆固醇、LDL、甘油三酯和升高血浆HDL的措施显示能够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的发生及死亡率。目前,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措施是改善血脂水平,膳食营养因素与血脂变化密切相关,控制饮食和改善营养状况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途径。

(2)不同脂肪酸与动脉粥样硬化 饱和脂肪酸被认为是膳食中使血清胆固醇升高的重要原因。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饱和脂肪酸都具有升高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大于10个碳原子和小于18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几乎不升高血清胆固醇,而棕榈酸、豆蔻酸和月桂酸有升高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其中豆蔻酸最强,棕榈酸次之,月桂酸再次之。这些饱和脂肪酸升高血胆固醇的机理可能与抑制LDL受体的活性有关,从而干扰LDL从血液循环中清除。

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橄榄油和茶油中,其对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曾被认为是中性的。但一些科学家发现摄入橄榄油较多的地中海居民虽然脂肪的摄入量高,但冠心病的病死率较低,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单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总胆固醇和LDL,而不降低HDL水平,或使LDL胆固醇下降较多而HDL胆固醇下降较少。

膳食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n-6和n-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但降低LDL胆固醇的同时也降低HDL胆固醇。亚油酸对血胆固醇的作用机理与饱和脂肪酸相反,即增加LDL受体的活性。n-3多不饱和脂肪酸,如α-亚麻酸、EPA和DHA能降低血胆固醇的含量,同时降低血浆甘油三酯的含量,并且升高血浆HDL水平。EPA和DHA降低血浆甘油三酯的作用是因为他们阻碍了甘油三酯渗入到肝脏的VLDL颗粒中,导致肝分泌的甘油三酯减少,血浆甘油三酯降低。此外,n-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改善血管内膜的功能,如调节血管内膜一氧化氮的合成和释放等,EPA、DHA和n-6系列的亚油酸可为前列腺素中阻碍血小板凝集成分的前体之一,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

多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双键较多,在体内易被氧化。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提高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单不饱和脂肪酸由于不饱和双键较少,对氧化作用的敏感性较多不饱和脂肪酸低,可能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更有优越性。

反式脂肪酸是食物中常见的顺式脂肪酸的异构体。在将植物油氢化制成人造黄油的生产过程中,双键可以从顺式变成反式,即形成反式脂肪酸,研究结果表明摄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中LDL胆固醇含量增加,同时引起HDL降低,HDL/LDL比例降低,增加罹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3)膳食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 人体内的胆固醇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条途径,外源性约占30%~40%,直接来自于膳食,其余由肝脏合成。当膳食中摄入的胆固醇增加时,不仅肠道的吸收率下降,而且可反馈性地抑制肝内胆固醇的合成,从而维持体内胆固醇含量的相对稳定。但当胆固醇摄入量太多时,仍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升高。

(4)磷脂与动脉粥样硬化 磷脂是一种乳化剂,可使血液中胆固醇颗粒变小,易于透过血管壁为组织利用,使血浆胆固醇浓度降低,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故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5)植物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 植物中含有与胆固醇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称为植物固醇,它能够在消化道中与胆固醇竞争性形成“胶粒”,抑制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浆胆固醇。

2.膳食热能、碳水化合物与动脉粥样硬化

能量摄入过多会在体内转化成脂肪,贮存于皮下或身体各组织中,造成肥胖。肥胖患者的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葡萄糖的利用受限,继而引起代谢紊乱,使血浆甘油三酯升高。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对血脂水平有较大的影响。单糖和双糖等低分子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这是因为肝利用多余的碳水化合物合成甘油三酯所致;膳食纤维能够降低胆固醇和胆酸的吸收,并增加其从粪便中排出,故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3.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高动物性蛋白(如酪蛋白)膳食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用大豆蛋白和其它植物性蛋白代替高脂血症患者膳食中的动物性蛋白,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

研究还发现一些氨基酸可影响心血管的功能,如牛磺酸能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使还原性谷胱甘肽增加,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同时还具有降低血胆固醇和肝胆固醇的作用。甲硫氨酸摄入增加可引起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进而引起动脉内膜的损伤,目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被认为是AS的独立危险因子。

4.维生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1)维生素E维生素E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理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即减少脂质过氧化物质的形成;维生素E还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形成和分泌,以及抑制血小板凝集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维生素C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羟化反应,包括参与肝胆固醇代谢成胆酸的羟化反应,促进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而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维生素C可参与体内胶原的合成,调节血管的脆性和血管的通透性;维生素C是体内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剂,可降低血管内皮的氧化损伤;大剂量维生素C可加快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保护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www.chuimin.cn)

(3)其他维生素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叶酸、钴胺素和维生素B6缺乏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增加,膳食中补充上述三种维生素可降低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的损伤;烟酸在药用剂量下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HDL、促进末梢血管扩张等作用。

5.矿物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镁对心肌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有重要作用,能改善脂质代谢并有抗凝血功能,缺镁易发生血管硬化和心肌损害,软水地区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于硬水地区,可能与软水中含镁较少有关;高钙饲料可降低动物血胆固醇;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缺铬可引起糖代谢和脂类代谢的紊乱,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而补充铬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LDL,提高HDL的含量,防止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铜缺乏也可使血胆固醇含量升高,并影响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的交联而引起心血管损伤;过多的锌则降低血中HDL含量,膳食中锌/铜比值较高的地区冠心病发病率也较高;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还发现,过量铁的摄入可引起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和心衰等症状,应用铁螯合剂可促进心肌细胞功能和代谢的恢复;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着;硒是体内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核心成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使体内形成的过氧化物迅速分解,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组织的损伤,缺硒也可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血管收缩,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6.其他膳食因素

(1)酒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饮酒量和血脂及血压呈“J”形关系,少量饮酒可增加血HDL水平,而大量饮酒可引起肝的损伤和脂代谢的紊乱,主要是升高血甘油三酯和LDL。

(2)茶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化学物质,茶多酚具有抗氧化和降低胆固醇在动脉壁聚集的作用。

(3)富含植物化学物的食物 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植物化学物如黄酮、异黄酮、植物硫化物、花青素类化合物和皂苷类化合物等,这些物质具有降低血胆固醇水平、抗氧化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原则是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控制总热能和总脂肪,限制膳食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保证适量的矿物质和抗氧化营养物质。

1.限制热能的摄入总量,保持理想体重

热能摄入过多是肥胖的重要原因,而后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故应该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并适当增加运动,保持理想体重。

2.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

限制膳食中的脂肪总量及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是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措施。膳食中脂肪摄入量以占总热能的20%~25%为宜,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不超过总热能的10%,适当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深海鱼类主要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可适当多吃;少吃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和鱼卵等;高脂血症患者应进一步降低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使其低于总热能的7%。

3.提高植物性蛋白的摄入量,少吃甜食

蛋白质摄入应占总热能摄入量的12%~15%,植物蛋白中的大豆蛋白有很好的降血脂作用,可适当多食。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60%左右,且以复合碳水合物为主,高脂血症患者尤其应限制精制糖(如甜食和含糖饮料)的摄入。

4.保证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达到30~40g/d能明显降低血胆固醇,因此心脑血管病人应多食果蔬、粗粮、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5.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很多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E、维生素C和硒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应多食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酸味水果和海产品等。

6.饮食清淡,少盐和少酒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g是防控高血压疾病的重要措施。少量饮酒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但过量饮酒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7.适当多吃富含植物化学物的食物

非传统营养素的植物化学物质具有促进心脑血管健康的作用,摄入富含这类物质的食物有助于心血管的健康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应鼓励摄入足量的且种类丰富的植物性食物和食用菌类,如大豆、草莓、葱蒜、香菇、绿色食品和黑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