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食谱营养原则符合膳食多样化、平衡膳食的需求

食谱营养原则符合膳食多样化、平衡膳食的需求

【摘要】:编制营养食谱的总原则是根据用膳者的具体情况,遵循膳食多样化的原则,满足平衡膳食及合理营养的需求,尽可能照顾用膳者的饮食习惯和经济能力,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促进大众的身体健康。对一些特殊人群,如生长期的儿童和青少年、孕妇和乳母,还要注意易缺营养素如钙、铁、锌等的供给。

编制营养食谱过程中应以下面几个基本理论为依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中国食物成分表(2009)》和营养平衡理论。营养平衡理论应包括能量的来源及其比例,蛋白质的来源及其比例,脂肪的来源及脂肪酸的比例,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及其比例,食物搭配的四大平衡(酸碱平衡、主副食平衡、荤素平衡、精杂平衡),以及中医食疗调补的平衡理论。

编制营养食谱的总原则是根据用膳者的具体情况,遵循膳食多样化的原则,满足平衡膳食及合理营养的需求,尽可能照顾用膳者的饮食习惯和经济能力,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促进大众的身体健康

1.保证营养平衡

营养配餐应达到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营养配餐与用餐者之间的平衡,后者是营养配餐的更高标准,这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不仅品种要多样,而且数量要充足,满足营养素及热能的供给量 根据用膳者年龄、性别、劳动强度、生理状况和营养素摄入量标准,计算各种食物用量,使平均每天的热能及营养素摄入能满足人体需要。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要求,膳食应满足人体需要的能量、蛋白质、脂肪,以及各种矿物质维生素,膳食既要能满足就餐者需要又要防止过量。对一些特殊人群,如生长期的儿童和青少年孕妇和乳母,还要注意易缺营养素如钙、铁、锌等的供给。

(2)各营养素之间的比例要适宜 除了全面达到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外,还要考虑到各种营养素之间适宜比例和平衡,充分利用不同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之间的互补作用,使其发挥最佳协同作用;膳食中能量来源及其在各餐中的分配比例要合理;要保证蛋白质中优质蛋白质占适宜的比例;要以植物油作为油脂的主要来源;同时还要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各矿物质之间也要配比适当。

(3)食物的搭配要合理 注意成酸性食物与成碱性食物的搭配、主食与副食、杂粮与精粮、荤与素等食物的平衡搭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谷类、薯类、杂豆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蔬菜、菌藻和水果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有4种以上,每周10种以上;鱼、蛋、禽肉、畜肉类的食物品种数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乳、大豆、坚果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有2种,每周5种以上;平均每天不重复的食物种类数达到12种以上,每周达到25种以上,组成平衡膳食。对同一类食物可更换不同品种和烹调方法,尽量做到主食粗细搭配,粮豆混杂,有米有面,副食荤素兼备,有菜有汤,还应注意菜肴的色、香、味、形。

(4)膳食制度要合理 一般应该定时定量进餐,成人一日三餐,儿童三餐以外再加一次点心,老人也可在三餐之外加点心。

(5)及时更换调整食谱 每1~2周可调整或更换一次食谱,食谱执行一段时间后应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不断调整食谱。

2.照顾饮食习惯,注意饭菜的口味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既要使膳食多样化,又要照顾就餐者的膳食习惯。注意烹调方法,做到色香味美、质地宜人、形状优雅。

3.注意膳食的美味(www.chuimin.cn)

只有主食和菜肴的颜色、形状、气味等感观性状给人以愉悦的感觉,才能引起用餐者的食欲并保持食用营养餐的持久性,从而达到满足营养需求、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而将营养与美味融为一体,使其相得益彰,也是营养从业人员致力追求的职业目标,一味地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讲求入口即化,势必陷于过于追求感官享受而忽视营养的极端,而仅仅在理论上强调平衡营养,不注重合理营养与膳食的美味相结合,就难以被用餐者接受和长期坚持,使营养干预计划成为纸上谈兵。

4.考虑季节和市场供应情况

主要是熟悉市场可供选择的原料,并了解其营养特点。

5.合理的加工和烹调方法

合理的加工和烹调方法可赋予食物受人喜爱的色、香、味、形等特性,同时也能减少营养素的损失,提高食物的消化利用率。不合理的加工和烹调方法可以增大营养素的损失、降低消化吸收率,或者在加工烹调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降低营养价值。

6.注意食品安全卫生

要做到食物原料来源可靠,注意食物贮存安全和卫生,防止可能的污染等问题。

7.兼顾经济条件

既要使食谱符合营养要求,又要使进餐者在经济上有承受能力,才会使食谱有实际意义,合格的营养食谱应达到营养美味,用餐者欣然接受;价格适宜,用餐者消费得起。

在食物的选购上,除了考虑物价—营养指数外,还要利用食物的产地差价、批零差价、季节差价、成品差价和购买时段等经济因素,制定更加合理的营养食谱。通常采用“物价—营养指数”来说明食物价格与营养的关系,“物价—营养指数”是指单位金额可以购买的单位重量食物中营养物质的量,食物的营养价值是相对的,并不是购买食物的价格高、食物的营养价值就一定高,价格昂贵的鱼虾与价格便宜的小鱼、小虾,其营养价值没有多少区别,同样从营养价值的角度,大豆同样补充优质蛋白,但其“物价—营养指数”比起牛肉猪肉就更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