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食品标签制作:了解产品配方及营养成分

食品标签制作:了解产品配方及营养成分

【摘要】:产品配方、原料档案查询 了解食品产品的配方配比、原辅料状况、加工工艺等内容。查阅、准备产品研制过程中,有关加工工艺对食品营养成分影响的相关资料。根据原料预算产品营养成分 根据产品的原辅料名称和来源,查询食物成分表、辅料添加剂的说明书,初步计算和评估本产品的营养成分含量。程序1:了解产品分析计划仔细阅读产品的分析计划,核对食品产品的原辅料和生产环节的信息,确定抽检样品来自不同批次的终样品。

1.食品产品分析计划的拟定

(1)了解分析目的和目标 产品分析的目的有多种,也因此有不同的分析计划。如常见的有产品试制阶段的配方成分确定、稳定性、企业标准制定等;工艺改进方面的成分影响、色泽和口味影响等;终产品的标签要求、批次变化、质量抽查等。

(2)产品配方、原料档案查询 了解食品产品的配方配比、原辅料状况、加工工艺等内容。查阅、准备产品研制过程中,有关加工工艺对食品营养成分影响的相关资料。可以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以更多地了解产品的营养特点和变化范围。

(3)标准的准备 根据食品产品特点,选择适合的产品标准和营养成分检测标准方法。确定要检查的项目和方法。如果有多个方法,应查阅相关文献,比较方法间的异同点以及分析结果的差异度来最终确定。

(4)根据原料预算产品营养成分 根据产品的原辅料名称和来源,查询食物成分表、辅料添加剂的说明书,初步计算和评估本产品的营养成分含量。

2.食品产品相关标准的查询和了解

查询和了解我国有关食品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此外还要注意到食品产品中不同成分的分析方法的标准。

3.食品产品原料的营养成分数据及参考文献的准备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查询食品产品中营养成分的大致数量级

4.检测项目的了解

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产品标准要求项目不同,但大致包括感官指标、微生物指标、卫生指标和营养指标。

5.产品营养成分检测分析单的制作

将要检测分析的项目及相关信息绘制成表格,以备工作需要。

程序1:了解产品分析计划

仔细阅读产品的分析计划,核对食品产品的原辅料和生产环节的信息,确定抽检样品来自不同批次的终样品。

程序2:确定检验项目

根据食品产品的原料和添加的辅料,确定产品的营养特点。如是否强化了维生素A、维生素D等。(www.chuimin.cn)

程序3:送检样品

按照分析计划中的采样方案,采集原料或产品,送到本企业实验室或合同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和相关信息。用于制作营养标签的检测数据量要充分,不能仅根据数次的分析结果草草决定。

程序4:整理检验数据

对样品检验单的数据进行整理,找出异常值,查出导致异常值的原因。如果是分析误差所致,则予以剔除;如果是样品所致,要对产品的质量做进一步检查。将整理后的数据与文献中的食物原料的营养成分数据核对,检查其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要注意添加的营养成分。

用于计算营养标签标示值的数据,至少有6~12次不同批次送检结果才比较稳定并有说服力。在不断送检的过程中,所有的检测数据要全部纳入到本企业产品营养成分数据库中,以便观察产品质量的变化或调整标签数据。

程序5:数据修约

对所有的检测结果计算均值和标准差,以及单侧95%的可信限。并按照数据修约的要求,将均值和单侧95%可信限的数值进行修约。

程序6:与国家产品质量标准比较

把以上计算数值与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国家相关产品标准进行比较如不符合要求,应重新检查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并检查产品生产的细节和关键步骤。

程序7:确定营养成分表标示值

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根据食品产品的包装大小和设计安排,在预先设计的营养成分表中写入营养成分数据。这些数据是按照程序5的方法计算后的均数,并经过与标准核对后适当调整。调整的原则是:不违背国家标准,不高于检测数据可信上限或低于可信下限,以保证货架期内产品质量,同时给监督检查留出一定余地。

程序8:分析结果存档

对检验数据报告编号,存档保留一年以上,并写出档案的名称、日期、产品等说明。

封面:某产品检验单、检验单位、时间、记录人。

内容:分析报告、数据计算结果、标签确定数值或标签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