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气质特征与测量:职业生涯管理书中第三节的内容

气质特征与测量:职业生涯管理书中第三节的内容

【摘要】:事实上,气质特征在出生不久的婴儿身上就有所表现,它具有明显的“天赋性”。

一、气质

人们通常所说的气质指的是一个人的风度和格调,心理学中的气质概念与此不同。现在心理学上一般把气质定义为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也就是人生而具有的脾气、秉性和性情。

气质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早在古希腊时代,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crates)就于《论人的本性》一书中提出体液说,将人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后来,盖伦(Galen)发展了希波克拉底的学说,并用拉丁语来表达体液配合所产生的心理特点,于是就产生了气质这一概念。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等几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些人脾气急躁易怒,遇事冲动而不冷静;有些人则不温不火,遇事冷静沉着;有些人行动、语言缓慢乏力;有些人则动作敏捷,言语迅速而有力量。这些心理的动力特征给人类的全部心理活动染上了一层个人色彩,表现出迥异的气质特点。

先天生物学因素对气质影响比较大,先天因素占主导地位。事实上,气质特征在出生不久的婴儿身上就有所表现,它具有明显的“天赋性”。从婴儿身上可以观察到,有的婴儿好动、不认生、喜欢吵闹;有的婴儿则比较安静、沉稳。这些差异显而易见是由神经系统的先天特征造成的,而不是被后天生活条件不同改变的。气质特征与遗传有关,研究显示,同卵双生子要比异卵双生子在气质上更为相近,即使把同卵双生子分别放在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教育下培养,他们仍然显现出相似的气质特点,差异不大。

二、气质的特征

(一)气质的动力性

气质体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生活行为中,是显露在外的动力特点,人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心理活动的强度,指情绪的强度、意志努力的程度等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是指知觉的速度、思维的敏捷性、情绪发生的快慢等心理过程的速度;心理活动的灵活性,指思维的灵活性、注意力转移的灵活性等;心理活动的稳定性,指情绪的稳定性、注意力的集中性等;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是倾向于外部世界,时常从外界获得新印象,还是倾向于内心世界,常常体验自身的情绪,分析自身的思想和印象。气质只决定人的心理活动的方式,而不决定人的精神生活实质。它与人的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没有多大联系。

(二)气质的天赋性

气质不同于能力和性格,它较多的受到神经系统先天特征的影响,因而具有先天性。婴儿一诞生,气质就表现出差异来,有些活泼好动、大哭大叫,有些酣睡不止,有些非常沉默、东张西望等。研究表明,年纪越小,气质的表现越明显;血缘关系愈近,气质表现得愈相像。对具有相同遗传特质的同卵双生儿的研究表明,把两个同卵双生儿分别放在两个不同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下培养,他们的气质比遗传特征不完全相同的异卵双生儿相似的多,而且长时间内没有发现显著差异。可见,气质具有天赋的性质,这些与生俱来的气质特征构成了每个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风格,它为个体能力、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最初的心理基础。

(三)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动机无关,也就是说气质特点通常不受到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内容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儿童通过内向和外向方面表现出来的气质特点,在生命的最开始的几年内就表现出来了。这些特点在他们后来的生活中也很少改变,友好的婴儿倾向于成长为友好的少年,而不友好的婴儿倾向于成长为不善交往的年轻人。

但是,气质也不是一律一成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的作用下,气质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造。比如,在集体生活的作用下,一些情绪容易激动的人,可能变得较能控制自己;而一些行为较为缓慢的人,可能变得行动迅速。在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作用下,人的气质被掩饰和改变的情况表现得更为明显。

(四)气质的向性

向性是指心理活动、言语与行为动作反应是倾向于外部或者是内部的特性,因此分外倾性和内倾性,这与神经系统功能强度有关。外倾性是指神经活动兴奋过程占优势,内倾性是指神经活动抑制过程占优势。

三、气质与性格的区别与联系

气质与性格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在平常生活当中,人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格特征和气质特征难以区别分辨,于是人们经常把二者混淆起来,当做同一个概念。比如,人们常说某个人的性格活泼开朗,某人的性子急躁或散漫,这些本质上讲的是气质特征。性格预期只是个性(人格)组成中既不相同又相互联系的重要方面。

(一)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第一,气质更多地受到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限制,主要是先天形成的;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第二,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如强度、速度等),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每种类型都具有积极的一面,也具有消极的一面;而性格是人对现实生活的立场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有好坏之分,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取得成就的大小,具有直接的社会评价意义。

第三,由于影响气质的先天因素较多,因此气质的可塑性较小,变化较缓慢;影响性格的后天因素较多,因此性格的可塑性很大,环境对性格塑造影响更为显著。

(二)气质与性格的联系

气质与性格相互交织,其联系密切又复杂。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而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能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下面三种情形:

第一,气质会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影响性格的特点,让性格独具特色。比如,都是勤劳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表现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黏液质的人会表现出踏实肯干、认真仔细。

第二,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当某种气质与性格有较大的同一性的时候,对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帮助,反之会妨碍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例如,胆汁质的人容易形成积极、大胆、主动性的性格特征,但是黏液质的人就非常难以形成上述性格特点。

第三,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掩饰和改造气质,使气质遵循生活实践的要求。例如,宇航员必须具有积极主动、胆大心细等性格特征,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此类性格特征的形成就会掩饰或者改造胆汁质者容易偏激、急躁的气质特征。

四、气质与能力

人的气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但各种气质类型与个人能力及其将取得的成就没有必然的联系。智力发展的高低不取决于人的气质。在同一领域内有成就的人物中可以找出不同气质类型的代表;在不同实践领域中也可以找出高成就的不同气质类型代表。据研究,俄国四位著名的文学大家,赫尔岑表现为多血质,普希金表现为典型的胆汁质,果戈理表现为抑郁质,克雷洛夫表现为黏液质。虽然他们表现出不同的气质类型,但是在文艺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达尔文同果戈理一样,都表现为抑郁质类型,但是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非凡的造诣。由此可见,每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在各自的领域获得杰出成就,同时也可能成为平庸的普通人。

气质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不可以把一些气质看作是好的、积极的,而把另一些气质看作是不好的、消极的。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的和消极的方面,例如,胆汁质的人积极、开朗、勇敢、活力四射、有进取心,但也可能成为热情、急躁、难以控制脾气的人;多血质的人灵巧、机警、和蔼、乐观,但也可能成为行动轻率、感情肤浅而不稳定的人;抑郁质的人感情深刻且稳定,观察细心而富于想象,但也可能成为孤僻、多疑、缺乏自信的人;黏液质的人实干、坚定、冷静,但也有可能成为萎靡不振、冷漠、死板的人。

虽然气质左右不了人的智力高低和成就大小,但是气质特点却可以作用于智力活动的方式,进而左右其效率。比如,关于记忆的研究显示,识记材料的难度大、数量多时,神经系统强型的人比弱型的人效果要好(斯米尔诺夫),神经系统强型的人记忆大量的无意义音节效果较好,而弱型的人记忆大量有意义的文章较好(特鲁波尼科娃—莫尔加诺娃,1977);在动觉记忆方面,对于简单的任务而言,弱型的人较强型的人记忆好。而在复杂情境中,强型的人较弱型的人记忆好(尤西姆,1975)。由此可见,每一类型的气质,都各有优劣,并影响到活动的效率。

五、气质理论

(一)体液说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气质的不同是因人体内不同的液体引起的。他设想人体内有黏液、血液、黑胆汁和黄胆汁四种液体,并通过这些液体混合比例看哪一种占优势,把人分为不同的气质类型:黏液占优势的属于黏液质,体内血液占优势的属于多血质,黑胆汁占优势的属于抑郁质,黄胆汁占优势的属于胆汁质。

1.多血质

情绪易表露,敏感异变,碰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放声大哭,只要稍微安慰一下,或者有愉快的事发生,很快就能转变心情。思维敏捷,反应迅速,但常常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行动迅速,对工作表现非常热情,除非是条件不允许,他要参加所有活动,但是工作干劲不能保持长久。对环境适应快,善于结交朋友,但交情很浅不深入。概括地说,多血质以行动迅速、有朝气、活泼开朗、反应敏捷、情绪焦躁、粗枝大叶为特征。

2.胆汁质

性情急躁,反应快速,不论高兴或者是忧愁,情绪体验都特别强烈,时而大发雷霆,在情绪发泄完以后,又迅速平息下来。智力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是在理解问题时表现出粗心大意、一知半解的倾向。在行动上朝气蓬勃,在工作表现得努力进取。概括地说,胆汁质表现特征为:表里如一、精力旺盛、刚强不阿、易感情用事,整个心理活动弥漫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3.黏液质

情绪激奋较低,反应缓慢但有稳定性。经常心如止水,不容易出现起伏的情绪状态,也不外露。喜欢思考,在进行所有工作之前都做细致的考虑。能坚决执行自己做出的决定,从容不迫地完成工作。常常对已习惯的工作表现出极大热情,而不容易习惯于新工作。概括地说,黏液质特别稳重,但缺乏灵活性;踏实但易于固执拘谨;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为特征。

4.抑郁质

情绪兴奋性高,体验深刻稳定,不经常外露自己的情绪,反应缓慢且不灵活,具有刻板性。对事物观察细致、敏感,学习和工作易疲倦,疲倦后也不容易恢复。工作中常表现出多虑、不果断和缺乏信心。生活中不善于和人交往,常有孤独、胆怯的表现。概括地说,抑郁质人的特征表现为:稳重、敏锐、胆怯、孤独、体验深刻、外表温柔、行动缓慢。

实际上,绝大部分人都不是完全地属于这四种传统的气质类型其中的一种,如绝对的多血质等;而是他们大多属于各种气质类型之间的类型或是属于多种气质的混合型。(www.chuimin.cn)

(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是巴甫洛夫(Pavlov)创立的。他认为,划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主要应根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而这些特征又主要包括三种: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神经过程的强度是指神经细胞受到强烈刺激或者持久工作的能力,它有强弱之分;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是指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的相对关系;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是指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相互转化的速度。巴甫洛夫通过以上三种特性的组合,把动物高级神经活动划分为四种类型:

1.兴奋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阳性条件反射较阴性条件反射容易产生。它是一种易兴奋、易怒、难于控制的类型,所以也叫“不可遏制型”。

2.活泼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神经活动强度大、平衡而灵活、反应迅速,外表开朗,能较快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

3.安静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神经活动强度大,平衡却不灵活,较易形成条件反射,但不易改造。这是一种坚韧而行动迟缓的类型。

4.抑制性。这种类型的特点是:神经活动强度弱,不能承受强刺激、感受性高、胆小而神经质。

巴甫洛夫认为,上述四种神经系统的基本类型是动物与人共有的,因此称之为一般类型。神经系统的一般类型就是气质的生理学基础,气质是神经系统一般类型的心理表现。兴奋型相当于胆汁质,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安静型相当于黏液质,抑制型相当于抑郁质。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主要来自先天遗传因素,因此,一个人的气质特点与其他心理特征相比是较为稳定的。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后天环境训练下是可以改变的。遗传对气质的影响有随年龄增长而越来越弱,而环境对气质的影响有随年龄增长而越来越强。

另外,关于气质的理论还有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等。体型说虽然揭示了气质与体型的一些联系,但并未说明体型与气质间关系的机制:体型对气质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二者之间是连带关系还是因果关系?关于激素说,尽管气质的某些特点与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有关,但是气质的直接生理基础主要是神经系统的特征,因此,孤立的强调内分泌腺的活动对人气质的决定作用是片面的。关于气质的血型说,经验和臆测的成分较多,缺乏严密的科学依据。

六、气质的测量

现实生活中对气质类型的测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现有的气质测量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类:

(一)自陈量表法

自陈量表法要求被试者回答一系列经过标准化的问题,然后从中分析被试者的气质特征。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实施简单,评分客观,较易得到量化的结果;其缺点在于被试在回答的时候可能不尽真实,在问卷中插入测谎题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一问题。常见的气质量表有以下几种:

1.瑟斯顿气质量表

瑟斯顿气质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Thurstone)编制。该量表包括七类问题,每类20题共有140个题目。每类问题测量的是气质的一个特征,这七类问题是:活动性、刚健性、冲动性、支配性、社会性和沉思性。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

2.斯特里劳气质调查表(简称ST1)

斯特里劳气质调查表由波兰心理学家斯特里劳(Strelau)制定,建立在巴甫洛夫的气质类型理论的基础之上。量表共有134题,分为兴奋强度、抑制强度、神经过程灵活性三个分量表。其中44题属于测试兴奋强度的题目,44题属于测试抑制强度的题目,46题属于测试神经过程灵活性的题目。被试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回答问题,与自己情况相符的记+1分,介于相符与不相符之间的,或无法回答记0分,与自己情况不相符的记-1分。

测试完毕后,分别计算被试者在每一部分的得分,参照气质的评价表,如下表3-4,就可以得出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各种特征和类型特点。

表3-4 气质评价表

3.向性气质调查表

向性气质调查表是内曼和科尔施太特(Neyman & Kelstedt)编制,用来评定内倾与外倾。共有50道题。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是与否。内倾与外倾被认为是气质的主要维度,对个体向性的测定有助于培养和选拔人才。向性测验集中测量气质的一个维度,施测方便,已经广泛运用到教育、管理和医学等领域。

(二)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观察、记录一个人的气质特性,从而做出鉴定。运用行为评定法确定气质类型,要求在观察、记录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特征、智力活动的特征、言语的特征以及情绪特征之后,对所得材料进行分析、判断、归纳与组合,然后对照气质心理特征的指标确定其气质类型。优点是简单易操作,不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条件。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行为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时并没有反映出其真实的气质类型,如果仅根据行为来判断气质是有困难的,也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在使用行为评定法时,必须对被试的生活条件、成长经历等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并结合实验法、问卷法进行研究,才能把个人的某些稳定的个性与偶然的行为区别开来,进而了解一个人真正的气质特点。

(三)实验法

实验法又称条件反射法,是指在实验室使用特定的仪器使被试者形成或者改造条件反射,观察在此过程中被试者的神经系统的基本特征:强度、灵活性和平衡性,从而了解其气质特征。

比如,可以通过条件光化学反射测定神经过程的强度。具体做法是:给被试一定强度的光刺激形成血流加快的反应后,不断增强光的强度,如果在超强度的光刺激下,被试仍然保持已形成的光化学反应,就说明他能忍受较强的刺激,是强型;反之,则是弱型。

为了测定神经过程的平衡性特征,可以通过比较被试形成阳性条件反射和阴性条件反射所需光的强弱来确定。如果被试形成两种条件反射所需光刺激的强度相等,就说明他的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平衡的,即平衡型;如果阴性条件反射形成比阳性条件反射形成所需的光弱,就可以断定抑制过程占优势,反之就是兴奋过程占优势。

用实验法测定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改造刺激物的信号意义的情况下记录被试的反应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试的反应时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他们的神经系统比较灵活;如果被试的反应时间明显延长,说明他们的神经系统具有较大的惰性。二是记录定型建立和改造时被试者的反应时间。如果被试定型建立的速度比较快,改造的时间比较短,则表明他们的神经系统灵活,反之,则表明其神经系统不灵活。

采用条件反射法,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控制条件,因此,测得的结果比较可靠。但在实验室条件下考查人的神经系统的特性,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很多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而且,条件反射测定法需要一定的仪器,主试必须经过特殊的训练。

七、气质对职业选择的意义

虽然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事业成就,但它使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个人的独特色彩。这种“色彩”会影响活动的性质和效率。因此,在选择职业时,应考虑到个人的气质特点。抑郁质、黏液质的人,容易适应持久细致的工作,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则难以适应;多血质、胆汁质的人容易适应迅速灵活转换的工作,而黏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则难以适应。再选择培养某些特殊专业的工作人员时,更应当特别注意个人的气质特征。例如,飞机驾驶员、宇宙航天员、大型动力系统调度员,或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对气质特征都有特定的要求:有极其灵敏的反应,有较长时间的身心紧张能力和敢于冒险与临危不惧的精神。而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弱、反应迟缓的人就不宜从事这些职业。因此,一些特殊职业必须根据它们的特点对将要从事此项工作的人进行预先的气质测定,以便使气质特征符合于活动的要求。

气质与职业活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人才选拔和人员配备时要考虑人的气质与职业活动的适应性。每一种职业都要求从事该职业活动的人必须具备与该职业活动要求相应的特殊能力、性格和气质特征,才能保证职业活动任务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同种工作之中会有不同的工作方式以及不同的问题处理策略,从而导致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相同工作岗位上的绩效出现很大的不同。

在面临就业时,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的职业选择倾向和适合的职业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有以下四种表现:

胆汁质的人面临择业时,往往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主动出击,求职和竞争意识强烈。这种热情和主动性往往为用人单位所赏识,易于被录取。一般来说,他们倾向于选择且适合竞争激烈、冒险性和风险意识强的职业或者是社会服务性职业,比如:体育运动员、企业改革者、航空、勘探、探险者、演说家、教师、营业员等,甚至选择到偏远的山区开创事业或是到新开发地区闯事业。

多血质的人情绪多样,勤奋好学,爱好广泛,工作能力较强,容易融入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擅长交际。他们在职业市场往往很受青睐,占有较强和有利的竞争优势。相对来说有较宽广的选择范围和机会。他们一般适合于抛头露面、出风头、经常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比如记者、律师、艺术工作者、公关人员、秘书等。

黏液质的人容易养成镇静、自制、沉稳、有耐心、不急躁的品质。在职业选择中一旦认准自己满意的职业目标便耐性十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坚持不懈的韧性往往能够弥补其他方面性格的缺点,从而能够帮助其走向成功。从职业对气质的要求来说,他们适合于医务、图书管理员、情报翻译、营业员、教师、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抑郁质的人感情比较细腻和敏感,观察力敏锐,悟性很高,但因孤僻迟缓和不善言辞,常给人以木讷和大智若愚的感觉,这类气质的人,一般适合于诗人、作家、画家、哲学家、心理学等其他实用科学的工作者。

每一种职业活动都对从事者提出了特殊的气质特征要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在从事着各种职业的人们有相当一部分却不符合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当个人的某些气质特征不适应于普通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时,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使自己适应于职业活动。一条途径是扬长避短,让个人有缺陷的气质特征从另外一些特征中得到补偿。另一条途径是摆正自己的工作态度,用意志力来弥补个人在职业活动中有缺陷的气质特征。虽然态度对气质的掩盖只起暂时的作用,但在长期从事某种普通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具有职业道德修养和坚强信念的人,可以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这样,适应于职业活动的特点也就发展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