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福音堂:民间建筑中传承中西结合风格的典范

福音堂:民间建筑中传承中西结合风格的典范

【摘要】:福音堂位于阆中市保宁办事处杨天井街,基督教圣地,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建筑面积1138平方米,外部结构为哥特式,内部结构为中国传统式,为大西南保存最完好的福音堂,盖士利墓在院内,保存完好。所以,福音堂外观有英国特点,但内部则有较强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福音堂是我国古代传统式建筑与英国哥特式建筑相结合的典型作品,也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教堂建筑。福音堂由福音堂管理委员会负责文物的安全保护和管理工作。

福音堂位于阆中市保宁办事处杨天井街,基督教圣地,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基督教于清光绪十四年 (1888)传入阆中,初来者为英国人盖士利,除传教外开设仁济医院及药房,创办华英小学、孤儿院、幼稚园等,并在城外杨天井街修建福音堂。其建筑面积1138平方米,外部结构为哥特式,内部结构为中国传统式,为大西南保存最完好的福音堂,盖士利墓在院内,保存完好。

福音堂正面景观

福音堂建筑壮观,是哥特式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的产物。哥特式建筑系11世纪起源于法国、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用于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鸟瞰福音堂全景图

福音堂尖塔(www.chuimin.cn)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上发的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都用尖券作母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福音堂属哥特式建筑 (英国人建),但它与上述不同的是,中厅较矮较深,两侧各有一侧厅,横翼突出较多,而且有一个较短的后横翼,可以容纳更多的教士。教堂的正面在东南边,与英国哥特式不同,虽有飞扶壁,但并不显著。教堂在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尖塔往往很高,成为构图中心,是教堂中最高的。所以,福音堂外观有英国特点,但内部则有较强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福音堂是我国古代传统式建筑与英国哥特式建筑相结合的典型作品,也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教堂建筑。教堂内还有英国人盖士利墓,对研究中、欧式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2002年被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音堂由福音堂管理委员会负责文物的安全保护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