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息尤其是数字化视音频信息所产生的海量数据给数字媒体数据的存储、管理、传输和通信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从而使数字存储和压缩编码技术成为重要的数字媒体研究领域。(一)数字存储技术存储器能在一定条件下“记住”数字信息。高速的SCSI存储技术陆续成为市场的主流,也使SCSI技术牢牢地占据了随机存储市场。高可靠性的大型存储系统通常把SCSI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来实现故障自恢复,提高安全性,达到系统不间断工作的目的。......
2023-10-10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和渗透也日益深入。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文化生产消费的时代背景下,技术促使艺术生产消费呈现出媒介化、规范化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相对平衡。在艺术审美活动中,一般都追求艺术作品本身的主题意义和本质内涵,即注重艺术作品的价值理性,强调审美活动中的个性化、自由性和超功利性。但因为技术的强势进入,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普遍性、世俗化和强制性使艺术作品的工具理性特征在审美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超越了价值理性,也打破了我们一直遵循的审美文化基本原则。[15]
当前,用电脑制作的各种形象虽然表面上光怪陆离、异彩纷呈,但由于其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制作过程中预先编制的程序而不是人,所以它实际上只是一种工业化的生产、复制方式,那些原本需要人(审美主体)通过自己对客体对象的认知理解,并借助自由的艺术想象去创作完成的部分,现在已经借助先进的技术快速、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于是,在科学技术面前,个性化、自由而独立的审美想象力受到空前制约,那种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美的创造性特征正在被技术性的“复制”或制作特性所取代。比如,现在流行的整容和化妆,由此产生的美女非常相似,实际上已成为一种制式和标准。在这里,整形医师或化妆师更多地成了当代女性审美领域的“技术魔术师”。此外,还表现在现代生活乃至艺术生产中,工具理性造成了一种特定的“影像”迷恋,日益突出了艺术的文化消费特征,催生了人们心理上固有的享乐主义欲望。比如,电视节目是“现实”却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之物的“影像”,它激发了人们无限的消费欲望,使人们获得了感官满足。在当代生活中,技术的力量通过制造美、艺术的“影像”和大众的“影像”迷恋,进一步激化了创造与享乐、真实与虚拟的矛盾。[16]
技术工具理性在审美活动中趋于强势地位,还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不统一,在艺术表现中重形式轻内容,导致形式大于内容。艺术对形式过分注重,过分强调舞台绚丽多彩、服装的鲜艳夺目等,反而忽视了内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影响了自身功能的发挥。
【注释】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05-312.
[2]于文杰.艺术发生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67-70.
[3]倪钢,陈凡.技术审美价值的认识论分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10):23-25.
[4]潘立勇.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关系及其历史发展[J].理论学习月刊,1991(11):30-31.
[5][俄]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M].曹宝华,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80.
[6]兰希秀.试论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当代价值[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4):48-50.
[7]董学文.马克思与美学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30-132.(www.chuimin.cn)
[8]闵亮.时代背景下技术艺术化与艺术技术化的关系研究[J].青年作家,2010(6):65-66.
[9]徐恒醇.技术美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1994(8):19-21.
[10]李泽厚.美学四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79-81.
[11][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9-91.
[12]朱荣贤.技术理性繁华背景下技术美的价值[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0):37-39.
[13]王德胜.文化的嬉戏与承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167-170.
[14]王妍,姜楠.虚拟现实:从工具理性走向审美理性[J].前沿论坛,2007(10):29-32.
[15]杨毅.工业技术与现代审美文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4(3):25-27.
[16]李宏伟.科学技术哲学的文化转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216-220.
有关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融合研究的文章
数字信息尤其是数字化视音频信息所产生的海量数据给数字媒体数据的存储、管理、传输和通信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从而使数字存储和压缩编码技术成为重要的数字媒体研究领域。(一)数字存储技术存储器能在一定条件下“记住”数字信息。高速的SCSI存储技术陆续成为市场的主流,也使SCSI技术牢牢地占据了随机存储市场。高可靠性的大型存储系统通常把SCSI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来实现故障自恢复,提高安全性,达到系统不间断工作的目的。......
2023-10-10
观念艺术家杜尚作品《泉》的出现带动了后现代艺术的发展,同时推动了视觉体验的发展,视觉上的全新体验与传播媒介的改变使架上绘画形成多元化发展趋势,也改变着人们对架上绘画的认识。如今的艺术作品展览不只是展出架上绘画,还出现了一大批具有特殊的视觉体验的作品,这些视觉体验主要体现在绘画作品与人类之间的互动。架上绘画的视觉体验进入全新的发展领域。......
2023-10-10
数字媒体艺术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立艺术语言、独特艺术形态与独特艺术特征的独立艺术样式。数字媒体艺术自律性的获得使其摆脱了传统艺术附属物的角色,并在媒介融合的发展浪潮中,不断呈现出强大的艺术整合力。在新媒体的语境之下,数字媒体艺术获得了充分的表达空间,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壮大。数字媒体艺术将完全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所离不开的重要部分。......
2023-10-10
运用技术生产的劳动产品必然包含人的欲望、才情和理想,本质上是物化的人类劳动,因此具备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艺术是一种精神性的创造活动,技术是人类劳动过程中的产物,是艺术的表达载体。技术的艺术化还可以理解为一种艺术生产的技巧经验的积累。法国哲学家、科学家让·拉特利尔就说过,在传统的手工业时期,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群体性的实践技艺,是艺术家在实践中对经验的积累,没有相应的理论依据。......
2023-10-10
(一)新媒体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交叉融合在传统观念中,科学与艺术、工学与文学、理性与感性、现实与虚拟、大批量与个性化之间被普遍认为存在着明显差别,甚至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信息艺术在发达的数字科技的支撑下,致力于在它们之间建立密切的关联。究其原因,新媒体艺术的创作与推广,实质上是对现有科技和艺术成果的综合运用。因此,新媒体艺术对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不断地引领文化创意产业迈向全新的领域。......
2023-10-10
与职业群体相比,业余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群体具有更大的规模。后者可能并未受到过正规严谨的传统艺术训练,他们最初也许对艺术一无所知,然而凭借对新技术极快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群体中占据一席之地。此外,年轻群体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中更能够发挥出工具的优势。从学历层次上看,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群体的多元化倾向十分明显。......
2023-10-10
数字媒体已经建立了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形成了一个虚拟的讨论圈,受众可以自由地在数字媒体中欣赏艺术。在整合的过程中,传统媒体渗透进数字媒体市场,在数字媒体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平台上的信息发布就相对权威。媒体整合不仅通过数字技术为传统传播媒体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激增了信息生产量,同时传统媒体也为数字媒体各个平台增加了内容。......
2023-10-10
早期的计算机图形学主要集中在二维图形技术的研究,目前的重点集中于三维真实图形技术的研究。从计算机图形设计的历史来看,计算机图形设计正在逐步超越应用技术的层面,成为数字媒体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数字媒体艺术重要支持手段的计算机图形设计正在迅猛发展,具有广大的发展前景和强劲的艺术生命力。......
2023-10-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