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数字媒体与传统艺术融合研究的最新成果

数字媒体与传统艺术融合研究的最新成果

【摘要】: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带来了审美活动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这表明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艺术创作逐渐从过去属于高端精神享受,属于特定阶层专有领域,开始走向大众的日常生活。[14]普通老百姓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了解艺术家的动态,通过网络、电视等了解艺术生产的进展,可以用前所未有的方式了解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使更多的人融入艺术的审美活动中,从而推动审美群体的大众化。

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带来了审美活动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在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等级差别和财富分配不均导致了文化的分层,可以理解为文化的不平等。其产生的原因既有经济基础的差异,又有社会地位和教育程度的差异。如果社会大部分的文化特权让一些群体所独有,必然带来审美需求和审美文化上的差异。当时,艺术审美大多属于上层阶级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享受,属于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普通老百姓则没有权利也没有机会享受到。随着工业技术的革命,一方面,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强大的处理、复制能力,不断拉近了艺术作为审美对象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文化传播的速度、深度和广度由于大众传媒的发达而得到巨大的提升。[12]

传统审美文化中产生的审美特权,与文化传播的方式和范围密切相关。随着当今技术的发展,艺术和文化的辐射面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艺术不再是上层阶级的独享之物,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也有机会欣赏到。这表明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大众传播的强制性权利正在持续而有力地瓦解着艺术作为贵族化享受的奢侈物形式。艺术成为大众可以共享的日常生活对象而非少部分人自我陶醉的领地”[13]。比如,在今天,普通老百姓通过电脑、网线,就可以在网上剧院享受到一部高品质的戏剧、一场歌舞晚会等艺术盛宴。美术馆、博物馆里珍贵的原件,人们通过报刊、画册、互联网就可以看到。此外,在现代技术的作用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拥有了越来越大的直接参与审美活动的可能性,电脑音乐、电脑绘画等创作形式的出现,卡拉OK、网络文学等大众共享文化方式的兴起,使普通人也能够进行艺术创作,感受到创作的激情和乐趣。这表明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艺术创作逐渐从过去属于高端精神享受,属于特定阶层专有领域,开始走向大众的日常生活。[14]普通老百姓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了解艺术家的动态,通过网络、电视等了解艺术生产的进展,可以用前所未有的方式了解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使更多的人融入艺术的审美活动中,从而推动审美群体的大众化。(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