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数字媒体与传统艺术的融合:艺术技术化的影响及其价值导向

数字媒体与传统艺术的融合:艺术技术化的影响及其价值导向

【摘要】:[8]由此可见,艺术被融入一种技术的痕迹,主要在以下两方面表现出技术化特征。另一方面,随着技术对艺术生产的慢慢渗入,这种艺术生产的形式逐渐影响到了人们,人们开始接受并适应,乃至依赖技术参与到艺术制作中,并形成了一种技术化的思维模式——技术理性思维。在当今社会,技术理性在艺术生产中的渗透尽管是无法避免的,但需要高度重视,在艺术生产中,对技术作用的正确认识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艺术生产的价值导向。

人类在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以及在各种具体形式的审美活动中,发现了美,创造了美,于是产生了艺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美是在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中形成的主客观的统一。[7]

在传统的艺术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毫无疑问是人。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更新,艺术的表现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导致了艺术主体性的变动,打破了艺术内部相对稳定的平衡机制。技术对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影视艺术建立在影视技术之上,网络艺术建立在网络技术之上,多媒体艺术建立在多媒体技术之上等,逐渐地打破了以前我们熟知的、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创作生产机制,传统艺术创作中占相对主体地位的人因技术的融入而被超越。艺术生产中技术的影子无处不在,且作用越来越重要。这样,人在艺术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就相对减弱了,或者说人的作用被技术掩盖而成为一种隐形的状态,而技术的因素和作用则开始绝对性地突显。[8]

由此可见,艺术被融入一种技术的痕迹,主要在以下两方面表现出技术化特征。(www.chuimin.cn)

一方面,技术时代下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全面渗透。传统条件下,艺术生产效率低下,一个艺术生产过程往往需要上百人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且最后的艺术作品呈现出唯一性,即独一无二和不可复制。由于其具有独特性,艺术作品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很小,一般只能为上层统治阶级看到,老百姓则很难有机会目睹。比如,秦始皇兵马俑耗费人力上万,修了近37年,工程浩大、气魄宏伟,由于其艺术上的独创性、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现代技术的出现与运用则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现状,打破了艺术生产的无法复制性、唯一性,不仅使艺术作品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更重要的是使昔日的高雅艺术、高贵的艺术品等因为有了技术的融入而有机会“飞入寻常百姓家”,因此催生了大众文化和对艺术的消费期待。一件玉器、陶瓷工艺品在过去需要上百道工艺,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但在技术时代,利用模具和电刻技术,可以一小时生产几十件。以前的舞台设计,一道幕基本要靠人力来布置硬景,几十道、上百道工序,要靠舞美制作人员逐道地绘制、雕刻才能完成,而现在利用LED信息技术全息影像技术就可以完成,非常方便快捷。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对艺术生产的慢慢渗入,这种艺术生产的形式逐渐影响到了人们,人们开始接受并适应,乃至依赖技术参与到艺术制作中,并形成了一种技术化的思维模式——技术理性思维。在当今社会,技术理性在艺术生产中的渗透尽管是无法避免的,但需要高度重视,在艺术生产中,对技术作用的正确认识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艺术生产的价值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