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数字肌理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数字肌理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摘要】:从表现形式上看,肌理分为自然肌理和创造肌理两大类。自然肌理就是自然形成的现实纹理,如木、石等没有加工所形成的肌理。创造肌理是由人工造就的现实或虚拟纹理,多数是采用绘画或计算机手段,制作出来的与自然触觉不一样的一种肌理形式。种种自然肌理无不关联着

(一)天然去雕饰

在自然的造化中,物体表面都有一层“肌肤”,它有着各种各样的组织结构,或者平滑光洁,或者粗糙斑驳,或者轻软疏松,或者厚重坚硬。这种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变化使之形成一种客观的自然形态,即肌理,它能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或触觉感受。不同的物质,其表面的自然特质可以形成天然肌理,如岩石、竹木等的表面纹理;各种人工材料的表面也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肌理,如玻璃、布匹、陶瓷地毯等的质地。

所谓肌理,就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一般来说,肌理与质感含义相近,对设计的形式因素来说,当肌理与质感相联系时,它一方面是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而被人们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

从表现形式上看,肌理分为自然肌理和创造肌理两大类。自然肌理就是自然形成的现实纹理,如木、石等没有加工所形成的肌理。创造肌理是由人工造就的现实或虚拟纹理,多数是采用绘画或计算机手段,制作出来的与自然触觉不一样的一种肌理形式。肌理产品在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肌理应用恰当可以使设计具有魅力。另外,肌理的构成形式可以与重复、渐变、发射、变异、对比等形式综合运用。

(二)艺术来雕琢

不同的肌理具有不同的审美品格和个性,给人以软硬、虚实、滑涩、韧脆、透明与浑浊等多种感觉,形成不同的质感。艺术家正是从这里汲取了艺术的灵感,把各种自然或人工肌理通过不同的技法塑造,恰当地运用到视觉语言表现中去,创造出艺术肌理的审美美感。

肌理在传统艺术中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由于所用颜料、画笔、画布等各不相同,产生了不同的画面肌理,丰富了艺术家的表现手法,也开拓了艺术家的表现思路。中国画以笔墨技巧(如人物画的十八描法、山水画的各种皴法等)来作为表现物象肌理的非常有效的手段。油画则因其画种的不同,表现质感的方法亦不相同,以或薄或厚的笔触,画刀刮磨等具体技巧表现光影、色泽、肌理、质地等质感因素,追求不同的质感表现效果。雕塑则重视材料的自然特性,如硬度、色泽、构造,并通过凿、刻、塑、磨等手段处理加工,从而在纯粹材料的自然质感和艺术质感的审美美感之间建立一个媒介。

在艺术设计中,对于肌理的表现十分讲究。很多设计作品都会通过所使用的媒介或技术而产生真实的表面肌理,如“厚涂颜料画”(通常使用很厚的颜料,或者用调色刀涂抹)和“拼贴画”(将不同的材料粘贴在二维平面上)两者都是有真正肌理的例子。水彩画不仅有绚丽的色彩、高雅清新的格调、丰富的表现形式,还有能使画者心醉神迷的那种难以名状、自然天成、亦真亦幻、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这种水与彩的交融所产生的效果是自然物象借助作者主观与客观、有意与无意的创作活动而呈现出来的,这种物体表象特征所呈现出的特殊视觉语言就是水彩画有别于其他画种而特有的语言魅力,即水彩画的肌理美。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水彩画的肌理之美。

1.自然肌理与艺术肌理之美

大自然千姿百态,世间有万物之貌,这是构成视觉形象最基本的要素。生活是艺术表现、艺术创作的源泉,就水彩风景而言,同样如此。天空的绚丽多彩、大海的浩瀚波澜、山寨的老墙木屋、晨烟的依稀梦幻、古道的曲折逶迤、山岩的鬼斧神工、阳光的妩媚灿烂、雨雾的朦朦胧胧、枯树的斑驳沧桑、幼苗的生机盎然,无不呈现出奇妙无限、变幻无穷的自然肌理之美。

肌理并不都是美的,只有当它在一个特定的空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光线之下才能呈现出某种美感。画家正是从这里汲取了艺术的灵感,把这种自然肌理恰当地运用到视觉语言表现中去,创造出人为的艺术肌理之美。美国画家怀斯的著名作品《克丽丝蒂娜的世界》中,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克丽丝蒂娜匍匐在草地上,艰难地向耸立在地平线上孤寂而又冷漠的木屋爬去,少女粉红色的衣裙和棕黄色的草地形成一种凄凉和悲冷的情调,画面空旷和孤寂的气氛集中在少女的身上。怀斯以高度精确的笔法,细腻而又潇洒地表现出了那一望无际的草丛,不难看出前景都是用果断的不加渲染的表现方法,造成一种奥妙难测而又非常丰富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深刻的美的感受。此外,怀斯的《冬日的磨坊》《苹果酒桶》等作品还表现出斑驳的油漆、千疮百孔的断壁残垣、粗糙的栅栏等,在生活中这些物象也许并没有什么美感可言,然而当它们经过画家艺术化的加工处理后,便以艺术美的崭新面貌呈现出来,从而表达出特定的审美因素和审美意味。水彩画不论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与内容,都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再现,更不是纯客观的模仿,它是画家在生活体验基础上的一种升华和表达。怀斯的艺术也因此引起了人们心灵的共鸣和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喜爱,被认为是美国写实主义绘画的一座高峰。

罗丹曾说:“艺术家所见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其中的道理是值得深思的。那些普普通通的景物一旦成为艺术家描绘的对象,便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借景抒怀、寓情于景,使自我的审美理念、精神追求找到了抒发的物体依托。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中,人与物、情与景融为一体。自然的肌理一旦融入画家的情感,便激发起画家创造的激情,使之成为画家“借题发挥”的对象,它们被画家利用各种材料、工具、手法、特技等创造出各种各样、惟妙惟肖、无穷变幻的艺术肌理来,从而成为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对水彩画来讲,独特的工具使之具有得天独厚的肌理创造本领,这是其他画种不可比拟的。当然,这种以各种手段制作出来的艺术肌理是经过画家主观化了的纹理,即使是随意泼洒的水迹,也会留下画家对物象的主观感受,这就使艺术肌理在某种意义上更具审美的意蕴。艺术肌理在艺术实践中的运用不但能丰富艺术的表现力,而且能增加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当面对雄浑磅礴的太行山,那层层的山岩、斧劈状的石痕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内在的感人力量。当身处烟花三月的江南水乡古镇,在淡淡的晨雾里,那水淋淋、意切切,那空蒙秀美、细雨无声,给人以轻灵隽永、意犹未尽的朦胧美。这不仅仅是大自然与物象的外表之美,在这些外表与可视的肌理背后还蕴藏着更为深层的意境之美。种种自然肌理无不关联着人们的心理想象,将各种自然肌理纹样作为视觉信息转化成绘画语言便产生出艺术肌理,这无疑将会增强水彩艺术的表现力。

2.具象写实的肌理美

肌理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基本语言形式,同色彩、线条一样具有表达情感的功能。在具象写实的水彩画表现中,肌理可以再现物体表面丰富多变的特征,达到意想不到的造型效果。肌理在传统写实风格的水彩画中运用非常广泛。像威廉、透纳、萨金特这样的写实主义水彩画大师,他们不仅能娴熟地驾驭水彩画的工具性能,还能在水彩画的创作中突破古典程式的束缚,大胆探索与拓展特殊技法与肌理效果在水彩绘制中的运用。英国水彩画家亨特在巨幅水彩《十一月风光》中第一次运用泼洒的特殊技法,使画面上的水与色相互作用,从而在偶然中寻找机遇,巧妙地利用颜料随意生成的图形进行绘画。这是对传统水彩画的创新与变革,手绘的痕迹被部分肌理取代,从而使水彩画创作中的情感释放找到了一种新的载体形式。美国水彩大师安德鲁·怀斯、瑞典画家佐伦等人的水彩作品是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完美结合,他们把油画、版画的一些技法优势通晓吸纳,在保持水彩透明、纯真的基础上,采用润色喷染法、油水分离法、刀刮法、拓印法,这些特技所产生的肌理效果既丰富了水彩画内涵,又拓展了其外延。

肌理不仅可以表现物体的不同质感,也可使画面呈现多样的视觉效果,不同的肌理对比可以使人感受到不同的审美意蕴。例如,水彩特技中的洒盐法,它利用盐粒遇水溶化的特性,在画面湿时撒上盐粒,盐粒渗化将颜色挤开,形成了一颗颗类似雪花状的小白点,恰似百花竞放又似雪花飞舞。又如,在花卉静物的写生中,随意在背景上滴下几滴水滴,画面立刻就会打破远景上的平板状态,生动起来,与前景上的花朵相映成趣。同样,颜料渗溢出的肌理与树枝的生长形态具有某种同构关系,运用自然渗化的方法表现密密麻麻的树枝,更增添了画面的自然天趣。

3.抽象写意的肌理美(www.chuimin.cn)

“抽象写意”与“具象写实”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在同一画面上达到互补与和谐。具象是情系自然的脉络,抽象是通往理性思维的枢纽。抽象写意的肌理在水彩画的表现中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水的特征是清澈、明净、流动,色彩的特性是变幻、神妙、诡奇。水与彩的交融构成了一个晶莹亮丽的世界、一个水色淋漓的世界、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水色在流动、撞击、融合、分解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种神奇美妙的肌理效果。尽管很难看出与生活实际相符的具体形象,但是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相关的视觉联想,似乎看到了生物进化的萌动、天体运动的轨迹,似乎是细胞、海藻、星云、波光、森林、花朵在混沌状态中的忽隐忽现。这种特殊的视觉肌理之美更强调了精神世界的视觉形象化,在象征与联想中寻找一种潜意识的东西,从而达到“大象无形”“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著名美籍华裔水彩画家程及以中国写意山水画的意象表现为基础,创造性地探索出独具东方艺术风格的抽象水彩画表现方法,他的代表作品《秋色》《白莲》《大象无形》等在肌理表现上融泼洒、冲积、拓印、罩染、皴擦和勾勒为一体,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绘画在肌理表现的手法上是非常宽泛的,它既可“意在笔先”,又可“意在笔后”,从而形成绘画艺术表现的“千言万语”。从自然肌理之美中寻找艺术肌理之美,这是绘画真正的特点和优势。它既能借助肌理把物象表现到惟妙惟肖的程度,也可以利用肌理把画面表现得朦胧缥缈;它既能在具象中包含抽象的意味,又可以在抽象中产生真实与灵动。从传统艺术语言审美的探求中挖掘计算机肌理表现的内在潜力,将会不断赋予数字媒体艺术新的内涵。

(三)数字来虚拟

在数字媒体艺术领域,肌理效果的呈现更是丰富多彩,不仅有现实肌理的真实写照,更有计算机天马行空的美妙创意

数字肌理可以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数字设备的摄录获得。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肌理与现实世界中的肌理效果是一样的,因而具有较强的写实性。我们可以将各种自然肌理赋予我们要表现的对象,只要是现实中存在的肌理,通过数字设备的获取,传输到计算机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它,达到我们的表现目的。数字肌理还可以通过数字图形软件辅助设计出来,由计算机程序语言直接生成。通过计算机复杂的算法,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由一系列的“0”和“1”构成的肌理是我们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充满梦幻的数字肌理世界。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在数字图形设计艺术领域出现了一批非常活跃的艺术家,他们有美国数学家、艺术家和计算机算法专家简·皮尔·赫伯特,美国艺术家和艺术史学者罗曼·维斯托和日本艺术家河野洋一郎。简·皮尔·赫伯特的作品显示了计算机编程所产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精美图案。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早期的绘图仪和随后出现的更先进的喷墨和激光打印机产生各种艺术图案。赫伯特还通过编制“虚拟绘图仪”软件,使其作品可以不必经过打印而直接在电脑平面中显示出来。该软件的功能类似于PostScript语言(页面描述语言),可以将计算机编程的结果“光栅化”而显示出精美的艺术图案。

赫伯特认为他的作品是对由线条构成的虚拟世界的探索。通过精确的计算和排列,这些致密的线条组成了带有韵律的纹理和质感。除了绘图仪和印刷作品外,赫伯特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还创造了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小球在沙盘上“运动”产生艺术图案。这些图案在光线和阴影的衬托下产生了生动传神的纹理效果。

赫伯特认为他的艺术是“在沙子和纸上的痕迹”,他把自己的艺术展览命名为“尤里西斯”(古希腊神话人物),以此来说明他对计算机和绘图机械的赞赏。

河野洋一郎通过计算机动画和视频合成技术创作了一种来自海洋世界的五彩斑斓的视觉世界,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永远处在进化之中,合成物处于海洋植物动物之间并持续地生长和变异。在作品Float中,河野洋一郎通过计算机设计了漂浮移动的海洋生物,一种金属球质感的集合被用于构成一种弯曲的表面,它的肌理表达了生活在亚热带岛屿微生物的皮肤色彩,如海洋植物和海参。河野洋一郎在作品Embryo中利用数字艺术探索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河野洋一郎还结合计算机图像学的新进展—分形几何学的特征,在植物、海洋花卉、海洋软体生物和其他有着螺旋结构的形体表现中别出心裁,使这些作品充满了视觉的新奇和大胆的想象。在描述Embryo时,河野洋一郎说:“这件作品呈现了弯曲的透明的结构性物体,它从艺术家的视角关注了出生和成长。我的少年时代经常潜入海中捕鱼,或者挖掘躲藏在岩石中的贝壳类动物,在观赏美丽的珊瑚丛中度过我的少年时光。在那些日子图像和色调成为一种创作的源泉,并且构成我今天内心画面和影像表现的基础。在我作品中的这些形象是海洋植物和软体生物,它们看上去不像生活在上述海底的微生物。这些颜色也反映了可在我家乡的亚热带岛屿附近的南部水域中找到鱼和发光的珊瑚色调。”

数字艺术家和艺术史学者罗曼·维斯托1929年出生于美国西海岸的宾夕法尼亚州,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已经有30年画龄的他开始沉迷于基于绘图仪打印的计算机算法的绘图艺术。到1987年通过将毛笔固定到绘图仪上,他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软件驱动的“毛笔”绘画作品。他的绘画工作室结合了数码制作过程和传统艺术绘画,使其作品充满了国画般的肌理效果和特殊意境。

维斯托年轻时曾经体验了16年的孟加拉僧侣生活,对阴阳学说、东西方关系、混沌和次序、控制和反控制、天和地、男人和女人等哲学问题怀有浓厚的兴趣。他对计算机人工智能绘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曾经提出艺术公式“算法+计算机+画布=艺术”。

在今天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我们可以借助类似Photoshop中的滤镜工具,产生各式各样的纹理。它不仅能够模拟自然界中各种自然肌理,还能够创造出一些出乎我们意料的肌理效果,从而丰富艺术的表现力。例如,在Photoshop中制作木纹,使用Add Noise、Motion Blur和Polar Coordinates滤镜,并结合Hue/Saturation 命令的功能,就可以调整出木材的肌理效果。通过改变参数的设置,即使使用同一个命令也可以获得不一样的肌理效果,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需要来进行不同的设置,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效果。应用Clouds、Radial Blur、Gaussian Blur、Bas Relief和Chrome滤镜,并结合Hue/Saturation命令的功能,可以制作出水纹的肌理效果。

制作三维动画有一步非常重要的程序,就是为制作好的模型添加材质和贴图,使模型具有质感、花纹、透明度等外观属性。通过对材质的设置,只能给模型赋予一定的颜色,但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物体的表面都不是单纯唯一的颜色,也不是绝对平整的,而是充满变化并具有天然肌理的,如木质纹理、大理石纹理、雕刻表面等。为了表现出这些丰富的效果,就需要为模型赋予某种特殊效果的图像,称之为贴图,用来模拟真实物体的纹理。

在三维软件中,贴图类型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的生成方式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Bitmap位图贴图,直接使用一张位图,作为材质的贴图纹理,这是最常用的贴图方式。另一类是2D&3D程序贴图,这类贴图由软件程序生成贴图,用户可以根据表现的需要,通过调节参数生成特定的纹理。三维软件中提供了很多这类贴图,以3DS MAX为例,主要的程序贴图就有用于制作砖墙的Bricks砖块贴图;产生两色方格交错的图案,用于制作地板砖等有序纹理的Checker棋盘格贴图;能够产生三色渐变的Gradient渐变色贴图;产生两种颜色或两种贴图的漩涡图像,常用来模拟水中漩涡、星云等效果的Swirl漩涡贴图;除了细胞外常用来模拟石头砌墙、鹅卵石铺路等效果的Cellular细胞贴图;能产生风化和腐蚀效果的Dent凹痕贴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