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保障天津安全:坚守抗洪一线

保障天津安全:坚守抗洪一线

【摘要】:市委、市人委紧急会议决定,8月10日防汛大军开赴抗洪前线,抢修加固堤埝。根据市委、市人委决定,为了迎战第二次洪峰,解除洪水对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严重威胁。当时景毅身患高血压、眼底出血,但他带病坚持在抗洪第一线指挥,日夜奋战。1963年9月27日,景毅代表中共天津市委、市人委在天津市防汛抗洪总结发奖大会上宣布,抗洪斗争取得全面胜利。

1963年河北省南部、中部连降大到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洪峰直奔天津。河北省的东淀、贾口洼、文安洼8米以上的水位持续17天。经天津下泄入海的总水量约达192亿立方米,平均每天流经天津的洪水近5亿立方米,而当时海河、独流减河,每天只能下泄2亿立方米,入量大于出量,相差悬殊,抗洪形势严峻。

天津市防汛指挥部于1963年6月12日恢复集中办公,副市长王培仁任天津市防汛指挥部主任。市委、市人委紧急会议决定,8月10日防汛大军开赴抗洪前线,抢修加固堤埝。

时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处书记、常务副市长的景毅亲临马厂减河指挥抗洪斗争。根据市委、市人委决定,为了迎战第二次洪峰,解除洪水对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严重威胁。景毅任这个指挥部的指挥,贾林、牛勇、王诚熙为副指挥,指挥部设在大港区的洋闸。当时景毅身患高血压、眼底出血,但他带病坚持在抗洪第一线指挥,日夜奋战。他率领12700多名干部和民工军工于8月20日水陆兼程,奔赴马厂减河工地,分布在黑闸、钱圈、王家房子等长达20多里大堤上。景毅和王诚熙、王刚、徐明久等同志都住在大堤上,与防汛大军同吃、同住、同劳动,有事同商量。吃的是玉米面饼子、咸菜,开始上堤时为照顾领导,给烙大饼,景毅总是分给同屋的人一块吃。他同水利专家、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群众,共同研究抗洪作战部署。马厂减河指挥部担负的任务是让洪水通过马厂河,从北大港导洪人海,这是一个关键性的措施,必须炸开若干个泄洪口门,需用30吨炸药。指挥部做出具体安排,在什么地方炸?什么时候炸?怎样保障安全等,都一一落实。由部队派北海舰队民运部部长王秀民率工程兵,乘橡皮船指挥爆破,民工挖沟,部队战士埋炸药。爆破技术人员来自唐山开滦煤矿等各地区、各单位。8月26日马厂减河打开12个口门,向大港泄洪。8月27日团泊洼也开始向大港泄洪,从大港泄入渤海相当四个海河的流量。经过紧张战斗,终将这次洪峰顺序入海,天津市和津浦铁路保住了。

在抗洪的日日夜夜里,每遇狂风骤雨,堤埝被袭击或出现险情时,指挥部的同志立即随景毅乘船上堤指挥,王诚熙负责安全保卫,王刚负责施工。当时由于马厂减河的工地被洪水包围,陆上交通中断。随即开辟了一条水上运输线,组织机轮8只、木船40余只,运送食品、防汛器材,医生也坐船去给防汛大军看病、送药、防疫、消毒。遇到紧急情况派直升飞机进行联络。(www.chuimin.cn)

大堤是战场,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大课堂。景毅在抗洪前线用事实向防汛大军进行新旧对比的教育。他向防汛大军宣讲:“天津是华北五大河系的下梢,历来就是常闹水的地方。解放前历代封建王朝、北洋军阀日本帝国主义者都没有挡住洪水,任其泛滥成灾。尤其是1939年天津市闹大水时,东淀第六埠的水位刚到7.69米,水就流到天津,市区百分之七八十的地方街上可以行船,有的地方水深达六七尺,积水持续两个多月,低洼处的马路上可以通行载重10吨的大船。阔公馆里的少爷、小姐荡船游水作乐,70万灾民处于饥寒交迫之中。而今,历史上罕见的洪水被我们挡住了,正如群众说,这么大的洪水,要不是新社会,要是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几个天津也淹了。过去闹水上下游打架动武,现在上游下游互相帮助,患难与共,互相支援,要不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哪会有这样的事。”在洪水威胁面前,各界人民同舟共济,社会秩序井然,生活有保障,人心稳定,治安状况良好。

1963年9月27日,景毅代表中共天津市委、市人委在天津市防汛抗洪总结发奖大会上宣布,抗洪斗争取得全面胜利。他讲道:“抗洪期间全市近100万人参加了这一伟大的斗争,有62万人在抗洪前线,其中民工56万多人,军工5万多人,坚守长达600多华里的堤防;共使用了258万条草袋,48万条麻袋,54万片苇席,15万立方米石料,300万块砖,4600多华里长的电线以及其他大批防汛物资;新修和维修近400华里道路;架设总长度4200多华里的电话线;财政开支防汛费1787万元。我们依靠这些人力、物力、财力,与洪水鏖战一个多月,终于夺取了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