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伍公祠:伍子胥之忠靖庙,历经毁建,雄风不减

伍公祠:伍子胥之忠靖庙,历经毁建,雄风不减

【摘要】:元末毁,明初重建。高启《伍公祠》诗:地大天荒霸业空,曾于青史叹遗功。张岱《伍相国祠》诗:突兀吴山云雾迷,潮来潮去大江西。伍子胥的尸身随着江流扬起的波涛,依附在潮水之中来回飘荡,不断地用力击打着堤岸,其势不可当。当时,有人曾看见伍子胥身穿银铠甲,骑着雪狮,身后是素车白马,满腹惆怅的样子站立于潮头之上,于是,百姓们自发地为伍子胥立了祠庙。宋大中祥符年间,皇上恩赐庙宇匾额为“忠靖”,赐封伍子胥为英烈王。

【原文】

吴王既赐子胥死,乃取其尸盛以鸱夷之革,浮之江中。子胥因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堤岸,势不可御。或有见其银铠雪狮,素车白马,立在潮头者,遂为之立庙。每岁仲秋既望,潮水极大,杭人以旗鼓迎之。弄潮之戏,盖始于此。宋大中祥符间,赐额曰“忠靖”,封英烈王。嘉、熙间,海潮大溢。京兆赵与权祷于神,水患顿息,乃奏建英卫阁于庙中。元末毁,明初重建。有唐卢元辅《胥山铭序》、宋王安石《庙碑铭》。

高启《伍公祠》诗:

地大天荒霸业空,曾于青史叹遗功。

鞭尸楚墓生前孝,抉眼吴门死后忠

魂压怒涛翻白浪,剑埋冤血起腥风。

我来无限伤心事,尽在吴山烟雨中。

张岱《伍相国祠》诗:

突兀吴山云雾迷,潮来潮去大江西。

两山吞吐成婚嫁,万马奔腾应鼓鼙

清浊溷淆天覆地,玄黄错杂血连泥。(www.chuimin.cn)

旌幢幡盖威灵远,檄到娥江取候齐。

从来潮汐有神威,鬼气阴森白日微。

隔岸越山遗恨在,到江吴地故都非。

钱塘一臂鞭雷走,龛赭双颐噀雪飞

灯火满江风雨急,素车白马相君归。

【注释】

①鸱夷(chī yí):革囊。②抉眼(jué yǎn):意思是挖出眼珠。③鼙(pí):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军队中只有一个大鼓,位置在将帅身边。另外再根据具体情况,为各个独立分队配置一面小鼓,作为各分队独立作战的指挥信号鼓。④溷淆(hùn xiáo):见“溷殽”。混乱;杂乱,混浊。⑤龛赭(kān zhě):龛山与赭山的并称。在浙江省萧山市东北。古时两山夹江对峙。现均处钱塘江南岸。双颐(yí):两腮;双颊。噀(xùn):喷,喷水。

【译文】

吴王夫差怒气冲冲地赐死伍子胥之后,却还要将其尸身放在鸱夷革囊之中,抛尸江上,任其漂浮而去。伍子胥的尸身随着江流扬起的波涛,依附在潮水之中来回飘荡,不断地用力击打着堤岸,其势不可当。当时,有人曾看见伍子胥身穿银铠甲,骑着雪狮,身后是素车白马,满腹惆怅的样子站立于潮头之上,于是,百姓们自发地为伍子胥立了祠庙。每年八月十六这一天,钱塘江潮极大,杭州城的百姓都摇旗击鼓以迎候这一大奇观胜景。弄潮的游戏,也就是由此而开始的。宋大中祥符年间,皇上恩赐庙宇匾额为“忠靖”,赐封伍子胥为英烈王。宋嘉、熙年间,海潮泛滥,涌溢而出。京兆尹赵与权向神明祈祷,水患顿时平息,于是他奏请朝廷在庙中建英卫阁。可惜的是,元朝末年,庙堂被毁,但明朝初年又重新修建了。唐朝的卢元辅曾写有《胥山铭序》,宋朝的王安石则撰写了《庙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