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宋真宗王钦若禁网捕,西湖放生池成困鱼泊

宋真宗王钦若禁网捕,西湖放生池成困鱼泊

【摘要】:盖天禧四年,王钦若请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民网捕,郡守王随为之立碑也。那是宋真宗天禧四年时,王钦若奏请朝廷将西湖作为放生池,禁止百姓撒网捕鱼,故而杭州太守王随为此立下了放生碑。如今的放生池,坐落在湖心亭的南面。只可恨这所谓的放生池反倒成了鱼儿的牢笼,将其幽禁其中,池水涨腻,不能流动,那鱼儿多是鳍鳞被刺破而残缺不全,甚至头大尾细发育不良。

【原文】

宋时有放生碑,在宝石山下。盖天禧四年,王钦若请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民网捕,郡守王随为之立碑也。今之放生池,在湖心亭之南。外有重堤,朱栏屈曲,桥跨如虹,草树蓊翳,尤更岑寂。古云三潭印月,即其地也。春时游舫如鹜,至其地者,百不得一。其中佛舍甚精,复阁重楼,迷禽闇日,威仪肃洁,器钵无声。但恨鱼牢幽闭,涨腻不流,刿鬐缺鳞,头大尾瘠,鱼若能言,其苦万状。以理揆之,孰若纵壑开樊,听其游泳,则物性自遂,深恨俗僧难与解释耳。昔年余到云栖,见鸡鹅豚羖,共牢饥饿,日夕挨挤,堕水死者不计其数。

余向莲池师再四疏说,亦谓未能免俗,聊复尔尔。后见兔鹿猢狲亦受禁锁,余曰:“鸡凫豚羖,皆借食于人,若兔鹿猢狲,放之山林,皆能自食,何苦锁禁,待以胥縻。”莲师大笑,悉为撤禁,听其所之,见者大快。

陶望龄《放生池》诗:

介卢晓牛鸣,冶长识雀哕。吾愿天耳通,达此音声类。

群鱼泣妻妾,鸡鹜呼弟妹。不独死可哀,生离亦可慨。

闽语既嘤咿,吴听了难会。宁闻闽人肉,忍作吴人脍。

可怜登陆鱼,噞喁向人谇。人曰鱼口喑,鱼言人耳背。

何当破网罟,施之以无畏。

昔有二勇者,操刀相与酤。曰子我肉也,奚更求食乎。

互割还互啖,彼尽我亦屠。食彼同自食,举世嗤其愚。

还语血食人,有以异此无?(www.chuimin.cn)

吴越王钱镠于西湖上税渔,名“使宅渔”。一日,罗隐入谒,壁有《磻溪垂钓图》,王命题之。题云:“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又何如?假令身住西湖上,也是应供使宅鱼。”王即罢渔税。

放生池柱对:

天地一网罟,欲度众生谁解脱。

飞潜皆性命,但存此念即菩提

【注释】

①鹜(wù):鸭子。②刿(guì):割开,切口。鬐(qí):古通“鳍”。③揆(kuí):思量,揣度。④豚(tún):小猪。也泛指猪。羖(gǔ):黑色的公羊,也可指山羊或阉割过的羊。⑤聊复尔尔:姑且就这样罢了。表示对某种事情只不过表面应付一下,并不认真对待。⑥胥縻(mí):古代服牢役的刑徒。⑦噞喁(yǎn yóng):鱼在水面张口呼吸的样子。谇(suì):进谏。⑧网罟(gǔ):捕鱼、捉鸟的工具。⑨磻(pán)溪:地名,坐落于徽州境内昌源河畔。⑩庙谟(mó):有关国家大计的谋略。

【译文】

宋朝时有一块放生碑,立于宝石山下。那是宋真宗天禧四年时,王钦若奏请朝廷将西湖作为放生池,禁止百姓撒网捕鱼,故而杭州太守王随为此立下了放生碑。如今的放生池,坐落在湖心亭的南面。池外有两道堤坝,红漆栏杆曲曲折折,一座长桥横跨,好似彩虹飞挂半空,堤岸上草木葱郁茂盛,更显沉寂幽静。古人所说的“三潭印月”,就是在这里了。春天时,湖中的游船多如野鸭水鸟一般,但是能来到此处游览观看的,百人当中难得有一个。这里的佛舍设计极为精致,楼阁重叠高耸,能使飞禽迷路,又遮蔽日光,那寺中威仪肃静,整洁干净,各种法器钵盂毫无碰撞之声。只可恨这所谓的放生池反倒成了鱼儿的牢笼,将其幽禁其中,池水涨腻,不能流动,那鱼儿多是鳍鳞被刺破而残缺不全,甚至头大尾细发育不良。如果这些鱼儿能说话,必然会向人申诉种种痛苦。若依常理揣度,倒不如打开樊笼,放鱼儿重归涧壑之中,任其遨游,这才是顺其天性,任其自由,但深深使人痛恨的是那些庸俗的僧人根本不听劝阻,很难向他们解释清楚罢了。我早年曾去过云栖寺,见鸡鹅猪羊一类都被关在围栏中,每天忍饥挨饿,日夜拥挤在一处,而且坠入水中淹死的更是不计其数。

我因此向莲池大师再三劝说,他却说也没有办法免除这等旧俗,只能姑且就这样罢了。后来看见兔鹿猴子一类动物也被禁锁牢笼,于是我说:“鸡鸭猪羊,都是靠人喂养的畜禽,囚禁也就算了,可是如果将兔鹿猴子一类,通通放归山林,它们都能靠自己觅食而活,何苦偏要将它们也禁锁起来,却像对待囚犯一般呢。”莲池大师听完哈哈大笑,于是就将这些生灵都放生了,任凭它们重归山林自由而去,此番情景,所见之人都大为赞赏,心中倍感痛快。

想当年,吴越王钱镠(liú)曾向西湖渔民颁令上缴捕鱼税,命名为“使宅渔”。一天,罗隐入朝拜见吴越王,看见墙壁上挂有磻溪垂钓图,吴越王便命他看图题诗。罗隐见机便即兴题诗道:“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又何如?假令身住西湖上,也是应供使宅鱼。”吴越王听完之后若有所思,随即罢免了征缴渔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