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苏公堤: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典藏版

苏公堤: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典藏版

【摘要】:故其在杭,请浚西湖,聚葑泥③,筑长堤,自南之北,横截湖中,遂名苏公堤。二月,作胜会于苏堤。以前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上疏奏请皇上允许疏浚西湖,聚集水塘沼泽地里的淤泥,开始筑造长堤,自南向北,横断在湖中,并命名为苏公堤。明神宗万历二年时,盐运使朱炳如下令重新种植杨柳,从而使苏堤又恢复了从前的灿然之景。太守刘梦谦与士大夫陈生甫等人来到苏堤。正值二月时节,在苏堤举办胜会。

【原文】

杭州西湖,颍上亦有西湖,皆为名胜,而东坡连守二郡。其初得颍,颍人曰:“内翰只消游湖中,便可以了公事。”

秦太虚因作一绝云:“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身至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后东坡到颍,有谢执政启云:“入参两禁,每玷北扉之荣;出典二帮,迭为西湖之长。”

故其在杭,请浚西湖,聚葑泥,筑长堤,自南之北,横截湖中,遂名苏公堤。夹植桃柳,中为六桥。南渡之后,鼓吹楼船,颇极华丽。后以湖水漱啮,堤渐凌夷。入明成化以前,里湖尽为民业,六桥水流如线。正德三年,郡守杨孟瑛辟之,西抵北新堤为界,增益苏堤,高二丈,阔五丈三尺,增建里湖六桥,列种万柳,顿复旧观。久之,柳败而稀,堤亦就圮

嘉靖十二年,县令王釴(yì)令犯罪轻者种桃柳为赎,红紫灿烂,错杂如锦。后以兵火,砍伐殆尽。万历二年,盐运使朱炳如复植杨柳,又复灿然。迨至崇祯初年,堤上树皆合抱。太守刘梦谦与士夫陈生甫辈时至。二月,作胜会于苏堤。城中括羊角灯、纱灯几万盏,遍挂桃柳树上,下以红毡铺地,冶童名妓,纵饮高歌。夜来万蜡齐烧,光明如昼。湖中遥望堤上万蜡,湖影倍之。萧管笙歌,沉沉昧旦。传之京师,太守镌级。

因想东坡守杭之日,春时每遇休暇,必约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处。饭毕,每客一舟,令队长一人,各领数妓,任其所之。晡后鸣锣集之,复会望湖亭或竹阁,极欢而罢。至一、二鼓,夜市犹未散,列烛以归。城中士女夹道云集而观之。此真旷古风流,熙世乐事,不可复追也已。

张京元《苏堤小记》:

苏堤度六桥,堤两旁尽种桃柳,萧萧摇落。想二三月,柳叶桃花,游人阗塞,不若此时之为清胜。

李流芳《题两峰罢雾图》:

三桥龙王堂,望西湖诸山,颇尽其胜。烟林雾障,映带层叠;淡描浓抹,顷刻百态。非董、巨妙笔,不足以发其气韵。余在小筑时,呼小舟桨至堤上,纵步看山,领略最多。然动笔便不似甚矣,气韵之难言也。予友程孟旸(yáng)《湖上题画》诗云:“风堤露塔欲分明,阁雨萦阴两未成。我试画君团扇上,船窗含墨信风行。”此景此诗,此人此画,俱属可想。癸丑八月清晖阁题。

苏轼《筑堤》诗:

六桥横截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

昔日珠楼拥翠钿,女墙犹在草芊芊。

东风第六桥边柳,不见黄鹂见杜鹃。

又诗:

惠勤、惠思皆居孤山。苏子倅郡,以腊日访之,作诗云:

天欲雪时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月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www.chuimin.cn)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水合,但见野鹤盘浮屠。

兹游淡泊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王世贞《泛湖度六桥堤》诗:

拂幰莺啼出谷频,长堤夭矫跨苍旻

六桥天阔争虹影,五马飆开散曲尘

碧水乍摇如转盼,青山初沐竞舒颦。

莫轻杨柳无情思,谁是风流白舍人?

【注释】

①颍(yǐng)上:地名,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②菡萏(hàn dàn):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属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称莲花,古称水芙蓉、菡萏、芙蕖。③葑(fēng)泥:水塘沼泽干涸后的泥土。④漱啮(shù niè):亦作“潄嚙”。侵蚀;冲荡。⑤凌夷:指衰落;衰败。⑥圮(pǐ):倒塌。⑦晡(bū):申时,即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的时间。⑧阗塞(tián sāi):意思是拥塞。⑨梦蘧蘧(qú):用庄子梦蝶的典故,表示如梦如幻,亦梦亦真的境界。⑩幰(xiǎn):车上的帷幔。⑪苍旻(mín):苍天。⑫飆(biāo):本意为暴风、疾风,引申泛指风。

【译文】

杭州有西湖,颍州也有西湖,都是著名的风景胜地,而且苏东坡接连担任此地二郡太守,更使其名气大升。他初到颍州时,当地人说:“内翰只需前往湖中一游,便可以了却公事了。”

秦观因此作一绝句说:“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身至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后来苏东坡到颍州官衙时,便有谢执政奉上公文启奏说:“先生得入翰林院,真是人生幸事,每一个人生轨迹都将是翰林院的荣耀;而今连任两州太守,都是西湖的官长。”

以前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上疏奏请皇上允许疏浚西湖,聚集水塘沼泽地里的淤泥,开始筑造长堤,自南向北,横断在湖中,并命名为苏公堤。堤岸两旁种植了大量桃柳,中间便是六桥。宋室南渡之后,鼓乐喧嚣,楼船浩荡,气势极为奢华壮丽。后因湖水的侵蚀,堤坝渐渐坍毁。进入明朝后,在明宪宗成化年以前,里湖都是百姓谋生建业之处,六桥下的水流如线,源远流长。至明武宗正德三年时,郡守杨孟瑛率领众人开辟西湖,西面以北新堤为界限,同时又增加了苏堤的占地体积,从而使其高达二丈,宽五丈三尺,又增建了里湖的六桥,分列两旁共种植了万株柳树,顿时重新恢复了旧日景致的壮观。然而时光流转,世易时移,久而久之,这里的柳树日渐衰败而变得稀疏,堤坝也就此坍塌了。

明世宗嘉靖十二年,县令王釴命令罪行较轻的人种植桃柳作为自己赎罪的交换条件,因此这里逐渐变得花红柳绿、幽紫灿烂,繁花似锦。可惜的是,后来兵灾战火不断,桃柳都被砍伐,美景几乎消失殆尽。明神宗万历二年时,盐运使朱炳如下令重新种植杨柳,从而使苏堤又恢复了从前的灿然之景。等到崇祯初年,堤上树木都长到有一人合抱那样粗了。太守刘梦谦与士大夫陈生甫等人来到苏堤。正值二月时节,在苏堤举办胜会。当时城中有羊角灯、纱灯几万盏,统统都挂在了桃柳树之上了,下面用以红毡铺地,同时招来一些妖艳的女子与远近闻名的名妓,都聚集在这里,纵情饮酒,放声高歌。入夜时分,点燃起千万只蜡烛,烛火便明亮如白天一样。若在湖中遥望堤上闪烁的万只烛光,湖光水影便显得越发明亮了。笙萧管笛之声悠扬,使人沉沉欲醉,如此喧闹直到清晨。不过,此事传到京城之后,太守竟被降职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苏东坡任杭州太守时,每逢春日休憩闲暇之时,必定要约请客人到西湖之上游赏,然后,早晨在山水秀美之处用饭。等到饭后,便为每位客人雇一艘小船,令其中一人领队,每只船上都带着数名歌妓,任凭游人随意在西湖中宴饮游乐。午后三五点钟,便鸣锣召唤众人重又聚集在一起,于望湖亭或竹阁欢聚一堂,极尽欢愉之后才结束。直到一、二更鼓敲响,夜市还没有散去之时,他们便点明灯烛,列队而归,此时,城中的士人女子纷纷排列在道路两旁争相观看,仿佛聚集的云朵一样密集。这真是千古风流的盛况,是盛世太平的喜人乐事,只可惜,现在再也赶不上那段美好时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