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其在杭,请浚西湖,聚葑泥③,筑长堤,自南之北,横截湖中,遂名苏公堤。二月,作胜会于苏堤。以前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上疏奏请皇上允许疏浚西湖,聚集水塘沼泽地里的淤泥,开始筑造长堤,自南向北,横断在湖中,并命名为苏公堤。明神宗万历二年时,盐运使朱炳如下令重新种植杨柳,从而使苏堤又恢复了从前的灿然之景。太守刘梦谦与士大夫陈生甫等人来到苏堤。正值二月时节,在苏堤举办胜会。......
2023-10-09
【原文】
十锦塘,一名孙堤,在断桥下。司礼太监孙隆于万历十七年修筑。堤阔二丈,遍植桃柳,一如苏堤。岁月既多,树皆合抱。行其下者,枝叶扶苏,漏下月光,碎如残雪。意向言断桥残雪,或言月影也。苏堤离城远,为清波孔道,行旅甚稀。孙堤直达西泠,车马游人,往来如织。兼以西湖光艳,十里荷香,如入山阴道上,使人应接不暇。湖船小者,可入里湖,大者缘堤倚徙,由锦带桥循至望湖亭,亭在十锦塘之尽。渐近孤山,湖面宽厂。孙东瀛修葺华丽,增筑露台,可风可月,兼可肆筵设席。笙歌剧戏,无日无之。今改作龙王堂,旁缀数楹,咽塞离披,旧景尽失。再去,则孙太监生祠①,背山面湖,颇极壮丽。近为卢太监舍以供佛,改名卢舍庵,而以孙东瀛像置之佛龛之后。孙太监以数十万金钱装塑西湖,其功不在苏学士之下,乃使其遗像不得一见湖光山色,幽囚面壁,见之大为鲠闷②。
袁宏道《断桥望湖亭小记》:
湖上由断桥至苏公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绔之盛,多于堤畔之柳,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全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③,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望湖亭即断桥一带,堤甚工致,比苏公堤犹美。夹道种绯桃、垂柳、芙蓉、山茶之属二十余种。堤边白石砌如玉,布地皆软沙如茵。杭人曰:“此内使孙公所修饰也。”此公大是西湖功德主。自昭庆、天竺、净慈、龙井及山中庵院之属,所施不下数十万。余谓白、苏二公,西湖开山古佛,此公异日伽蓝也。“腐儒几败乃公事!”可厌!可厌!
李流芳《断桥春望图题词》:
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便魂消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壬子正月,以访旧重至湖上,辄独往断桥,裴回终日,翌日为杨谶西④题扇云:“十里西湖意,都来到断桥。寒生梅萼小,春入柳丝娇。乍见应疑梦,重来不待招。故人知我否,吟望正萧条。”又明日作此图。小春四月,同孟旸(yáng)、子与夜话,题此。
王叔杲(gǎo)《十锦塘》诗:
横截平湖十里天,锦桥春接六桥烟。
芳林花发霞千树,断岸光分月两川。(www.chuimin.cn)
几度觞飞堤外景,一清棹发镜中船。
奇观妆点知谁力,应有歌声被管弦。
张岱《西湖七月半记》: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酌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⑤,酒醉饭饱,呼群三五,挤入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⑥,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⑦,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⑧,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⑨,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⑩。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⑪,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扑人,清梦甚惬。
【注释】
①孙太监:指的是孙隆,即孙东瀛,是明代杭州织造、镇守太监。生祠:为活人而立的祠庙。②鲠(gěng)闷:如鲠在喉般郁闷不已。③夕舂(chōng):指夕阳。④杨谶(chèn)西:古人名。⑤不帻(zé):不戴头巾。⑥(jiào)呼:呼喊。
:古同“叫”。⑦茶铛(chēng):平底的煮茶锅。⑧擎燎(liáo):高举火把。⑨舣(yǐ)舟:将船靠岸。⑩颒(huì)面:洗脸。⑪箸(zhù):筷子。
【译文】
十锦塘,另一个名字叫孙堤,坐落在断桥之下。那是司礼监太监孙隆于明神宗万历十七年所修筑。堤坝宽两丈,同苏堤一样也是栽满桃柳。光阴飞逝,一晃很多年过去了,如今树干都有一人合抱粗了。人在这树下漫步,惬意无比,只见茂盛的枝叶层层叠叠,婆娑多姿,筛下来的月光星星点点,零零碎碎如残雪飘落。我不禁心中暗想,往日所说的“断桥残雪”,或许就是在说这月影呢。苏堤离杭州城略远,是通往清波门的大道,但行人过客很稀少。但是,在孙堤直通西泠桥的道路上,却是又一番景象,只见车马游人,往来如织,络绎不绝。再加上因为西湖风光潋滟,十里飘送荷香,宛如行走在遍地花开的山阴道上,令人目不暇接。湖面上那些小一点的游船,可以轻松自由地驶入内湖,而大船只能沿着堤岸缓缓相倚而行,由锦带桥缓缓循行到望湖亭。那望湖亭就在十锦塘的尽头,临近孤山,湖面水域宽广。孙隆当年将亭阁修建得极为华丽壮观,而且增建了一座露台,可在此听风赏月,也可以随意大摆酒宴铺设席位。那笙箫歌舞、杂剧戏曲更是热闹非凡,没有一天不上演的。但如今,这里已经被改为龙王堂了,旁边搭建了几间小屋,却使道路阻塞,风景离散杂乱,那旧日的迷人风貌已经全都荡然无存了。再往前走去,便是孙隆太监生前为自己建造的祠堂,这里背靠山峦,面对西湖,颇为气派,极其壮丽。近来却被卢太监施舍作为供佛之所,故而改名为“卢舍庵”,并将孙隆雕像放在了佛龛之后。遥想当年,孙隆花费数十万金银修造装饰西湖,他的功德也不在大学士苏东坡之下,然而今天,却使他的遗像整日不得一见湖光山色之美,反而幽囚在龛笼之后,终日面壁,如此,真是让人见了如鲠在喉般郁闷不已。
有关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全鉴(典藏版)的文章
故其在杭,请浚西湖,聚葑泥③,筑长堤,自南之北,横截湖中,遂名苏公堤。二月,作胜会于苏堤。以前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上疏奏请皇上允许疏浚西湖,聚集水塘沼泽地里的淤泥,开始筑造长堤,自南向北,横断在湖中,并命名为苏公堤。明神宗万历二年时,盐运使朱炳如下令重新种植杨柳,从而使苏堤又恢复了从前的灿然之景。太守刘梦谦与士大夫陈生甫等人来到苏堤。正值二月时节,在苏堤举办胜会。......
2023-10-09
陶堰司徒庙,汉会稽太守严助庙也。庭实之盛,自帝王宗庙社稷坛亹所不能比隆者⑩。五夜,夜在庙演剧,梨园必倩越中上三班,或雇自武林者,缠头日数万钱。雄鸟的冠及下体为纯蓝黑色。绍兴陶堰司徒庙,是供奉西汉会稽太守严助的庙。场面之盛大,自从帝王皇室设置宗庙社稷坛舋以来,所有地方都不能比这里更隆重了。他们曾到严助庙进行蹴鞠比赛,张大来以“一丁泥”“一串珠”明传天下。......
2023-10-09
施公庙在石乌龟巷,其神为施全①,宋殿前小校也。其心其事,原不为岳鄂王起见②,今传奇以全为鄂王部将,而岳坟以全入之翊忠祠,则施全此举,反不公不大矣。张岱《施公庙》诗:施殿司,不了汉,刺虎不伤蛇不断。施公庙建在石乌龟巷,供奉的神明是施全,其实,他只是宋朝时的一个殿前小校而已。......
2023-10-09
甲戌十月,携楚生住不系园看红叶①。至定香桥,客不期而至者八人:南京曾波臣,东阳赵纯卿,金坛彭天锡,诸暨陈章侯,杭州杨与民、陆九、罗三,女伶陈素芝。崇祯甲戌年十月,我携同朱楚生暂住在不系园里观看红叶。杨与民又拿出一寸左右长的紫檀界尺,倚着木架,用北调说唱《金瓶梅》一剧,令人赞不绝口而为之倾倒。......
2023-10-09
宋景德四年,改景德灵隐禅寺,元至正三年毁。明洪武初再建,改灵隐寺。当时只有具德和尚一个人是灵隐寺的住持,而没过几年,灵隐寺就提前修建完成了。灵隐寺初建于晋成帝咸和元年,是僧人慧理牵头所建,山门匾额上书写的“景胜觉场”四个大字,相传是葛洪所题写的。直到明太祖洪武年间,又被重新修造,这才又更名为灵隐寺。明穆宗隆庆三年,灵隐寺被毁于雷火。那时,灵隐寺所供饭食的僧人之多,是其他寺院古刹所没有的。......
2023-10-09
南高峰在南北诸山之界,羊肠佶屈①,松篁葱蒨②,非芒鞋布袜,努策支筇③,不可陟也④。南高峰,坐落在西湖南北诸山之间的交界,通往山上的是盘旋曲折的羊肠小道,松树竹林青翠茂密,若不是脚穿芒鞋布袜,借助手里拄着手杖,恐怕无论怎样努力也是无法登上山峰的。南高峰顶端有一座塔,是后晋高祖天福年间所建,后来又在宋徽宗崇宁年间、宋孝宗乾道年间曾两度重新修建。......
2023-10-09
紫云洞在烟霞岭右。又有一坎突出洞中③,蓄水澄洁,莫测其底。洞下有懒云窝,四山围合,竹木掩映,结庵其中④。是泉从竹护,无石不云深。紫云洞下有一处叫“懒云窝”的地方,四面都是山峦,仿佛要围拢过来似的,山上竹林树木相互掩映,建造完好的庵堂就坐落其中。山洞旁还有一处幽深的沟壑,古人曾在这里开凿山石,因为听见有金鼓声传出来而停止开凿,于是就将这里命名为“金鼓洞”。洞下还有一股清泉,名叫“白沙”。......
2023-10-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