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孔嘉请求我催促陈章侯早日完成,有了孔嘉催促和我的督促,陈章侯经过四个月终于完成了一套水浒牌。......
2023-10-09
【原文】
明季昭庆寺火,未几而灵隐寺火,未几而上天竺又火,三大寺相继而毁。是时唯具德和尚为灵隐住持,不数年而灵隐早成。盖灵隐自晋咸和元年,僧慧理建,山门匾曰“景胜觉场”,相传葛洪所书。寺有石塔四,钱武肃王所建。宋景德四年,改景德灵隐禅寺,元至正三年毁。明洪武初再建,改灵隐寺。宣德七年,僧昙缵建山门②,良玠建大殿③。殿中有拜石,长丈余,有花卉鳞甲之文,工巧如画。正统十一年,玹理建直指堂,堂文额为张即之所书,隆庆三年毁。万历十二年,僧如通重建;二十八年司礼监孙隆重修,至崇祯十三年又毁。具和尚查如通旧籍,所费八万,今计工料当倍之。具和尚惨淡经营④,咄嗟立办⑤。其因缘之大,恐莲池金粟,所不能逮也。具和尚为余族弟,丁酉岁,余往候之,则大殿、方丈尚未起工,然东边一带,閟阁精蓝⑥,凡九进,客房僧舍百什余间,棐几藤床⑦,铺陈器皿,皆不移而具。香积厨中,初铸三大铜锅,锅中煮米三担,可食千人。具和尚指锅示余曰:“此弟十余年来所挣家计也。”饭僧之众,亦诸刹所无。午间方陪余斋,见有沙弥持赫蹄送看,不知何事,第对沙弥曰:“命库头开仓。”沙弥去。及余饭后出寺门,见有千余人蜂拥而来,肩上有布袋,贮米五斗,齐至仓前库头,製数袋斛之⑧,五百担米,顷刻上禀,斗斛无声,忽然竟去。余问和尚,和尚曰:“此丹阳施主某,岁致米五百担,水脚挑钱,纤悉自备,不许饮常住勺水,七年于此矣。”余为嗟叹。因问大殿何时可成,和尚对以:“明年六月,为弟六十,法子万人,人馈十金,可得十万,则吾事济矣。”逾三年而大殿方丈俱落成焉。余作诗以记其盛。
张岱《寿具和尚并贺大殿落成》诗:
飞来石上白猿立,石自呼猿猿应石。
具德和尚行脚来,山鬼啾啾寺前泣。
生公叱石同叱羊,沙飞石走山奔忙。
驱使万灵皆辟易,火龙为之开洪荒。
正德初年有簿对,八万今当增一倍。
谈笑之间事已成,和尚功德可思议。
黄金大地破悭贪⑨,聚米成丘粟若山。
万人团簇如蜂蚁,和尚植杖意自闲。
余见催科只数贯,县官敲朴加锻炼。
白粮升合尚怒呼,如坻如京不盈半。
忆昔访师坐法堂,赫蹄数寸来丹阳。
和尚声色不易动,第令侍者开仓场。
去不移时阶戺乱⑩,白粲驮来五百担⑪。
上仓斗斛寂无声,千百人夫顷刻散。
米不追呼人不系,送到座前犹屏气。
公侯福德将相才,罗汉神通菩萨慧。
如此工程非戏谑,向师颂之师不诺。(www.chuimin.cn)
但言佛自有因缘,老僧只怕因果错。
余自闻言请受记,阿难本是如来弟。
与师同住五百年,挟取飞来复飞去。
张祜《灵隐寺》诗: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洞石点苔鲜。好是呼猿父,西岩深响连。
贾岛《灵隐寺》诗:
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
人在家中闻蟋蟀⑫,鹤于栖处挂猕猴。
山钟夜度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心欲悬帆身未逸,谢公此地昔曾游⑬。
周诗《灵隐寺》诗:
灵隐何年寺,青山向此开。涧流原不断,峰石自飞来。
树覆空王苑,花藏大士台。探冥有玄度,莫遣夕阳催。
【注释】
①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今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②缵(zuǎn):继承。③良玠(jiè):明朝僧人。④惨澹(dàn)经营:原指作画前先用浅淡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经营位置。引申指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亦作“惨淡经营”。⑤咄嗟(duō jiē)立办:原指主人一吩咐,仆人立刻就办好,现在指马上就办到。⑥閟阁(bì):幽静的楼阁。精蓝:佛寺,僧舍。精,精舍;蓝,阿兰若。⑦棐(fěi):古通“榧”,香榧,一种常绿乔木,可做几案。⑧製数(zhì shù):意指限量;定法。斛(hú):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⑨悭贪(qiān tān):意思是吝啬而贪得。悭:吝啬;小气。⑩戺(shì):台阶两旁所砌的斜石。⑪白粲(càn):白米。⑫定中:坐禅入定。⑬谢公:这里指东晋著名的诗人谢灵运。
【译文】
明朝末年,昭庆寺遭遇火灾,没过多久,灵隐寺也被火烧了,接下来没过几天,连上天竺寺也遭到了火灾,三大寺院相继被火焚毁。当时只有具德和尚一个人是灵隐寺的住持,而没过几年,灵隐寺就提前修建完成了。灵隐寺初建于晋成帝咸和元年,是僧人慧理牵头所建,山门匾额上书写的“景胜觉场”四个大字,相传是葛洪所题写的。寺院里有四座石塔,是经钱武肃王所建。宋真宗景德四年以后,改寺名为“景德灵隐禅寺”,元惠宗(顺帝)至正三年,庙宇被毁,尽管重修,但灵隐寺的衰落已经在元代初露端倪。直到明太祖洪武年间,又被重新修造,这才又更名为灵隐寺。明朝宣德七年,僧人昙缵修建了左右翼门和面壁轩,继而僧人良玠重修了大殿觉皇殿。大殿中有一块巨大的拜石,长一丈有余,上面有各种花卉以及鱼龟纹理图案,奇巧精细如同绝美画卷。明英宗正统十一年,寺僧玹(xián)理修建了直指堂,堂匾是张即之所题写。明穆宗隆庆三年,灵隐寺被毁于雷火。明神宗万历十二年,僧人如通重建,万历二十八年间,司礼太监孙隆重加修建。直到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寺院再度毁于大火。此后,具德和尚查阅当初如通和尚建寺时的旧账,才知道竟花费了八万两,而如今若要重建,只怕各种工料费用应当是它的倍数。后来,具德和尚苦心经营,精巧构思,几乎耗尽心血,终于很快就修建完成了。可见他与佛家因缘之广大,恐怕就连莲池大师、金粟居士也都比不上他了。具德和尚本是我的族弟,顺治十四年的时候,我去探望他,当时大殿、方丈室还尚未动工,然而东面一带幽静的楼阁佛室共有九进已完工,客房僧舍有一百多间,所用的香榧木桌椅几案与藤床,床褥器皿,都各有一套,无须彼此挪借移动。香积厨中,有刚铸好的三口大铜锅,每口锅可煮三担米,可供千人饱食。具德和尚指着铜锅示意我说:“这便是你弟弟我十多年来挣得的全部家当了。”那时,灵隐寺所供饭食的僧人之多,是其他寺院古刹所没有的。一天午间,具德和尚正在陪我吃饭,只见一沙弥送来一张便笺让他看,我也不知道上面所写的是什么事,紧接着就听具德和尚对那个小沙弥说:“让库头开仓。”沙弥便转身退下去了。等到饭后我走出寺门,只见有一千多人向寺院蜂拥而来,人人肩上都背着布袋,袋里各装米约有五斗,众人一齐来到粮仓前的库头面前,依照定法打开布袋将米倒入斛中,也未曾听见斗斛之声,五百担米,顷刻之间就都入了仓,然后,转眼之间众人就全都散去了。我向具德和尚问起此事,具德和尚说:“这是丹阳的一位施主,每年都往寺中送五百担米,挑夫脚力费用,全部都是他自己备办的,更不许挑夫长久停留,也不许喝寺里的一勺水,如今已经是第七年了。”我听罢不由得一阵感叹。因此寻问大殿何时可以告竣完工。具德和尚回答说:“明年六月,正是我六十诞辰,我有弟子六十,已皈依佛门的法子万人,倘若他们每人赠我贺礼十两,便可得到十万两银子,那么我修造庙宇之事就可全部完成了。”果然,三年后,大殿和方丈室都落成了,于是我作诗一首,以此来记述当时建造灵隐寺的盛况。
有关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全鉴(典藏版)的文章
绍兴存王明泉派者推侣鹅,学《渔樵回答》《列子御风》《碧玉调》《水龙吟》《捣衣环佩声》等曲。余曾与本吾、紫翔、尔韬取琴四张弹之,如出一手,听者駴服②。当时绍兴现存的王明泉琴派首推王侣鹅,我学习的曲子有《渔樵回答》《列子御风》《碧玉调》《水龙吟》《捣衣环佩声》等曲目。王本吾弹琴的指法圆润恬静,琴声中略带油滑的腔调。......
2023-10-09
董文简斋中一石,磊块正骨②,窋咤数孔③,疏爽明易,不作云谲波诡④,朱勔花石纲所遗⑤,陆放翁家物也。大江以南花石纲遗石,以吴门徐清之家一石为石祖。当时指挥花石纲的有杭州“造作局”,苏州“应奉局”等,奉皇上之命对东南地区的珍奇文物进行搜刮。长江以南地区,花石纲遗石中,以吴门徐清家的一块石头为石祖。......
2023-10-09
西泠桥一名西陵①,或曰即苏小小结同心处也。及见方子公诗有云:“‘数声渔笛知何处,疑在西泠第一桥。’陵作泠,苏小恐误。”薄暮入西泠桥,掠孤山,舣舟茂树间⑤,指林麓最幽处,瞪目叫曰:“此真洪谷子、董北苑得意笔也。”袁宏道《西泠桥》诗:西泠桥,水长在。西泠桥树色,真使人可念,桥亦自有古色。西泠桥与长桥、断桥并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西泠桥,另一个名字叫西陵。......
2023-10-09
开平第毁,谓木龙炭矣。及发瓦砾,见木龙埋入地数尺,火不及,惊异之,遂呼为龙。不知何缘出易于市④,先君子以犀觥十七只售之⑤,进鲁宪王,误书“木龙”犯讳,峻辞之,遂留长史署中。周墨农字以“木犹龙”,倪鸿宝字以“木寓龙”⑦,祁世培字以“海槎⑧”,王士美字以“槎浪”,张毅儒字以“陆槎”,诗遂盈帙⑨。呜呼,木龙可谓遇矣!木龙体积庞大笨重,重达一千多斤,从辽东到京城、到兖州、再到济州,走的都是陆路。......
2023-10-09
智果寺,旧在孤山,钱武肃王建。后七年东坡守杭,参寥卜居智果②,有泉出石罅间。数之,果如其言,即谓参寥子曰:“某前身寺中僧也,今日寺僧皆吾法属耳,吾死后,当舍身为寺中伽蓝。”时有泉适出寺后,好事者仍名之参寥泉焉。智果寺,原本是在孤山,是钱武肃王时期所建造。宋代绍兴年间,因修造四圣观,便将智果寺迁徙到大佛寺西面。七年后,苏东坡任杭州太守,道潜居住在智果寺,那时候智果寺内有清泉从石缝中涌出。......
2023-10-09
闲居无事,夜辄梦之,醒后伫思,欲得一胜地仿佛为之。圹左有空地亩许,架一草庵,供佛,供陶庵像,迎僧住之奉香火。楼下门之,匾曰“琅嬛福地”。神话中天帝藏书的地方。山的尽头有一处上好的洞穴,适宜生前建造墓地,等到陶庵我去世的时候就葬在那里,然后在石碑上铭刻“呜呼有明陶庵张长公之圹”。小楼下建造一座门楼,匾额上写着“琅嬛福地”。......
2023-10-09
风篁岭,多苍筤筱②,风韵凄清。岭故丛薄荒密,元丰中,僧辨才淬治洁楚③,名曰“风篁岭”。遂造亭岭上,名曰“过溪”,亦曰“二老”。李流芳《风篁岭》诗:林壑深沉处,全凭筿簜迷。风篁岭,有很多初生不久的青葱竹林,尤显得风韵凄清。风篁岭上以前林丛稀少,荒草茂密。直到宋神宗元丰年间,经过僧人辨才辛苦整治一番,这才变得清幽洁净,取名为“风篁岭”。......
2023-10-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