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绍兴灯景:竹贱、灯贱、烛贱,无与比拟!

绍兴灯景:竹贱、灯贱、烛贱,无与比拟!

【摘要】:绍兴灯景为海内所夸者无他,竹贱、灯贱、烛贱。万历间,父叔辈于龙山放灯,称盛事,而年来有效之者。再次年,放灯蕺山⑤。有轻薄子作口号嘲之曰:“蕺山灯景实堪夸,葫筿芋头挂夜叉⑥。若问搭彩是何物,手巾脚布神袍纱。”绍兴的灯景,之所以被四海之内所夸赞为没有哪里能与之相比,主要是因为这里的竹子、花灯、蜡烛的价格都很便宜。如今再回想起这些,其实那样的灯景也还是很不错的。

【原文】

绍兴灯景为海内所夸者无他,竹贱、灯贱、烛贱。贱,故家家可为之;贱,故家家以不能灯为耻。故自庄逵以至穷檐曲巷,无不灯、无不棚者。棚以二竿竹搭过桥,中横一竹,挂雪灯一,灯球六。大街以百计,小巷以十计。从巷口回视巷内,复迭堆垛,鲜妍飘洒,亦足动人。十字街搭木棚,挂大灯一,俗曰“呆灯”,画《四书》《千家诗》故事,或写灯谜,环立猜射之。庵堂寺观以木架作柱灯及门额,写“庆赏元宵”“与民同乐”等字。佛前红纸荷花琉璃百盏,以佛图灯带间之,熊熊煜煜。庙门前高台,鼓吹五夜。市廛如横街轩亭、会稽县西桥,闾里相约,故盛其灯,更于其地斗狮子灯,鼓吹弹唱,施放烟火,挤挤杂杂。小街曲巷有空地,则跳大头和尚,锣鼓声错,处处有人团簇看之。城中妇女多相率步行,往闹处看灯;否则,大家小户杂坐门前,吃瓜子、糖豆,看往来士女,午夜方散。乡村夫妇多在白日进城,乔乔画画,东穿西走,曰“钻灯棚”,曰“走灯桥”,天晴无日无之。

万历间,父叔辈于龙山放灯,称盛事,而年来有效之者。次年,朱相国家放灯塔山。再次年,放灯蕺山。蕺山以小户效颦,用竹棚,多挂纸魁星灯。有轻薄子作口号嘲之曰:“蕺山灯景实堪夸,葫筿芋头挂夜叉。若问搭彩是何物,手巾脚布神袍纱。”由今思之,亦是不恶。

【注释】

①逵:四通八达的大路。穷檐:指茅舍,破屋。②熊熊煜煜(yù):灯火辉煌的样子。③市廛(chán):店铺集中的街市;街市上的店铺。④乔乔画画:打扮得花枝招展,漂漂亮亮的样子。⑤蕺(jí)山:这里指王家山,绍兴古城内三座主要小山之一,也是绍兴的主要历史名山。蕺,即蕺草,也称岑草。⑥葫筿(xiǎo):细竹子。(www.chuimin.cn)

【译文】

绍兴的灯景,之所以被四海之内所夸赞为没有哪里能与之相比,主要是因为这里的竹子、花灯、蜡烛的价格都很便宜。因为便宜,所以家家户户都可以买得到;因为便宜,所以家家户户也都以不能制作花灯为羞耻。故而,自四通八达的大街小巷到千门万户都有花灯和灯棚。这里的灯棚是用两根竹竿搭成过桥,中间再横挂一根竹竿,挂上一盏雪灯、六盏灯球。这样的灯棚,大街上数以百计,小巷里可以十计。由巷口回头往巷里观看,花灯连绵起伏,层层叠叠,色彩鲜艳,随风飘动,也是足以动人。十字街头搭建的木棚,悬挂一盏大灯,俗称“呆灯”,上面画着《四书》《千家诗》里的人物故事,有的写着灯谜,人们可以围着灯笼猜灯谜。庵堂、寺庙、道观都用木架做柱灯和门额,上面写着“庆赏元宵”“与民同乐”等字样。佛像前面摆放着百盏用红纸做成的荷花琉璃灯,中间夹杂着佛图灯带,一片灯火辉煌的景象。庙门前的高台上,锣鼓与吹奏之声响彻天空直到五更时分。此时,店铺集中的街市热闹非凡,诸如横街的轩亭、会稽县的西桥,乡里之人事先约好一起游玩,所以那里的灯会也更繁盛,还有更热闹的地面正在舞狮杂耍,吹拉弹唱,施放烟火,人们都挤挤擦擦地追随围观,异常喧闹。即便是小街曲巷之中,只要有空地,就会有跳大头和尚舞蹈的,锣鼓喧天,到处都有拥挤围观的人群。城中的妇人大多相互结伴步行,到最热闹的地方去看灯;不去看灯的,无论是大家贵妇还是小户人家的妇女,都随意坐在门前嗑瓜子、吃糖豆,观看往来的士人或仕女,直到午夜时分人们才散去。乡村夫妇大多是在白天进城,打扮妆饰一新,在城中东奔西走四处观看,被称为“钻灯棚”或者“走灯桥”。只要天气晴朗,没有一天不是如此的。

万历年间,我的父叔辈在龙山放灯,被称作一大盛事,而且年年有效仿他们的人。第二年,朱相国家在塔山放灯。又过一年,他家在蕺山放灯。蕺山因此有小户人家也开始效仿起来,于是就用竹棚,大多悬挂一些纸糊的魁星灯。有一个轻浮的人作口号嘲讽说:“蕺山灯景实堪夸,葫筿芋头挂夜叉。若问搭彩是何物,手巾脚布神袍纱。”如今再回想起这些,其实那样的灯景也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