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揭秘扬州瘦马饮食文化】

【揭秘扬州瘦马饮食文化】

【摘要】:扬州人日饮食于瘦马之身者数十百人。因贫女多瘦弱,故称“瘦马”。然后瘦马就把袖子最大限度解开后掀起,露出双手、双臂,肌肤也露了出来。然后瘦马提着裙摆缓缓走几步,露出她的脚。相看一家瘦马必会提供有五六人,每家都是如此。客人有看中的瘦马,便用一支金簪或钗插在瘦马的鬓发上,称之为“插带”。还没等到中午,这些牙婆就讨得赏钱立即离去,急忙赶到下一家相看瘦马,又是重复同样的流程。

【原文】

扬州人日饮食于瘦马之身者数十百人。娶妾者切勿露意,稍透消息,牙婆驵侩,咸集其门,如蝇附膻,撩扑不去。

黎明,即促之出门,媒人先到者先挟之去,其余尾其后,接踵伺之。至瘦马家,坐定,进茶,牙婆扶瘦马出,曰:“姑娘拜客。”下拜。曰:“姑娘往上走。”走。曰:“姑娘转身。”转身向明立,面出。曰:“姑娘借手睄睄。”尽褫其袂,手出、臂出、肤亦出。曰:“姑娘睄相公。”转眼偷觑,眼出。曰:“姑娘几岁?”曰几岁,声出。曰:“姑娘再走走。”以手拉其裙,趾出。然看趾有法,凡出门裙幅先响者,必大;高系其裙,人未出而趾先出者,必小。曰:“姑娘请回。”一人进,一人又出。看一家必五六人,咸如之。看中者,用金簪或钗一股插其鬓,曰“插带”。看不中,出钱数百文,赏牙婆或赏其家侍婢,又去看。牙婆倦,又有数牙婆踵伺之。一日、二日至四五日,不倦亦不尽,然看至五六十人,白面红衫,千篇一律,如学字者,一字写至百至千,连此字亦不认得矣。心与目谋,毫无把柄,不得不聊且迁就,定其一人。

“插带”后,本家出一红单,上写彩缎若干,金花若干,财礼若干,布匹若干,用笔蘸墨,送客点阅。客批财礼及缎匹如其意,则肃客归。归未抵寓,而鼓乐盘担、红绿羊酒在其门久矣。不一刻,而礼币、糕果俱齐,鼓乐导之去。去未半里,而花轿花灯、擎燎火把、山人傧相、纸烛供果牲醴之属,门前环侍。厨子挑一担至,则蔬果、肴馔汤点、花棚糖饼、桌围坐褥、酒壶杯箸、龙虎寿星、撒帐牵红、小唱弦索之类,又毕备矣。不待复命,亦不待主人命,而花轿及亲送小轿一齐往迎,鼓乐灯燎,新人轿与亲送轿一时俱到矣。新人拜堂,亲送上席,小唱鼓吹,喧阗热闹。日未午而讨赏遽去,急往他家,又复如是。

【注释】

①瘦马:即养瘦马,是中国明清时期的一种畸形行业。先出资把贫苦家庭中面貌姣好的女孩买回后调习,教她们歌舞、琴棋、书画,长成后卖与富人做妾或入秦楼楚馆,以此从中牟利。因贫女多瘦弱,故称“瘦马”。②牙婆:旧时中国民间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而从中牟利的妇女。驵侩(zǎng kuài):原指马匹交易的经纪人,这里指媒婆。③睄睄(shào):扫一眼,粗略地-看一眼。④褫(chǐ):夺下,解下。袂(mèi):指衣袖。⑤山人:从事卜卦算命的人。傧相(bīn xiàng):婚礼中陪伴新郎的男子和陪伴新娘的女子。⑥醴(lǐ):甜酒;甜美的泉水。⑦肴馔(yáo zhuàn):指丰盛的饭菜;菜肴。⑧撒帐:古时婚俗,新婚夫妇交拜后,并坐床沿,由妇女散掷金钱彩果。⑨喧阗(xuān tián):亦作“喧嗔”。指喧哗杂乱。⑩遽(jù):仓猝;立即,马上。(www.chuimin.cn)

【译文】

扬州人每天靠买卖年轻女子为生的有数十上百人。如果有谁想要娶妾,千万不要吐露意图,只要稍微透露出一点儿消息,那些专门拉拢买卖女子的牙婆,就会一拥而至全都聚集到他家,就像苍蝇附在腥膻腐肉上一样,撩甩扑打也挥之不去。

天刚亮时,媒婆就会催促想娶亲的人赶快出门,先到的媒婆会带着客人离开,其余的媒婆尾随其后,等待接下来能够有机会带着客人跟自己去相亲。到了瘦马家,客人刚坐下来喝杯茶,牙婆就扶着瘦马走出来,说:“姑娘拜客。”瘦马应声下拜。牙婆说:“姑娘往上走。”瘦马于是往前走。牙婆说:“姑娘转身。”瘦马就转身,站在明亮的地方,展露面容。牙婆说:“姑娘把手伸出来看看。”然后瘦马就把袖子最大限度解开后掀起,露出双手、双臂,肌肤也露了出来。牙婆继续说:“姑娘抬眼看看相公。”瘦马就转眼偷看一眼男子,露出眼睛。牙婆问:“姑娘几岁?”姑娘就开口出声回答几岁。牙婆又说:“姑娘再走走。”然后瘦马提着裙摆缓缓走几步,露出她的脚。不过,看脚也有其他方法,凡是出门裙服先发出声响的,脚肯定大;高束其裙,人身体还没有动而脚却先伸出去的,脚一定小。客人观察结束后,牙婆说:“姑娘请回。”于是她一人进去,接着又一人走出来。相看一家瘦马必会提供有五六人,每家都是如此。客人有看中的瘦马,便用一支金簪或钗插在瘦马的鬓发上,称之为“插带”。看不中的,客人就会拿出几百文钱赏给牙婆或她家的侍婢,就离开这里又去看别人家的。一旦这个牙婆乏累了,就会有好几个牙婆紧接着前来伺候客人相看瘦马。接连一天、两天,甚至四五天不觉得累的牙婆也有很多,然而看了五六十人,都是千篇一律的白面红衫,这和练习写字是一个道理,一个字写上成百上千遍,最后恐怕连这个字念什么都不认识了。看多了,心和眼睛也变得没有标准了,只能姑且迁就凑合,选定一个人。

“插带”以后,瘦马家就会拿出一张红纸单,上面写着若干彩缎、若干金花、若干财礼、若干布匹,并用笔蘸墨,请客人过目。如果客人披复红纸上的财礼及锻匹的数目符合自己的心意,就恭敬地送客人回家。返回的客人还未抵达住所,而喜庆的鼓乐以及满是彩礼的盘担、披红挂绿的羊和美酒早已等候在家门口许久了。不一会儿,用于馈赠的礼币、糕果就备齐了,男方再次随着鼓乐队的引导去女家。还没走到半里地,而迎亲的花轿、花灯、手擎的火燎、迎新人的火把、负责礼仪的方士和傧相、纸烛、供果、牲醴这类东西就已经整齐地围绕在门前了。厨子也挑着一担子东西赶到了,里面有蔬果、肴馔汤点、花棚糖饼、桌围坐褥、酒壶杯箸、龙虎寿星、撒帐牵红、小唱弦索之类的东西,这些也都准备齐全了。那么就不需要再等待什么命令了,迎接新人的花轿和送亲的小轿就在鼓乐声中一齐出发,同时到达了。接下来就是新人拜堂,将送亲的人请到上座吃酒席,一时间唱小曲儿的、打鼓吹奏的此起彼伏,喧哗杂乱,热闹非凡。还没等到中午,这些牙婆就讨得赏钱立即离去,急忙赶到下一家相看瘦马,又是重复同样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