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姜夔淳熙丙申至日[211],予过维扬[212]。夜雪初霁,荠麦弥望[213]。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215]。过春风十里[219],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220],废池乔木[221],犹厌言兵。作者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根据词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2023-08-15
【原文】
扬州人日饮食于瘦马之身者数十百人。娶妾者切勿露意,稍透消息,牙婆驵侩②,咸集其门,如蝇附膻,撩扑不去。
黎明,即促之出门,媒人先到者先挟之去,其余尾其后,接踵伺之。至瘦马家,坐定,进茶,牙婆扶瘦马出,曰:“姑娘拜客。”下拜。曰:“姑娘往上走。”走。曰:“姑娘转身。”转身向明立,面出。曰:“姑娘借手睄睄③。”尽褫其袂④,手出、臂出、肤亦出。曰:“姑娘睄相公。”转眼偷觑,眼出。曰:“姑娘几岁?”曰几岁,声出。曰:“姑娘再走走。”以手拉其裙,趾出。然看趾有法,凡出门裙幅先响者,必大;高系其裙,人未出而趾先出者,必小。曰:“姑娘请回。”一人进,一人又出。看一家必五六人,咸如之。看中者,用金簪或钗一股插其鬓,曰“插带”。看不中,出钱数百文,赏牙婆或赏其家侍婢,又去看。牙婆倦,又有数牙婆踵伺之。一日、二日至四五日,不倦亦不尽,然看至五六十人,白面红衫,千篇一律,如学字者,一字写至百至千,连此字亦不认得矣。心与目谋,毫无把柄,不得不聊且迁就,定其一人。
“插带”后,本家出一红单,上写彩缎若干,金花若干,财礼若干,布匹若干,用笔蘸墨,送客点阅。客批财礼及缎匹如其意,则肃客归。归未抵寓,而鼓乐盘担、红绿羊酒在其门久矣。不一刻,而礼币、糕果俱齐,鼓乐导之去。去未半里,而花轿花灯、擎燎火把、山人傧相⑤、纸烛供果牲醴之属⑥,门前环侍。厨子挑一担至,则蔬果、肴馔汤点⑦、花棚糖饼、桌围坐褥、酒壶杯箸、龙虎寿星、撒帐牵红⑧、小唱弦索之类,又毕备矣。不待复命,亦不待主人命,而花轿及亲送小轿一齐往迎,鼓乐灯燎,新人轿与亲送轿一时俱到矣。新人拜堂,亲送上席,小唱鼓吹,喧阗热闹⑨。日未午而讨赏遽去⑩,急往他家,又复如是。
【注释】
①瘦马:即养瘦马,是中国明清时期的一种畸形行业。先出资把贫苦家庭中面貌姣好的女孩买回后调习,教她们歌舞、琴棋、书画,长成后卖与富人做妾或入秦楼楚馆,以此从中牟利。因贫女多瘦弱,故称“瘦马”。②牙婆:旧时中国民间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而从中牟利的妇女。驵侩(zǎng kuài):原指马匹交易的经纪人,这里指媒婆。③睄睄(shào):扫一眼,粗略地-看一眼。④褫(chǐ):夺下,解下。袂(mèi):指衣袖。⑤山人:从事卜卦算命的人。傧相(bīn xiàng):婚礼中陪伴新郎的男子和陪伴新娘的女子。⑥醴(lǐ):甜酒;甜美的泉水。⑦肴馔(yáo zhuàn):指丰盛的饭菜;菜肴。⑧撒帐:古时婚俗,新婚夫妇交拜后,并坐床沿,由妇女散掷金钱彩果。⑨喧阗(xuān tián):亦作“喧嗔”。指喧哗杂乱。⑩遽(jù):仓猝;立即,马上。(www.chuimin.cn)
【译文】
扬州人每天靠买卖年轻女子为生的有数十上百人。如果有谁想要娶妾,千万不要吐露意图,只要稍微透露出一点儿消息,那些专门拉拢买卖女子的牙婆,就会一拥而至全都聚集到他家,就像苍蝇附在腥膻腐肉上一样,撩甩扑打也挥之不去。
天刚亮时,媒婆就会催促想娶亲的人赶快出门,先到的媒婆会带着客人离开,其余的媒婆尾随其后,等待接下来能够有机会带着客人跟自己去相亲。到了瘦马家,客人刚坐下来喝杯茶,牙婆就扶着瘦马走出来,说:“姑娘拜客。”瘦马应声下拜。牙婆说:“姑娘往上走。”瘦马于是往前走。牙婆说:“姑娘转身。”瘦马就转身,站在明亮的地方,展露面容。牙婆说:“姑娘把手伸出来看看。”然后瘦马就把袖子最大限度解开后掀起,露出双手、双臂,肌肤也露了出来。牙婆继续说:“姑娘抬眼看看相公。”瘦马就转眼偷看一眼男子,露出眼睛。牙婆问:“姑娘几岁?”姑娘就开口出声回答几岁。牙婆又说:“姑娘再走走。”然后瘦马提着裙摆缓缓走几步,露出她的脚。不过,看脚也有其他方法,凡是出门裙服先发出声响的,脚肯定大;高束其裙,人身体还没有动而脚却先伸出去的,脚一定小。客人观察结束后,牙婆说:“姑娘请回。”于是她一人进去,接着又一人走出来。相看一家瘦马必会提供有五六人,每家都是如此。客人有看中的瘦马,便用一支金簪或钗插在瘦马的鬓发上,称之为“插带”。看不中的,客人就会拿出几百文钱赏给牙婆或她家的侍婢,就离开这里又去看别人家的。一旦这个牙婆乏累了,就会有好几个牙婆紧接着前来伺候客人相看瘦马。接连一天、两天,甚至四五天不觉得累的牙婆也有很多,然而看了五六十人,都是千篇一律的白面红衫,这和练习写字是一个道理,一个字写上成百上千遍,最后恐怕连这个字念什么都不认识了。看多了,心和眼睛也变得没有标准了,只能姑且迁就凑合,选定一个人。
“插带”以后,瘦马家就会拿出一张红纸单,上面写着若干彩缎、若干金花、若干财礼、若干布匹,并用笔蘸墨,请客人过目。如果客人披复红纸上的财礼及锻匹的数目符合自己的心意,就恭敬地送客人回家。返回的客人还未抵达住所,而喜庆的鼓乐以及满是彩礼的盘担、披红挂绿的羊和美酒早已等候在家门口许久了。不一会儿,用于馈赠的礼币、糕果就备齐了,男方再次随着鼓乐队的引导去女家。还没走到半里地,而迎亲的花轿、花灯、手擎的火燎、迎新人的火把、负责礼仪的方士和傧相、纸烛、供果、牲醴这类东西就已经整齐地围绕在门前了。厨子也挑着一担子东西赶到了,里面有蔬果、肴馔汤点、花棚糖饼、桌围坐褥、酒壶杯箸、龙虎寿星、撒帐牵红、小唱弦索之类的东西,这些也都准备齐全了。那么就不需要再等待什么命令了,迎接新人的花轿和送亲的小轿就在鼓乐声中一齐出发,同时到达了。接下来就是新人拜堂,将送亲的人请到上座吃酒席,一时间唱小曲儿的、打鼓吹奏的此起彼伏,喧哗杂乱,热闹非凡。还没等到中午,这些牙婆就讨得赏钱立即离去,急忙赶到下一家相看瘦马,又是重复同样的流程。
有关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全鉴(典藏版)的文章
南宋·姜夔淳熙丙申至日[211],予过维扬[212]。夜雪初霁,荠麦弥望[213]。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215]。过春风十里[219],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220],废池乔木[221],犹厌言兵。作者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根据词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2023-08-15
瘦西湖位于扬州市西郊,原名保障河、炮山河,又称长春湖。因为此湖与杭州西湖相比,有另一种清瘦秀丽的特色,故称为瘦西湖。瘦西湖名称始于清乾隆年间。瘦西湖造园的成就突出表现在“妙造”自然得体,山水经营匠心独运,景观序列连续紧凑,似一轴水墨山水长卷。这就是前人对清代扬州瘦西湖风景的写照。台上重檐方亭有两圆门,分别引入瘦西湖的两个有代表性的主体建筑:五亭桥和白塔。......
2023-08-20
隋唐时期,扬州漆器工艺格外精致,金属镶嵌产品日益增多。至元代,扬州已成全国漆器制作中心。清代后期,扬州漆器出口外贸已较兴盛,远销欧美等国,年销量2万多件,“岁入三万两”。扬州漆器按装饰工艺分十大类,尤以雕漆嵌玉、平磨螺钿和点螺三大类质量居全国榜首,名扬海内外。新中国建立以来,扬州的漆器艺人继承传统技艺并有创新发展。......
2023-08-20
大淀周边物产丰富,它产的鱼、虾、蟹不但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也为天津的各大饭庄和鱼市提供了肥美的天津河蟹和个头很大的青虾,还有漂亮的银鱼。春秋两季是打野禽的好季节,雁户们将打下的野鸭、大雁等各种野禽运至街市贩卖,成为天津的一种特殊行业。从小淀到西堤头还出现了许多搞运输的船户,他们的行船术语和行船规则以及对碧霞娘娘的信仰也形成了塌河淀地区的航运文化。......
2023-09-01
(一)广泛性食材原料选取的广泛性是民族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四)融合性中华文化本身就带有多元兼容的特性,民族饮食文化也不例外。在饮食文化传承的背后,是华夏子孙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和保护,是世世代代中国人对于这片热土最为真挚的热爱,也正是因为饮食文化得以传承,才使民族和区域的特点得以保留才使中华文化如此绚烂多彩。......
2023-07-04
中国是拥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更是令世人为之惊叹,而在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独具魅力的民族饮食文化。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地域爱吃会吃的中国人,运用其特有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巧妙地利用自然条件,获取美味质朴的食物,并把他们对土地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融入美食之中,从而形成了历史悠久且富有生命力的民族饮食文化。......
2023-07-04
案例解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是中华民族世代延续的最为淳朴的饮食观和生命观。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顺应了中国的生态规律和中国人的饮食规律。优秀的民族饮食文化,不仅满足了中国人对于饮食的需求,同时也影响和丰富着当今世界的饮食文化。讲究时令是中华民族饮食的又一大特点。色香味俱全也是民族饮食的特点之一。......
2023-07-04
所谓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就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饮食品生产与消费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并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二)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类型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此形成了丰富的饮食文化。虽然宫廷饮食带来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铺张浪费,但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