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上述不利后果的负面影响,应对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发生的安全形态进行分级,根据不同的安全形态分级判断其是否可接受,以及接受程度如何,然后采取不同的安全控制对策与处置措施。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形态分级主要依靠工程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工程事故的损失两个指标进行判断。工程事故发生概率等级标准和工程事故损失等级标准组成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等级标准的判断矩阵,见表2-6。......
2025-09-30
1)场地内沉降监测结果分析
由于本信息化监测系统为首次示范,因此同时采用了传统方法进行监测作为参照。场地内的C1点为分层沉降观测点。根据设计要求,本监测点位共埋设8个传感器,最大埋深为地表以下20 m;为减小地面扰动的影响,最浅埋深为2m;采用信息化系统进行连续不间断监测,所得沉降曲线如图10-6所示。可以看出,土体分层沉降整体显不出上层土沉降大、下层土沉降小的趋势。当深度为16.5 m时,此处土体的沉降值已经趋近于0,即采用真空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时,其处理深度在15 m左右。
图10-6 土体分层沉降曲线
从各层土的沉降发展规律可以看出,采用真空预压进行地基处理,土体的分层沉降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快速沉降阶段,中后期的稳定及反弹阶段,并且受到降水和地下水补给的影响,稳定和反弹阶段相互交叉在一起,无法明显区分。这两个阶段的分界点因地质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本监测中显示,快速沉降阶段为真空预压开始后1周(4月30日—5月5日)以内,此后数据趋于稳定并略微反弹。
为了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将信息化系统监测数据与常规人工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如图10-7所示。从沉降的整体分布规律上可以看出,两类监测方法基本一致,均显不出浅层土沉降大、深层土沉降小的趋势。但是,两类监测方法在沉降数值上有所差别:土层深度<8m时,两类方法的监测结果基本相符;土层深度>8m时,信息化监测方法沉降数据要小于普通人工方法数据。
图10-7 两种监测方法的最终沉降曲线
综上所述,本信息化监测系统具备稳定性与可靠性,同时具有传统监测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周边环境沉降监测结果分析
真空预压处理软土地基的基本机理是排水固结,即通过抽真空作用在地表形成负压,并向土体深处扩散,慢慢转化为有效压力。这个过程中,加固区内的土体属于收缩变形,对加固区外地层会产生影响,如导致周围建筑或构筑物的开裂、地下管线的移位与变形等。
迪士尼乐园单块地基处理面积之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尚无典型的工程先例可以参照。因此,需要对周边的土层进行观测,以确定真空预压加固对周边土层的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以保证既存管线、建筑或构筑物的安全,同时为规划道路的建造时机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确保规划道路的安全施工和交付使用。
为此,本信息化系统在18地块进行了示范应用。周边环境共设置3个沉降监测点,距离预压场地的距离分别为3 m、20 m、36 m。各监测点的沉降曲线如图10-8~图10-10所示。
(https://www.chuimin.cn)
图10-8 C2点地表沉降曲线
图10-9 C3点地表沉降曲线
C2点距离真空预压场地距离为3m从图10-8中可以看出,此处沉降量明显小于场地内的沉降值,最大沉降为56 mm。预压前期沉降速率较快,后期趋于稳定,并且没有回弹现象。
C3点距离真空预压场地距离为20 m。从图10-9中可以看出,此处地表沉降明显小于C2点,最大值为26 mm,且沉降的趋势比较缓和,不存在明显的阶段划分。与C1点相类似,此处的土层沉降也不存在回弹特征。
图10-10 C4点地表沉降曲线
C4点距离真空预压场地36 m。从图10-10中可以看出,该点的沉降值较小,为10 mm左右,即该点受场地内真空预压的影响基本较小。沉降变化规律同C3点。
将C2、C3、C4点最大沉降进行统计分析,其分布规律如图10-11所示。由图可知,周边土层的变形距离预压场地越远,沉降值越小;另外,此次真空预压对周边土层的影响范围在40 m左右。
图10-11 预压场地周边地表沉降
总体来讲,我国目前监测系统呈现出监测能力弱、人员结构不合理、管理和应用机制不健全等特点。针对此特点开发了一套信息化远程监测系统,本系统区别于传统系统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数据采集方式自动化;二为数据传输方式自动化。该系统首次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大面积地基处理工程中进行了示范,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可供后续工程借鉴。
相关文章
为降低上述不利后果的负面影响,应对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发生的安全形态进行分级,根据不同的安全形态分级判断其是否可接受,以及接受程度如何,然后采取不同的安全控制对策与处置措施。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形态分级主要依靠工程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工程事故的损失两个指标进行判断。工程事故发生概率等级标准和工程事故损失等级标准组成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等级标准的判断矩阵,见表2-6。......
2025-09-30
以上两个方面对工程事故的预先判断、安全控制措施的及时实施形成了障碍。目前,国内的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应用主要集中在地铁建设领域,在其他地下工程建设领域,开展安全风险管理的仅限于个别大型重点隧道建设项目。......
2025-09-30
在地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有许多规范的、经验的、计算分析的施工安全控制标准,但如何根据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一些安全控制指标并制定出经济合理的控制标准,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不同的施工状态应采用不同的安全施工控制标准。地下工程处于危险施工状态时,应立即实施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025-09-30
2005年,召开了中国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研讨会,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对推动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研究的全面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了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研究的全面开展。2011年1月,举办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风险管理及安全控制技术”研讨会。这标志着我国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另外,国家层面对于地下工程的施工安全管控也相当重视。......
2025-09-30
立柱监测,最大累计隆起为4.27 mm,最大累计倾斜为0.013%,均在允许范围。实际施工效果比较理想,上下行线均进洞完成后,地表最大沉降量为-2.08 mm,1号线最大隆起变化量为+2.1 mm,如图6-27所示。图6-28嘉善路站—陕西南路站区间建筑物沉降数据统计陕西南路站—南京西路站区间:建筑物最大累计沉降量为-12.80 mm,平均沉降量为-2.50 mm;建筑物最大隆起量为+9.96 mm,平均隆起量为+3.38 mm,如图6-29所示。......
2025-09-30
项目总承包管理部在工程开工时,首先对施工队伍的选择与其作业人员的素质进行挂钩,严格筛选,并以文明施工为原则,规范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为主攻方向,来消除或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4)加强施工环境安全控制措施根据逆作法的施工特点,施工环境不同于常规顺作法,现就加强逆作施工特有环境的通风系统及照明系统安全控制加以说明。......
2025-09-30
由于矩形顶管机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侧向偏转,因此在顶进过程中需要及时进行纠正侧向偏转。图7-10调整减摩浆液注入位置5)使用平衡翼在矩形顶管机左右两侧上下各有两组平衡翼装置,该装置由油缸驱动,能伸缩,也能180°旋转,最大伸出长度500 mm,可在±200 mm范围内上下转动,在顶管机正常推进时缩回,需要纠正顶管机姿态时伸出。通过调整平衡翼的伸出量及旋转角度来控制侧转,对防止和克服机体侧转量的增大有较好的效果。......
2025-09-30
据统计,采用明挖法建造的地下工程约占软土地区工程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明挖法的优点是施工技术简单、快速、经济及主体结构受力条件较好,在没有地面交通和环境等条件限制时应是首选方法。盖挖法适用于松散的地质条件及隧道处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地区。盖挖法根据临时路面系统的构成及修建顺序,主体结构既可以采用顺作法施工,也可以采用逆作法施工。......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