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控制与实施效果分析

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控制与实施效果分析

【摘要】:立柱监测,最大累计隆起为4.27 mm,最大累计倾斜为0.013%,均在允许范围。实际施工效果比较理想,上下行线均进洞完成后,地表最大沉降量为-2.08 mm,1号线最大隆起变化量为+2.1 mm,如图6-27所示。图6-28嘉善路站—陕西南路站区间建筑物沉降数据统计陕西南路站—南京西路站区间:建筑物最大累计沉降量为-12.80 mm,平均沉降量为-2.50 mm;建筑物最大隆起量为+9.96 mm,平均隆起量为+3.38 mm,如图6-29所示。

12号线13标两个区间,通过前期的施工筹划和准备,过程中采取各项控制措施,以及文明施工和维稳工作的展开。工程中涉及的施工难点,如复杂地层中掘进、小半径转弯及变坡施工、穿越重要构筑物(延安路高架、地铁1号线)、穿越大量建筑物,以及穿越构筑物后进洞等施工均已顺利完成,工程实体质量、周边环境保护均控制在预期范围。

1)工程实体质量

根据过程中及贯通后实测、实量数据显示:隧道轴线水平偏差均值为-30 mm和+30 mm,高程偏差均值为-31 mm和36 mm;管片收敛情况基本控制在20 mm以内;管片破碎及渗漏水情况控制良好。

2)沿线建(构)筑物沉降控制情况

根据后期监测数据显示:

(1)延安路高架沉降数据统计。立柱监测,最大累计隆起为4.27 mm(控制值5 mm),最大累计倾斜为0.013%(控制值1/3 500),均在允许范围。

(2)地铁1号线累计沉降数据统计。陕西南路站—南京西路站区间需正穿越1号线后进洞,1号线距进洞口地下连续墙最小间距约14.3 m。进洞施工中,由于前方围压的卸除,土压力及同步注浆压力无法按设计值设定,由此造成的土体超挖及同步注浆欠注将造成进洞区地层损失率激增,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地表沉降量均在1 cm以上。本次进洞考虑到1号线安全的重要性,进洞施工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筹划,最终确定采用施工周期较长但土体限位较有保证的3次进洞方法。实际施工效果比较理想,上下行线均进洞完成后,地表最大沉降量为-2.08 mm,1号线最大隆起变化量为+2.1 mm,如图6-27所示。

(www.chuimin.cn)

图6-27 地铁1号线(电子平尺)沉降量

(3)建筑物累计沉降数据统计。嘉善路站—陕西南路站区间:建筑物最大累计沉降量为-13.23 mm,平均沉降量为-4.39 mm;建筑物最大隆起量为+7.72 mm,平均隆起量为+2.29 mm,如图6-28所示。

图6-28 嘉善路站—陕西南路站区间建筑物沉降数据统计

陕西南路站—南京西路站区间:建筑物最大累计沉降量为-12.80 mm,平均沉降量为-2.50 mm;建筑物最大隆起量为+9.96 mm,平均隆起量为+3.38 mm,如图6-29所示。

图6-29 陕西南路站—南京西路站区间建筑物沉降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