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与逆作法设计分属两家,在设计思路、彼此协调、相互配合等方面造成不一致,给基坑工程带来不利影响。施工单位缺乏逆作法施工经验,导致逆作施工过程工期的延长,以及施工质量的下降。施工现场没有专业的逆作施工管理人员现场指导,导致施工先后顺序错乱,给施工带来较大风险。为施工方便,施工单位随意修改逆作设计,导致施工质量下降,存在较大风险,应严格控制。......
2023-10-09
1)盾构穿越复杂地层
(1)软硬互层施工。嘉善路站—陕西南路站区间隧道在里程SK15+958—SK16+584掘进范围内涉及第⑤4层次生硬土层、第⑥层硬土层,陕西南路站—南京西路站区间隧道在里程SK17+500—SK17+880掘进范围内涉及第⑥层硬土层,将出现开挖面软硬土层共存现象。当掘进开挖面进入软硬两种不同土性地层时(如第⑤1-2、⑤3-1层和第⑤4、⑥层),有可能因软弱层排土过多引起地层下沉,并造成盾构在线路方向上的偏离。
(2)砂性土层施工。嘉善路站—陕西南路站区间隧道上行线在里程SK15+704—SK15+793及SK15+870—SK15+893均涉及第⑤3-1t层黏质粉土夹粉质黏土。此外,上行线在里程SK15+990—SK16+352掘进范围内涉及第⑦1层粉砂。第⑤3-1t层透水性较大,第⑦1层粉砂为承压水含水层,隧道掘进过程中粉性土和砂土易涌水,并引发开挖面失稳和地面沉降,尤其是土层突发性的涌水和流砂,严重时会随着地层空洞的扩大引起地面的突然塌陷。另外,第⑦1层呈密实状,静探Ps值较大,盾构掘进阻力会较大,需采取相应的减阻措施。
2)隧道线型复杂(小半径转弯)
两个区间隧道总体线型均为反向S形,存在大范围的350 m小半径连续转弯区段。同时,在竖曲线上还伴随有变坡(类似于2.7%转0.75%),这是该工程隧道线型的最大难点。
(1)大范围小半径转曲线段。
①嘉善路站—陕西南路站区间小半径曲线段范围如图6-3所示。
图6-3 嘉善路站—陕西南路站区间350 m转弯半径圆曲线段平面图
②陕西南路站—南京西路站区间小半径曲线段范围如图6-4所示。
(2)小半径转弯施工的难点。
①隧道轴线控制难度大。盾构机本身为直线形刚体,不能与曲线完全拟合。曲线半径越小则纠偏量越大,轴线就比较难于控制。由于转弯半径小,需要左右两侧千斤顶形成一个很大的推力差才能满足盾构机转弯的要求,致使左右两侧的千斤顶推力可调范围很小,这就更加大了隧道轴线控制和纠偏的难度。转弯段盾构施工参数需要经过计算并结合地质条件、施工经验等因素综合考虑后方可确定。
②已建成隧道易发生偏移。隧道管片衬砌轴线因推进水平分力而向圆曲线外侧(背向圆心一侧)偏移。在小半径曲线隧道中盾构机每掘进一环,由于管片端面与该处轴线产生夹角,在千斤顶的推力作用下产生一个水平分力,使管环脱出盾尾后受到侧向分力的影响而向曲线外侧偏移。
图6-4 陕西南路站—南京西路站区间350 m转弯半径圆曲线段平面图
③地层扰动大,易产生较大地面沉降。由于纠偏时的超挖,对土体扰动增大而发生较大沉降。小曲线隧道的施工除了有直线段隧道施工的地层变形因素外,还有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由于盾构机处于纠偏状态,不可避免会有超挖现象,开挖断面为一椭圆形,实际挖掘量超出理论挖掘量,增加了地层不稳定因素;由于纠偏量较大,对土体的扰动也大,地层损失量也增加,容易造成较长时间的后期沉降。
④管片拼装质量控制难度大。由于小半径转弯施工过程中,管片受垂直于隧道轴线的剪力影响,管片在拼装完成脱出盾尾后,由于失去了盾尾的约束,整环管片间易发生相对偏移,个别还会导致单块管片之间发生相对位移,进而形成错台。由于管片的特殊受力状态,以及由于管片错台造成的局部存在应力集中,使得管片容易因此而发生破碎。
⑤隧道内渗漏水现象严重。过小半径曲线段漏水现象严重的原因大致如下:管片错台导致止水橡胶条衔接不紧密;拼装效果不好和止水橡胶条的破坏;管片外弧面混凝土开裂(转弯段因盾尾间隙减小过多,使得管片被盾构机壳体刮坏),导致防水措施局部失效。
(3)变坡对曲线段施工难度的加剧作用。隧道纵向设计为V形节能坡,在隧道两端及中部均有变坡圆曲线段。当与平面小半径圆曲线相结合时,将对隧道纠偏施工造成较大困难。主要是由于小半径转弯段设计管片转弯力度受拼装偏差的损耗,需每环进行贴片纠偏处理,同时竖向的变坡也需要贴片纠偏才能达到。在二者共存时,会出现管片纠偏量不足的现象(转角不足或变坡不足),并导致成型隧道与盾构机姿态的偏差,进而造成管片破碎。
3)盾构穿越大量建筑物
两个区间沿线所需穿越建筑物共计411栋、69万m2,其中重要建筑49栋,见表6-2。拟穿越建筑大部分为2~3层老旧住宅,对地面沉降变化非常敏感,这给盾构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图6-5、图6-6所示。
表6-2 一般建筑物概况
(www.chuimin.cn)
4)盾构穿越延安路高架
拟穿越延安高架路段位于延安路近茂名路,呈东西走向,交通流量大,根据设计蓝图显示,高架桩基为500 mm预制方桩,桩底标高为-38.4 m、-39.4 m,隧道从高架路113、114号桥墩之间穿越,穿越段隧道埋深约23.3 m。高架桥桩基距上行线隧道外边线平面最小净距2.22 m(距承台1.7 m),距下行线隧道外边线平面最小净距2.31 m(距承台1.8 m),如图6-7所示。
(1)在穿越施工过程中,如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控制不力,将直接导致延安高架路的安全运营及延安路车辆通行受到影响,进而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2)本次施工上下行线先后从桩基之间穿越,最小水平净距1.7 m,穿越时容易造成土体扰动,可能会对高架桩基造成影响。
(3)穿越所涉及的第⑤1-2层属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强度、低渗透性的饱和软黏性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触变特性。在盾构掘进施工时,应考虑其在外力作用下易产生流变及蠕变作用等问题。
(4)穿越段隧道平面线型为R=350 m(下行线)、R=360 m(上行线)圆曲线,在盾构施工过程中,线型控制难度较大。
(5)上下行线先后施工,对周边土体、延安高架路桩基进行二次扰动,导致对周边环境变形的控制难度增大。
5)盾构穿越运营中地铁1号线后进洞
图6-5 嘉善路站—陕西南路站区间施工影响区示意图
图6-6 陕西南路站—南京西路站区间施工影响区示意图
图6-7 盾构穿越延安路高架平面关系图
(1)盾构近距离穿越运营隧道。该工程陕西南路站—南京西路站区间隧道上行线在里程SK17+164.246—SK17+145.846(环号1004~1019)位置处、下行线在里程XK17+161.752—XK17+143.752(环号1006~1021)位置处分别需要近距离下穿地铁1号线已建隧道,如图6-8所示。运营隧道1号线所处地层为④1层淤泥质黏土层,对盾构穿越过程中的引起的地层变形极为敏感,该工程盾构与1号线运营隧道垂直净距仅为2m,在近距离的工况条件下下穿运营中的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对运营隧道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对盾构穿越的施工参数控制提出较高的要求。
(2)盾构紧邻进洞口穿越运行隧道。盾构穿越1号线完成后,随即进行进洞施工,1号线隧道距离进洞口最近距离位于下行线一侧为14.352 m。在盾构进洞过程中,无法保证同步注浆施工所需的围压,导致同步注浆不能达到理想的填充效果,同时还伴有漏水、漏砂等风险,地层变形控制难度很大。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地对正在运营的地铁1号线产生影响。为保证运营隧道安全,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盾构进洞时出现大量渗漏,甚至涌水、涌砂等不利现象的发生。
(3)端头井处地质情况及地下管线分布较复杂。地铁1号线隧道所处的土层主要为第④1层淤泥质黏土层,拟建12号线隧道所处的土层主要为⑤1-1黏土层及⑤1-2粉质黏土层,属高压缩性土,受扰动后沉降大、稳定时间长。并且该处为两根隧道先后穿越、进洞施工,上行线隧道完成穿越、进洞施工后1个月左右,下行线隧道将再次进行穿越、进洞施工,对所在区域土层产生了重复扰动。盾构下穿1号线后进洞剖面示意图如图6-9所示。
图6-8 拟建隧道与地铁1号线相对位置关系平面图
图6-9 盾构下穿1号线后进洞剖面示意图
穿越区范围上方分布有众多地下管线。特别是φ1 300 mm雨水总管,水流量大,若发生管道破损,水流冲刷带走周边土体,将造成地面塌陷、交通堵塞、隧道上浮等一系列连锁问题。
有关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控制及案例分析的文章
建筑设计与逆作法设计分属两家,在设计思路、彼此协调、相互配合等方面造成不一致,给基坑工程带来不利影响。施工单位缺乏逆作法施工经验,导致逆作施工过程工期的延长,以及施工质量的下降。施工现场没有专业的逆作施工管理人员现场指导,导致施工先后顺序错乱,给施工带来较大风险。为施工方便,施工单位随意修改逆作设计,导致施工质量下降,存在较大风险,应严格控制。......
2023-10-09
安全巡视具有及时性和直观性,是固定测点监测所不能替代的。浅埋暗挖法的主要巡查内容应包括:施工开挖面地质安全状况。尤其在特殊施工工序或关键部位,应加强安全风险分析,并增加巡视频率。巡查人员应及时纠正违法、违章行为,防止和消除安全风险。对暂时难以消除的风险源,必须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安全。2)重视事故预兆在浅埋暗挖法工程事故发生前,往往有预兆。......
2023-10-09
在地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有许多规范的、经验的、计算分析的施工安全控制标准,但如何根据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一些安全控制指标并制定出经济合理的控制标准,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不同的施工状态应采用不同的安全施工控制标准。地下工程处于危险施工状态时,应立即实施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023-10-09
2)临近既有线的工作井施工安全措施采用钢板桩围护时,钢板桩施工机械行走范围需进行严格规定,如施工机械距离路基中心线和其转动半径外围距离路基中心线的距离应大于安全距离。基坑四周设置临边隔离及警示等安全防护措施。在顶管机切口接近接收侧钢板桩时,应适当减慢顶进速度,逐渐减小顶进时机头正面土压力,以保证顶管机设备完好和洞口处结构稳定。......
2023-10-09
3)排水设施集水明排法是建筑施工中的基坑排水技术的基础和前提。在集水井排水的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注重在基坑周边进行集水井的设置,这一设置工作应当以合理排放为基础来进行。另外,在集水井排水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注意确保地基能够保持相应的干燥状况,且能够进行合理的加固支持。在人工井点降水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注意通过降水使坑内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来有利于施工,并且能够使土产生固结,同时防止流砂产生。......
2023-10-09
明挖土方支撑安装与土方开挖做到紧密配合,遵循“短开挖、快支护、严治水、勤测量、分层分段、先撑后挖”的原则,分段开挖,上层土方开挖完成后立即安装下层支撑,施工加预应力。基坑放坡处降水至设计要求,坡顶土方及时清理,严禁堆载。基坑采用分层、分段、分部、对称、平衡的方式开挖,确保基坑开挖各施工分部之间钢架支撑的连接质量,及早封闭。若地面变形值达到警戒值或水土流失严重,则采取注浆的方法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023-10-09
1)地下连续墙施工的风险由于本工程地下连续墙深度达57.5 m,极易产生坍孔现象。如发现地下连续墙渗漏现象,会对施工安全造成威胁。5)逆作法环境安全风险由于逆作法施工与顺作法施工的区别,本工程为超深超大地下逆作结构,逆作地下空间通风条件差,用电照明危险性大,废气产出量多、排气难,开挖及拆模交叉作业,安全危险大。......
2023-10-09
图9-14风险划分示意图表9-7针对性措施(续表)2)总原则人民路隧道南线盾构浦西接收段施工采取以下原则:施工前先对相邻建筑物进行调查,并根据需要对有不安全因素的建筑物进行必要的处置。采取全面的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以监测数据指导施工。同步注浆是防止地层沉陷的重要措施。......
2023-10-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