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地铁12号线13标盾构推进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地铁12号线13标盾构推进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摘要】:1)工程概述地铁12号线13标盾构推进工程包括两个区间,分别为:嘉善路站—陕西南路站区间、陕西南路站—南京西路站区间。两个区间线路总长度2 636 m,隧道最大覆土深度28.4 m,最小平曲线半径350 m。上行线里程为SK17+127.746—SK18+356.442,区间单线长1242.29 m;下行线里程为XK17+127.752—XK18+356.318,区间单线长1 241.838 m。隧道最小曲线半径为350 m,最大纵坡为2.7%。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地形、地貌。上海地区地下水年平均水位埋深为0.5~0.7 m,地水位埋深为1.5 m。

1)工程概述

地铁12号线13标盾构推进工程包括两个区间,分别为:嘉善路站—陕西南路站区间、陕西南路站—南京西路站区间。两个区间线路总长度2 636 m,隧道最大覆土深度28.4 m,最小平曲线半径350 m。推进线路位于静安区、黄浦区、徐汇区交界处陕西南路沿线,地处市中心闹市区,周边环境复杂,保护等级较高。沿线需穿越延安路高架、地铁1号线及众多建筑物(共计411处,69万m2),穿越的建筑物大多数为2~4层老、旧及保护建筑,建造年代久,结构性差,沉降反应非常灵敏。

(1)嘉善路站—陕西南路站区间。出陕西南路站由北向南走行,穿越复兴中路后以小半径曲线右转至永嘉路,再以小半径曲线左转至嘉善路后,沿嘉善路走行,侧穿周边地块至位于肇嘉浜路的嘉善路站。采用2台盾构机从陕西南路站南端头井上下行线依次始发,嘉善路站接收。上行线里程为SK15+545.498—SK16+940.422,区间单线长1 394.924 m;下行线里程为XK15+545.585—XK16+938.921,区间单线长1 388.992 m。隧道最小曲线半径为350 m,最大纵坡为2.789 7%。

(2)陕西南路站—南京西路站区间。隧道自威海路茂名北路出南京西路站,由北向南走行穿越大片民宅、街坊,抵达延安路高架前以小半径反向曲线穿越大片民宅,转入长乐路沿陕西南路走行,至淮海中路北侧的陕西南路站。采用2台盾构机从南京西路站南端头井上下行线依次始发,陕西南路站接收。上行线里程为SK17+127.746—SK18+356.442,区间单线长1242.29 m;下行线里程为XK17+127.752—XK18+356.318,区间单线长1 241.838 m。隧道最小曲线半径为350 m,最大纵坡为2.7%。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www.chuimin.cn)

(1)地形、地貌。线路沿线除近肇嘉浜路侧地势较高(5.52~5.80 m)外,其他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吴淞高程)一般在2.90~4.49 m。

(2)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场地位于正常地层与古河道地层交界处,地基土层分布较复杂。在所揭露深度65 m范围内均属第四系河口、滨海、浅海、沼泽、溺谷相沉积层,主要由饱和黏性土、粉性土、砂土组成,一般具有成层分布特点。按其沉积时代、成因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可划分为7个主要层次。其中,第①、⑦层可分为2个亚层,第⑤层可分为3个亚层,第⑤1层又可分为2个次亚层,第③层一般可划分出第③夹层,第⑤3-1层局部有第⑤3-1t层黏质粉土夹粉质黏土,呈透镜体状分布。

盾构施工主要位于⑤1-1黏土层、⑤1-2粉质黏土层、⑤3-1粉质黏土层、⑤3-1t 黏质粉土夹粉质黏土层、⑤4粉质黏土层、⑥粉质黏土层、⑦1砂质粉土层中。

(3)水文地质条件。建设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下水类型有浅部土层中的潜水及深部第⑦层中的承压水。潜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地表径流,其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影响。勘探期间由钻孔中测得的地下水埋深一般为1.60~3.30 m,相应标高为2.22~0.64 m。上海地区地下水年平均水位埋深为0.5~0.7 m,地水位埋深为1.5 m。第⑦层为承压含水层,承压水头随季节、气候、潮汐等因素呈年周期性变化,埋深一般为3~1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