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地下工程降水施工阶段的安全控制及案例分析

地下工程降水施工阶段的安全控制及案例分析

【摘要】:3)排水设施集水明排法是建筑施工中的基坑排水技术的基础和前提。在集水井排水的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注重在基坑周边进行集水井的设置,这一设置工作应当以合理排放为基础来进行。另外,在集水井排水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注意确保地基能够保持相应的干燥状况,且能够进行合理的加固支持。在人工井点降水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注意通过降水使坑内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来有利于施工,并且能够使土产生固结,同时防止流砂产生。

1)降水井打设(冲孔前未对地下障碍和空中管线确认采取措施,埋设井点管未按操作规程作业,起拔井点管无人指挥)

(1)现场钻机必须持证操作,挂牌负责定人。

(2)保持机械设备整齐完好,无老油污绳索锈蚀,磨损控制在标准范围内,齿轮及齿轮啮合处润滑良好。

(3)钻机转动部分一定要有安全防护装置,开前检查齿轮箱和其他械传是否灵敏、安全可靠,启动时要看清机械周围环境,要先招呼后推闸。

(4)职工禁止不戴安全帽、穿拖鞋赤膊进入施工现场,3m以上高空作业必须配安全绳。

(5)施工现场的沟、坑等处必须有防护装置或明显标志,孔管埋好后加盖设置警戒线,泥浆池要设防护栏杆。

(6)施工前必须先摸清有关地下构筑物及电源、水煤气管道的情况,按国家有关规定采取防护措施。

(7)在架空输电线附近施工,必须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钻架与高压线之间应有可靠的安全距离。

(8)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设备,钻机操作台、传动及转盘等危险部位的主要通道不能留有黑影。

(9)钻机长、班组安全员必须亲临指挥,每天上下班时对劳动用品、机械设备及具吊索等进行检查,确保在完好的情况下施工,清除隐患,确保安全施工。

2)承压水位控制

(1)降压井管布置的原则是井管数量及井管深度应满足基坑开挖降低承压水位要求,并保证只抽承压水,不抽地表水,避免地面沉降。

(2)抽水期间每天派专人观察周围环境变化情况,并结合专业监测单位监测报表数据、抽水记录进行动态分析基坑及地下水土、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如周围环境沉降速率或沉降量超限,则立即停止抽水或间歇抽水;如周围环境继续大速率沉降,则立即利用降压井回灌地下水,直至周围环境停止沉降并回复原貌为止。

3)排水设施

(1)集水明排法是建筑施工中的基坑排水技术的基础和前提。在集水明排法的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基坑内排水来更好地进行相应布置工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基坑排水法的应用需要在附近构筑接近1m的土堤来进行地面水的拦截。除此之外,在集水明排法的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意在施工周边地区进行地表水的拦截,并且通过设置挡水堤来对附近的地表水进行有效拦截。另外,在集水明排法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注意相应的防水设施设置,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避免地基下陷问题的出现,进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建筑施工中的基坑排水技术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

(2)集水井排水适用于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底标高且地下水不丰富,与此同时涌水量少或者是地表补水少的地质环境。在集水井排水的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注重在基坑周边进行集水井的设置,这一设置工作应当以合理排放为基础来进行。另外,在集水井排水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注意确保地基能够保持相应的干燥状况,且能够进行合理的加固支持。

(3)人工井点降水,通过真空井点、喷射井点或管井来进行相应的排水工作。在人工井点降水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注意通过降水使坑内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来有利于施工,并且能够使土产生固结,同时防止流砂产生。

(4)回灌排水法,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确保排水工作的进行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在回灌排水法的应用过程中,土壤会因为地下水位降低而造成相应的含水量减少和固法压缩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回灌排水法的应用往往还会导致周围地面的不均匀沉降,造成邻近建筑物产生裂缝,因此在对其进行应用时应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www.chuimin.cn)

4)封井

(1)封井步骤:垫层浇筑、套管安装、底板防水施工、底板混凝土浇筑、地下室墙顶板浇筑、管井封堵。

(2)封井注意事项:

①管井破除后不得高于垫层,以保证下止水环安放平整。

②钢管安放好后,用油膏将接缝等处填塞密实。

③止水环必须连续焊接,保证不漏焊。

④钢筋绑扎时制作临时固定支架固定钢管,上下层板筋在钢管处按照结构设计说明加强处理。

⑤管井内填充砂石级配必须密实,用垫层封死。

⑥中部高标号微膨胀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保证质量,浇筑高度刚好平内止水环,不得超高或过低。

⑦内止水环封口钢板比内止水环大5 cm,并与之满焊。

⑧顶部封堵部分必须要填塞密实,不留空隙。

5)井管割除

抽水时需要经常检查井点系统工作是否正常,以及检查观测井中水位下降情况,如果有较多井点管发生堵塞,影响降水效果时,应逐根用高压水反向冲洗或者拔出重埋。

井点系统的割除必须在地下室或地下结构物竣工后并将基坑进行回填土后进行,拔除井点管通常借助于倒链、起重机等。拔管后所留的孔洞应用砂或土填塞,对有防渗要求的地基,地面以下2m范围可用黏土填塞密实。另外,井点的拔除应在基础及已施工部分的自重大于浮力的情况下进行,且底板混凝土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防止因水浮力引起地下结构浮动或破坏底板。

拔除井点管后的孔洞应立即用砂土填实,对于穿过不透水层进入承压管水层的井管,拆除后应用黏土球填底封死,杜绝井管位置发生涌管。当坑底承压水头较高时,井点管宜保留到底板完成后再拔除。

井点运行结束后,先拆除地表部分射流泵、主管和各连接管。埋入地下的井管可用装载机、塔架葫芦等将井管拔除地面。清洗干净后,集中保管堆放,可以在其他工程中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