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有效地进行地下工程的施工安全控制,除了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外,还应设置一些施工安全控制指标,安全控制指标的设置应符合部位关键、易于监测等原则。周围环境的施工安全控制指标主要有:周边建筑的竖向、倾斜和水平位移;周边建筑、地表的裂纹;周边管线的变形等。隧道本身的安全施工控制指标主要有:隧道沉降及水平位移,隧道断面收敛变形控制,隧道轴线偏离控制,隧道内表面平整度,隧道内有害气体含量等。......
2023-10-09
目前,我国地下工程有关地下施工安全控制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部分成果也已服务于项目的决策,但远远没有达到“化解地下工程建设之痛”的程度,施工安全控制的道路上仍面临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国内虽然已经发布了一些指导性文件,但对地下工程项目建设安全风险管理还没有合适的操作性较强、具有一定强制意义的法规体系,因而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控制在项目建设中的地位没有明确。项目建设预算中没有明确必须列入安全风险管理费用,从而造成了安全风险管理投入不够,安全控制措施得不到应有重视或者是落实缓慢等状况。其次,目前国内对地下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控制,主要侧重于风险的分析与评估,仅对建设施工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予以罗列,进行简单的分析得出其定性或半定量的可能性大小,但对于工程的安全施工方案、施工监测设备制作以及监测措施还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
(2)工程安全管理经费不到位,安全风险管理责任主体不合理。目前中国的工程合同管理模式中,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由施工方承担,监理负责监督,业主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管理责任。而地下工程的安全事故实际不完全是施工引起的,地下工程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施工方作为工程安全唯一责任主体,无法根本避免事故的发生,由于目前国内勘察设计失误导致的风险责任界定不清,而这些风险往往到施工时才反映出来,显然由施工方完全承担这些工程事故显得不够合理。另外,工程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国家为加强安全管理,明确规定每个建设工程都专列的安全措施费,往往很多总承包商以一纸合同把很多安全责任强加于各分包单位。安全措施费成为公司的利润增长点,而各个队伍只能想方设法节约安全投入资金,安全措施费很难落实到实处。国内一些重大事故原因分析中往往发现,在事故发生前已有明显征兆,而施工单位没有足够重视,采取抢救措施不力,最终导致事故发生,这背后深层次原因就是施工方安全经费不足,不愿意加大安全控制成本,才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
(3)工程安全管理专业队伍不健全、不规范。首先是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薄弱,表现在施工现场管理技术人才经验不足,技术力量配置差,给地下工程的安全施工带来安全隐患。其次,实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第三方监测”是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多地的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已引入了“第三方监测”,但目前针对“第三方监测”还没有国家性的法规进行明确规定和管理,国内对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咨询评估的从业单位和人员还没有明确的资质管理制度,缺乏安全风险评估规定、安全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安全评估人员考核与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规,也缺乏专业的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咨询评估单位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种种原因使得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以上两个方面对工程事故的预先判断、安全控制措施的及时实施形成了障碍。(www.chuimin.cn)
(4)施工安全控制的相关技术规范、标准不符合我国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国家和地方施工规范和标准是地下工程各种工法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基本依据,但目前风险管理相关技术控制规范不够全面,且有关的施工控制指标往往不能根据现有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水平及时进行调整,这对实际工程已失去或部分失去指导意义。编制地下工程施工不同工法的技术规范,研制不同城市、不同工法的适应不同岩土岩性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条件的风险阈值数据库系统已是当务之急。
(5)施工安全控制的信息化水平低,符合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和适合地下工程建设实际的信息化施工安全控制平台还比较缺乏。利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加快信息传输速度,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水平,增加项目各方的责任。目前,国内的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应用主要集中在地铁建设领域,在其他地下工程建设领域,开展安全风险管理的仅限于个别大型重点隧道建设项目。同时,已开发的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往往功能较简单,缺少地理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库的支持。总体来讲,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国内现有的信息化安全风险管理平台还需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还需要有大量的资源投入和持续研究。
有关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控制及案例分析的文章
为了能够有效地进行地下工程的施工安全控制,除了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外,还应设置一些施工安全控制指标,安全控制指标的设置应符合部位关键、易于监测等原则。周围环境的施工安全控制指标主要有:周边建筑的竖向、倾斜和水平位移;周边建筑、地表的裂纹;周边管线的变形等。隧道本身的安全施工控制指标主要有:隧道沉降及水平位移,隧道断面收敛变形控制,隧道轴线偏离控制,隧道内表面平整度,隧道内有害气体含量等。......
2023-10-09
由于矩形顶管机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侧向偏转,因此在顶进过程中需要及时进行纠正侧向偏转。图7-10调整减摩浆液注入位置5)使用平衡翼在矩形顶管机左右两侧上下各有两组平衡翼装置,该装置由油缸驱动,能伸缩,也能180°旋转,最大伸出长度500 mm,可在±200 mm范围内上下转动,在顶管机正常推进时缩回,需要纠正顶管机姿态时伸出。通过调整平衡翼的伸出量及旋转角度来控制侧转,对防止和克服机体侧转量的增大有较好的效果。......
2023-10-09
2005年,召开了中国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研讨会,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对推动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研究的全面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了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研究的全面开展。2011年1月,举办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风险管理及安全控制技术”研讨会。这标志着我国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另外,国家层面对于地下工程的施工安全管控也相当重视。......
2023-10-09
为降低上述不利后果的负面影响,应对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发生的安全形态进行分级,根据不同的安全形态分级判断其是否可接受,以及接受程度如何,然后采取不同的安全控制对策与处置措施。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形态分级主要依靠工程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工程事故的损失两个指标进行判断。工程事故发生概率等级标准和工程事故损失等级标准组成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等级标准的判断矩阵,见表2-6。......
2023-10-09
在地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有许多规范的、经验的、计算分析的施工安全控制标准,但如何根据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一些安全控制指标并制定出经济合理的控制标准,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不同的施工状态应采用不同的安全施工控制标准。地下工程处于危险施工状态时,应立即实施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023-10-09
2)临近既有线的工作井施工安全措施采用钢板桩围护时,钢板桩施工机械行走范围需进行严格规定,如施工机械距离路基中心线和其转动半径外围距离路基中心线的距离应大于安全距离。基坑四周设置临边隔离及警示等安全防护措施。在顶管机切口接近接收侧钢板桩时,应适当减慢顶进速度,逐渐减小顶进时机头正面土压力,以保证顶管机设备完好和洞口处结构稳定。......
2023-10-09
为确保应急救助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效果,研究和制定了安全排险救助的技术措施,做到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各尽其责、搞好协作和配合。2)地下连续墙施工安全控制由于本工程地下连续墙深度达57.5 m,且施工需穿越⑦1层砂质黏土和粉砂层及⑦2层粉砂层,在地下连续墙施工中极易产生坍孔现象。由于整钢筋笼体积大、刚度差,起吊时极易变形散架,发生安全事故。施工中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在吊运过程中进行监控。......
2023-10-09
立柱监测,最大累计隆起为4.27 mm,最大累计倾斜为0.013%,均在允许范围。实际施工效果比较理想,上下行线均进洞完成后,地表最大沉降量为-2.08 mm,1号线最大隆起变化量为+2.1 mm,如图6-27所示。图6-28嘉善路站—陕西南路站区间建筑物沉降数据统计陕西南路站—南京西路站区间:建筑物最大累计沉降量为-12.80 mm,平均沉降量为-2.50 mm;建筑物最大隆起量为+9.96 mm,平均隆起量为+3.38 mm,如图6-29所示。......
2023-10-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