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0月参加革命。参加湘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大革命时期参加韦拔群、廖源芳领导的东兰、凤山农民运动。同年12月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百色起义,随农军编入红七军第三纵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参加了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2023-10-09
(一)廖源芳
廖源芳(1880—1931),壮族,字萱城,广西凤山县长里区八龙屯人。少年时在私塾和县立高等学堂念书。1916年跟韦拔群赴贵州参加讨袁护国战争,后入贵州讲武堂学军事。1921年回乡,并参加韦拔群组织的“改造东兰同志会”,协助韦拔群指挥农军三攻东兰县城。1925年9月,参加东兰县第一届农讲所学习。结业后,回凤山领导农民运动。1926年初在八达、那爱、平江等乡建立农协会。8月,在长里区巴林屯成立凤山县农民协会办事处,任凤山县农协会筹备处主任。12月下旬,筹备处迁到央峒乡乾烈峒,成立凤山县农民协会办事处,任县农协会办事处主任,领导全县7个区的农民运动。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领导农军武装反抗桂系军阀的反革命大屠杀。1929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任红七军第三纵队副官处副官长。1930年4月,领导红军转战天峨、南丹、那地等县。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红七军主力北上,他留在右江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任红二十一师六十三团团长,率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1931年6月,到凤山县隆维村活动,突遭敌人伏击,负重伤后英勇牺牲。时年51岁。
(二)黄伯尧
黄伯尧(1895—1944),壮族,原名黄世芬,广西凌云县平乐力那村巴关屯(今属凤山县平乐瑶族乡)人。1925年参加韦拔群在东兰举办的第一届农讲所学习,1926年春结业后回乡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建立农军、攻打土豪劣绅。1927年任凌云县农会主席。192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与韦菁在平乐开办农运骨干学习班,发展5人入党,组建中共平乐小组,任组长。在黄举平和黄焕民的协助下,建立海亭、力那、洪力、中亭4个支部。1929年12月至1931年1月任力那支部书记。1930年2月成立中共凌云县特支,任书记。1929年12月初,为策应百色起义,将凌云县农军分成两路,在县境内打土豪劣绅和桂系驻军,带领农军到百色参加起义。1930年2月,成立凌云县苏维埃政府,任主席。同年3月协助韦菁在凌云平乐、金牙等地进行土地革命试点,为右江苏维埃政府制定《土地法暂行条例》提供第一手材料。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北上,红二十一师留守右江,任红二十一师六十三团第三营政治指导员。1932年,与黄举平到黔桂边开辟革命新区,建立中共黔桂边委,任委员。1935年6月,任中共凌凤边委书记,凌凤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任凤山县议员,在凤山县巴标组织200多人的抗日武装自卫队。1944年在国民党广西省保安司令部策划的镇压巴标事件中遇害,时年49岁。
(三)黄冕昌
黄冕昌(1902—1934),壮族,又名王明昌,广西凤山县凤凰巴追村纳降屯(今属大化瑶族自治县)人。1921年加入韦拔群组织的“改造东兰同志会”,参加万冈地区国民自卫军,任大队长。1923年,率部参加韦拔群指挥的攻打东兰县城战斗。1925年,进入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凤凰从事农运工作。1929年夏,受韦拔群委派带领48名农军骨干秘密前往南宁接受张云逸组织的军事培训。12月11日,参加百色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编入红七军第三纵队,任连长。1930年2月,桂系军阀部队进犯右江苏区,在东兰县红水河以东地区坚持战斗,消灭了燕洞大土豪黄梅青和百色大土豪罗肇修的反动民团武装。6月,参加红七军教导队学习。11月,任第二十师五十八团连长,之后升任副营长。1933年任红三军团第五师十四团团长,1934年11月为掩护中央机关纵队抢渡湘江,率全团官兵在广西灌阳县新圩界首山打阻击,与国民党桂系一个师的兵力对垒鏖战三昼夜,最后英勇牺牲,年仅32岁。
黄冕昌(凤山县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四)黄文通
黄文通(1905—1932),壮族,字豁然,广西凤山县恒里村人。1921年到南宁新民学社学习。1924年夏入广西省立第五中学学习。参与组织“东凤邕色学会百色分会”,当选为委员。1925年9月参加韦拔群举办的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毕业后回凤山从事农民运动。组织农军打击土豪反动武装。1927年任右江第一路农军三团副团长。8月参加围攻凤山县城的战斗。12月被广西省政府通缉,离桂赴广东海陆丰地区从事农民运动。1929年秋从广东回南宁,加入中国共产党,委任为凤山农运特派员。10月,带领广西第四警备大队一部由百色返回凤山,和黄松坚、廖源芳等率领农军多次攻打凤山县城,恢复县农会,任县农会主任。同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后任红七军第三纵队参谋,参加了保卫右江苏区的革命斗争。1930年11月红七军集结河池整编,历任第二十师政治部组织科长、军政治部科长,后随红七军远征。1931年7月到达中央苏区,参加了第二至第三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3月,奉令潜回广西右江活动,在恩隆县被捕。同年在百色英勇就义,时年27岁。
(五)廖由斌
廖由斌(1891—1931),壮族,原名廖熙缉,又名邓学精,广西凤山县凤凰村弄门峒人。少年时在县立完全高等小学读书。1925年9月,参加韦拔群举办的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回来后在家乡弄门峒自办私塾学堂,宣传革命道理、培养革命骨干、秘密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1927年初担任凤山中区农民协会会长。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1930年11月,任中共凤山县委书记、凤山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7月,在凤山县久文乡被叛徒韦述善杀害,年仅40岁。
(六)李植华(www.chuimin.cn)
李植华(1906—1930),字立卿,广西梧州市岑溪县新圩乡金鸡村人。1924年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1925年9月从黄埔军校转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五期乙班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回广西开辟农运工作。1926年11月,任广西农民运动苍梧道办事处委员。1927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岑溪县党部(我党帮助建立)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9月,被国民党的特务逮捕,押到南宁监禁。1929年夏,俞作柏、李明瑞回桂主政后恢复自由。同年10月下旬,广西省委派李植华任凤山县长,并派30人枪随护由百色经凌云县赴任。当行至凤山县城附近的巴旁村弄林屯时遭遇地方民团阻击,退往凌云县的平乐区。同年12月8日,凌云、凤山两县农军从三个方向对县城发起总攻,一举解放县城,李植华就任县长。县城解放后,李植华着手巩固革命政权,恢复凤山农民协会,并兼任农会主席。1930年1月12日,在指挥康里村战斗中牺牲,年仅24岁。
(七)黄履明
黄履明(1903—1932),壮族,广西凤山县本农区廷社村牙贵(沙坪坝)屯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参加凤山县农民运动。同年入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家乡领导农民运动,任美桃乡农会主任。1927年8月参加农军围攻凤山县城的暴动。百色起义后,历任美桃乡、本农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区农赤军连长,凤山县苏维埃政府肃反委员、代理主席和中共凤山县委委员等职。他率领赤卫武装参加了右江苏区三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12月,他从久文转移到西山十二峒隐蔽活动,因叛徒告密,遭敌围捕,在西山十二峒沙周屯被敌杀害,年仅29岁。
(八)韦芳
韦芳(1921—1947),广西凤山县所略乡料村隘屯(今属巴马县)人。1940年和1943年先后在万冈县立国民中学、广西省立田西师范高师班毕业。1944年先后任所略乡中心校校长、县图书馆馆长。194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4月,任中共凤山工委代书记。1947年9月15日组织指挥凤山起义,攻占凤山县城。17日成立凤山县临时人民政府,任主席。19日得知万冈起义失利,决定将起义武装撤出县城。9月22日在砦牙乡平雅村六必屯被敌杀害,年仅26岁。
(九)苏明
苏明(1919—1947),壮族,原名苏武杰,曾用名苏陈明,广西武鸣县马头乡苏乐屯人。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学生运动。1946年春,受党组织安排在万冈中学任教,并任中共万冈中学支部书记。1947年4月,任中共万冈中心县委干部学校校长。8月任凤山起义部队凤(山)天(峨)支队政治指导员。9月15日,随凤山起义部队解放凤山县城。同年11月,护送右江地委领导人赵世同返回西山途中,在坡心乡那茶屯遭遇凤山、万冈两县民团和万冈的保安队合围,在激战中弹受伤被俘,在押往凤山县城途中被杀害,年仅28岁。
(十)韦氏送
韦氏送(1906—1931),女,广西凤山县平乐乡洪力村人。1930年任巴轩区苏维埃政府妇女委员和中亭乡苏维埃妇联主席。1931年2月10日,黔军和民团共3000多兵力围攻巴轩区苏维埃政府,与部分赤卫军和群众退守在卡层山寨。12日,黔军围攻卡层山寨,守寨军民用土炮、粉枪、石块打退敌人一次次进攻。13日,由于弹尽粮缺,为保存实力,决定部分人员撤离,韦氏送主动请求和7名赤卫军留守山寨。14日,黔军倾巢而出,全力猛攻山寨,留守战士一个个相继牺牲,韦氏送也负了伤,藏于隐蔽处。黔军攻入山寨搜索红军和赤卫军,韦氏送不屈服抓捕,瞅准时机一跃而出,紧紧抱住一个敌兵滚下悬崖,与敌同归于尽,壮烈牺牲,时年25岁。
(十一)周妈滚
周妈滚(1883—1931),女,广西凤山县长里区八达乡(今长洲镇那兵村)人。土地革命时期,任八达乡苏维埃政府通讯联络员。1931年4月19日,敌人对八达乡苏维埃据点当银山寨进行围攻,周妈滚受指派赶往东兰送信,以请求东兰红军前来援战。不幸半路被敌抓获。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后被敌人残忍杀害,用年轻的生命守住了红军的机密,时年48岁。
有关凤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的文章
1929年10月参加革命。参加湘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大革命时期参加韦拔群、廖源芳领导的东兰、凤山农民运动。同年12月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百色起义,随农军编入红七军第三纵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参加了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2023-10-09
脱贫攻坚,党建引领不可动摇。同时,凤山县强化党员能人培育带动,2018年以来,培养了356名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创建了100个“党员能人帮带示范基地”和4个“红雁引飞”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18年6月,全区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在凤山县召开。一线党建亮点纷呈。......
2023-10-09
截至2019年11月,凤山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49389人降至2636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25.73%降至1.46%,68个贫困村出列53个,脱贫率77.94%。在全区3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凤山县2016年被评为第二等次,2017年被评为第一等次,2018年被评为较好等次。凤越群山千重岭,凝心聚力再出发。......
2023-10-09
手工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政策。与此同时,政府根据“公司兼营、城乡互助、内外交流、活跃市场” 的要求,对全县私营和个体工商业进行全面改造。采取调查摸底、报告申请、清产核资入股、建立规章制度等措施,将饮食、服务业的13家商业经营转为农业经营,保留91家商业企业。至此,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结束。......
2023-10-09
凤山与山结缘,全境皆山,是名副其实的山区县。凤山林业颇有名气。油茶是凤山一大宗林副产品,品种好,油质高,在区内外享有较高声誉,被自治区列为油茶生产基地县。其中大红八角荣获河池市第二届“巨人杯”绿色生态长寿名特优农产品推介会名牌产品称号。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绿牌,系广西首个世界级的地质公园。......
2023-10-09
“十三五”期间,政府加大对电力事业的投入,使凤山电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二是电力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县所有民众。“十三五”期间,凤山县“无电户”得以全面解决,实现了电力服务的全覆盖;“低电压台区”的治理、“一户一表”的改造等不仅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用电,而且还极大地减少了电费。在电力发展的同时,凤山县对广播电视网络建设高度重视。全县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提高到2015年的94.5%和99.8%,推动了城乡精神文明的建设。......
2023-10-09
按照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统一部署,由凤山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牵头编纂的《凤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一书,经两年的奋战终于付梓。改革开放以后,凤山人民齐心合力,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振兴经济,使凤山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凤山人民革命理想的实现,是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中共凤山县委员会凤山县人民政府2021年5月......
2023-10-09
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解放思想,打破长期由于“左”的禁锢而形成的思想僵化,是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首要任务。1979年1月17日至23日召开的全县四级干部会议上,中共凤山县委正式传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从而有力地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促进干部群众的思想大解放。......
2023-10-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