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凤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推动凤山经济发展

凤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推动凤山经济发展

【摘要】: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得到了保障,促进了凤山城乡经济发展。在自治区发改委帮扶推动下,全县上下形成大改革、大发展的氛围,形成项目开发就是经济建设、科学管理就是提高效益的理念。

截至2015年自治区发改委累计下达项目资金13.74亿元,投入建设农田水利、农村人饮、县城及乡村防洪排涝工程、县城供水工程、农村公路、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广播电视、旅游开发、易地安置、生态建设、行政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公检法司基础设施建设、矿产开发等等,凤山继东巴凤大会战之后,又一次迎来了难逢的大投入大发展机遇。

公路是偏僻山区连接大千世界的通道,是贫困山区摆脱贫困的希望。2012年以来,自治区发改委安排项目资金7758万元,建设通村四级砂石路、屯级路、公路桥梁、乡镇汽车站。项目建成后,解决了近8.2万人的行路难问题。县际通油路,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四级砂石路,自然屯级路遍布壮乡瑶寨,交通网络日益扩大。截至2019年,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780公里,年客运量264万人,旅客周转量3364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27619万吨/公里。养护公路总里程达627公里,拥有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一条29公里,全县95个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成为河池市第一个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化道路的县份。河池至百色高速路凤山连接线、天峨至凤山、凤山至凌云二级路等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交通条件的明显改善让老区人民走上了致富路。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自治区发改委帮扶以来,从解决三农问题着手,重点支持凤山解决群众饮水难和农业灌溉问题,筹集和安排资金15295万元,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县城及乡村防洪排涝、小流域治理、县城供水等工程。项目的建成使用,使乡村3.2万人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满足了县城3万人的生活用水,改善了农田灌溉难问题。

电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在自治区发改委的帮扶下,城区电网得以改造升级,完善了农村电网,消灭了无电村屯。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得到了保障,促进了凤山城乡经济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治区发改委多年来累计安排中央和区本级预算资金7818万元,建设县高中学生宿舍楼、县高中体育运动场、县高中图书综合楼、县职业中学学生宿舍楼、县中学教学楼、县中学体育场、实验小学教学楼、农村寄宿制学校。项目覆盖全县农村中小学校,极大地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项目的实施,使凤山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两基”攻坚战胜利告捷,“普实”顺利通过自治区级达标评估验收。201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86.8%,凤山高中顺利通过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县职业中学实现独立办学。(www.chuimin.cn)

至2015年,自治区发改委安排13802万元,实施林业示范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农村沼气池、退耕还林等项目。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凤山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全县用材林面积46万亩、油茶面积29.5万亩、八角面积22万亩、桑园面积5.1万亩、核桃面积33万亩,2007年荣获“广西新兴优势产业发展”三等奖。

观念更新是发展的精神财富。在自治区发改委帮扶推动下,全县上下形成大改革、大发展的氛围,形成项目开发就是经济建设、科学管理就是提高效益的理念。积极谋划大项目大发展战略,积极做好东部产业转移工作。各有关部门积极主动到上级主管部门接项目,争取更多的扶贫资金。不断为项目建设、企业生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随着观念和投资环境的改变,招商引资方兴未艾。客商纷纷到凤山来投资置业。截至2015年累计引进项目109个,到位资金22.5亿元。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自治区发改委帮扶工作的推动下,全县综合实力明显提高、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生态环保成效显著、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支柱产业初步形成规模、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县经济社会进入历史上又好又快的发展时期。

如今的凤山,山清水秀、校园靓丽、县城整洁、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经济发展。这凝聚了自治区发改委领导、各处室领导和十届驻凤山扶贫工作队的心血和汗水,承载着全委干部职工浓浓的帮扶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