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深化改革,推进新闻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出版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甘肃省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深化改革加快事业发展已成为新闻出版工作者的共识。......
2023-11-30
凤山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至2017年,全面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城区面积扩大到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36%。
广大乡村,全力打好住房保障战役,全县农户住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脱贫攻坚中,组织人员对全县农户住房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达不到自治区住房安全保障要求的,除纳入易地搬迁安置外,通过实施危旧房改造、修缮加固、利用村级闲置公共房源安置等方法解决,农户住房等级在C级及以下的100%纳入改造范围,确保农户住房有保障。2016年以来,共投入资金8283.6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315户。积极开展农村住房安全等级评定,全面掌握全县农民住房安全等级现状。经统计,农户住房安全等级为A级的19138户,B级29418户,B级及以上等级住房的农户48556户,占全县农户总数48799户的99.5%,达到自治区98%以上的要求标准。对未达标户,继续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确保2020年农户住房安全保障率达100%。
凤城镇老乡家园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入住庆典仪式(黄勇士 摄)
凤山县城全景(黄勇士 摄)
“十三五”期间,凤山县将易地扶贫搬迁纳入城镇化建设轨道。先后征地405亩、迁坟628座,建成盈通、弄琅和老乡家园三个安置区,建成安置房60栋2589套,完成投资8.4亿元。同时征地近1000亩用于建设医院、学校、就业创业园等配套设施。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区面积从2017年的5平方公里扩大到6平方公里,增长20%;城区常住人口从2017年的2.46万人增加到3.66万人,增长49%,城镇化率提高到42%。
全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2592户12076人(其中,2016年 度1140户5761人,2017年度630户2951人,2018年度819户3358人),搬迁人口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44%。凤山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部采取集中安置方式,在县城周边共设3个安置点,即老乡家园——巴烈扶贫移民新城安置点、弄琅安置点、盈通物流园(含三门海镇供销社分点)。共建成安置房2589套。至2019年9月底,实际搬迁入住2589户12070人。搬迁户人均住房面积控制在13~25平方米。(www.chuimin.cn)
贫困户搬迁后续扶持措施以发展劳务经济为主,发展特色农林业为辅。在2589户搬迁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2581户,共有劳动力6326人。至2020年4月底,已实现一人以上稳定就业2581户4738人(其中,县内就业1931人,县外区内就业1082人,区外就业1725人)。对于没有劳动力的8户搬迁家庭,实行低保兜底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
在各安置点引入社区建设和管理模式,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五到位”。社区服务到位。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业社保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儿童之家、平价购物中心(农贸市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物业服务中心“九个中心” 均已配套完善。教育保障到位。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学校配套完善,安置点周边有思源幼儿园、凤山县第一小学、凤山县红军小学、凤山县移民小学、凤城镇初中(移民初中)等学校,保障移民子女就近上学需求。医疗保障到位。巴烈安置点内新建了凤山县中医院和中医院思源社区卫生室,同时,依托县城现有的凤山县人民医院、凤山县妇幼保健院、凤城镇卫生院、中山医院等医疗资源,移民群众就近就医十分方便。就业帮扶到位。毗邻巴烈安置点建有凤山县龙华扶贫车间产业园、润达制药厂,可提供2000个以上就业岗位,加上县城区原有的扶贫车间及其他用工单位,搬迁劳动力可实现家门口就业。组织建设到位。安置点成立思源社区党委、思源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组织。目前,社区的政治、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正常开展。
凤山县城新貌一角(罗青麟 摄)
易地扶贫搬迁是扶持贫困度最深群体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使易地扶贫搬迁点的群众告别了世代居住的山沟沟,摆脱了自然因素对贫困的掣肘。项目的实施,使贫困度最深的群体和灾民实现了安居乐业,享受了扶贫成果。
有关凤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的文章
二、深化改革,推进新闻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出版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甘肃省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深化改革加快事业发展已成为新闻出版工作者的共识。......
2023-11-30
(二)城镇建设城镇无论大小,往往因其位置重要、交通汇注、人口聚居而成为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三次被攻陷的城镇,受破坏的程度自不待言。重视对各地受损城堡进行修复。新建城市这类城池主要为新设置的行政建置而修建。[33]重建、修复的城市这是就原有城垣扩建、修复的一类。这是陇中、陇南各重镇的重建情况。......
2023-07-20
办好西北民族大学,为甘肃省经济建设服务西北民族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我们欣喜地看到,西北民族大学的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甘肃省民族地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和行家里手。我们期望西北民族大学在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的同时,帮助甘肃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为甘肃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23-11-30
(一)交通建设左宗棠从进入潼关,踏上西北土地开始,在全力筹谋军政大计、安排西征事宜的同时,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整修西北道路。这条交通要道的兴建,为当时中国平定阿古柏匪帮、巩固西北边防,开发和建设西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发和建设甘肃的需要。对西北而言,陆路交通不仅是行军打仗的战略资源,也应该是社会稳定、生产发展的经济资源,因为道路建设是经济开发的基础设施。......
2023-07-20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审批。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镇总体规划,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代表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2023-07-30
从1969年上半年开始,全县先后建立52个大队合作医疗卫生室。1972年6月26日,县委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农村、厂矿企业建立合作医疗室86个,培训农村“赤脚医生”117人,工人医生5人,80%的生产队设立不脱产卫生员。全县恢复和新办合作医疗卫生室1个,到1972年底,全县有86个大队办起了合作医疗,“赤脚医生”158名,其中女“赤脚医生”53名。平时抽调县医院部分医务人员到基层,指导“赤脚医生”开展工作。......
2023-10-09
1975年3月29日,成立凤山县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与农业办公室联合办公。为推动全县农田基本建设快速开展,经指挥部调查研究,决定在砦牙公社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规划试点,并抽调县、社、队部分领导和部分机关干部共268人组成工作组,到砦牙公社9个大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规划试点工作。1977年,凤山人民再次掀起了持久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
2023-10-09
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甘肃省防震减灾工作在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和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地震系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