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凤山县农田基本建设取得快速发展

凤山县农田基本建设取得快速发展

【摘要】:1975年3月29日,成立凤山县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与农业办公室联合办公。为推动全县农田基本建设快速开展,经指挥部调查研究,决定在砦牙公社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规划试点,并抽调县、社、队部分领导和部分机关干部共268人组成工作组,到砦牙公社9个大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规划试点工作。1977年,凤山人民再次掀起了持久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

1973年2月7日,县委颁布了《关于组织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的决定》,要求各社、队要安排一名领导具体负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各生产队要抽出20%的劳动力组成专业队,常年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石山地区的金牙公社坡茶大队、乔音公社大同大队、城厢公社长峒大队作出了榜样,坡茶大队在一年多时间投入3.58万个人工,填土方1.97万立方米,开石头3.11万立方米,砌墙平土356亩;大同大队为了改变干旱状况,组织60多个民工,奋战44个月,凿通长达652米的引水隧洞,将3000亩旱地变为水田,长峒八队仅有9户24个劳动力,从1972年冬起,大干砌墙平土,砌石墙150多道,全长1.27万米,搬动石头,运来客土2.74万立方米,在乱石窝里造出28亩水平梯地,还建成了3个水塘和11个高标准的水粪池。1973年,长峒八队的粮食总产量达5.7万斤,比1968年增长6.8倍,成为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1973年10月初,政府动工兴建八龙水库,于1975年建成,总库容454万立方米,总投资89.52万元。

1975年3月29日,成立凤山县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与农业办公室联合办公。为推动全县农田基本建设快速开展,经指挥部调查研究,决定在砦牙公社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规划试点,并抽调县、社、队部分领导和部分机关干部共268人组成工作组,到砦牙公社9个大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规划试点工作。经过一个月的奋战,沿河农田水利渠道修通,石山砌墙平土有较大进展,县委抓住这个时机,于10月30日至11月6日召开全县农业学大寨四级干部会议,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这一年,全县群众大办农业热情高涨。为使粮食增产稳产,田地的玉米推广良种种植,如“白马牙”“墨白一号”等良种种植面积占50%,水稻推广矮秆“中山红”。同时建立社队农科网,社有农科站,大队有农科队,生产队有农科组。1976年底,全县造田造地4600亩,砌墙平土12400亩,深耕改土55800亩,修通机耕路57条,全长160多公里。

久加水利渡槽现貌(黄勇士 摄)

1976年底,全县组成社、队、联队、生产队四种形式的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326个6800多人,占当时全县农业劳动力的16%。共建成大、小水利工程367处,其中,大小水库27座,总容量为1526万立方米。(www.chuimin.cn)

1977年,凤山人民再次掀起了持久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1978年8月,组建164人的农田基本建设规划队伍,对山、水、田、林、路进行规划与治理。同年9月至10月,全县8个战区共18000多人开展粮林大会战,共挖大小山头132座,连片开发出环山台梯地1000多亩。又投入26000多人,用20天时间深挖改土3315亩。7个公社(乡镇)成立农利小组,推广“三田”(种子田、试验田、丰产田)4000多亩。

十余年学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造自然,凤山农业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变,占全县总面积48%的石山地区的石窝地基本完成了砌墙保土,扩大了耕作面积。土山地区建成的小水利工程和大小水库均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石山区山塘既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又能起到作物抗旱保苗作用;大中型水库既能发电照明,又能起到防洪排涝作用,扩大了旱涝保收面积。如平乐、乔音水库建成后,大大减少了下游几千亩农田的夏季涝灾,对改善凤山恶劣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粮食增产增收是完全可行的。十年间,全县粮食生产以平均每年5.2%的速度递增,1975年总产量7115.38万斤,比1965年4487.68万斤增加2627.7万斤。全县平均每人有粮573斤,比1965年增加98斤。

乔音水库现貌(黄勇士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