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凤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武装起义规模壮大,核心力量形成

凤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武装起义规模壮大,核心力量形成

【摘要】:会后,各县党组织根据广西省工委的部署,加紧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至起义前夕,凤山共有7个党支部和80多名共产党员,武装队伍发展到400多人枪,形成了凤山武装起义的核心力量。同时,东万凤起义委员会在西山司令部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凤山县工委立即配合万冈行动,于9月15日举行凤山起义。指挥部决定首先攻打驻扎在长峒的林剑锋、廖雪翘的反动武装,为进军东兰扫清道路。

早在1946年春夏,中共右江党组织领导成员赵世同、黄唤民到凤山传达右江上游革命委员会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国统区开辟第二战场的指示,部署凤山各地党组织以组织同盟会,建立统一战线等形式,组建革命游击武装。经过发动组织,1946年间,在凤山县的南区先后建立了陇弄、凤界2个武装分队,歌磨、祥福、中亭、平乐游击武装中队。在北区建立了长里乡武装中队,在板均、那爱、那烘等村建立1个武装中队,在久文、久加、松仁等地也建立了地下武装。1946年6月,中共中南局特派员严正到凤山指导游击武装的组建工作,在北区的九隆举办组织武装游击队工作训练班,授课的内容主要是如何建立地下游击武装,开展反对国民党“三征”政策的工作。参加学习的有廖熙英、廖源富、牙美洲、黎先堂、邓华山、罗斌龙等。训练班结束后,参训的学员分头到久隆、隆梅、泗务等地开展扩大游击队伍工作。经过努力工作,各地游击武装又有新的发展。各地武装队伍的建立,为后来武装起义打下了队伍基础。

1947年3月,韦芳在乔音乡若里村东王屯罗明景家召开有罗启超、廖熙英、黄景墀等人参加的干部会议,会议根据当时凤山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成立中共凤山县特别委员会,韦芳任特别委员会书记,罗启超任特别委员会主席,黄景墀任副主席,廖熙英任军事股长,覃家修任民运股长。会议决定,由韦芳继续负责整党建党工作,罗启超负责统战工作,黄景墀负责组织武装,覃家修负责宣传发动工作。总的要求是做好凤山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1947年4月6日至14日,中共广西省工委在横县陶圩六秀村召开广西党的主要领导干部会议,确定了“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广泛发动游击战争,创建游击根据地,摧毁反动政权,建立新解放区”的总方针、总任务,提出“一切为着准备武装起义而斗争”的总口号,制定反“三征” 措施,建立反美、反蒋统一战线等政策,并决定以左右江地区为武装斗争的中心地区。会后,各县党组织根据广西省工委的部署,加紧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1947年4月下旬,中共右江领导小组根据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撤销中共凤山县特别委员会,成立中共凤山县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凤山县工委),隶属中共万冈中心县委领导,韦芳任中共凤山县工作委员会代理书记,苏明为宣传委员。下辖5个支部、1个党小组,共80多名党员。

中共凤山县工委成立后,即根据横县会议精神和斗争形势的发展,组织群众开展夺取政权、夺取武装、夺取群众的“三夺取”斗争,部署各党支部在各乡村以反对国民党的“三征”政策为口号,发动群众购枪买弹,建立地下武装。至起义前夕,凤山共有7个党支部和80多名共产党员,武装队伍发展到400多人枪,形成了凤山武装起义的核心力量。

7月,中共右江地方委员会(简称右江地委)成立,书记区镇,副书记余明炎(兼组织部部长),委员黄耿(宣传部部长)、赵世同(军事部部长),覃桂荣为粤桂边工委右江特派员。同月,区镇、黄耿到西山部署万冈起义事宜,成立东(兰)万(冈)凤(山)起义委员会,黄宝山任主任,具体筹划三县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8月30日,覃桂荣来到西山召开右江地委会议,传达粤桂边工委关于开展武装斗争的指示,会议决定10月间举行万冈起义、凤山起义、果德起义,攻占三座县城,重点是万冈起义。会后,又召开各县党组织负责参加的地委扩大会议,进行具体部署,为统一领导指挥,决定成立桂西人民解放军司令部,领导人覃桂荣、区镇、余明炎、黄耿、赵世同。(www.chuimin.cn)

9月初,国民党百色保安司令部在万冈召开五县联防会议,要在万冈实施“清乡”计划。右江地委、万冈中心县委面对敌情的突然变化,决定万冈县于9月5日提前起义。同时,东万凤起义委员会在西山司令部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凤山县工委立即配合万冈行动,于9月15日举行凤山起义。

韦芳、黄景墀接受东万凤起义委员会分配的任务后,立即分头行动。黄景墀前往相桥、谋轩、金牙一带发动南区地下武装配合行动,并做南区各乡长的工作,争取他们保持中立。黄景墀还对国民党退役师长、抗日将领黄鹤立开展统战工作,使其同情和支持革命,并暗中资助游击队5支步枪和1支驳壳枪,其家居成为地下党领导人往来的秘密接待站。9月6日,韦芳在松仁召开骨干会议,商讨武装进攻县城的计划,任命党外骨干陈绍熙和罗福元为攻城的军事正副总指挥,同时派人通知廖熙英调集武装,开往东兰泗孟准备拦截林剑锋的退路。15日早上,韦芳在久加集中各路武装共200多人准备进攻县城。但在这关键时刻,攻城军事正副总指挥临阵退缩。县工委临时决定重新成立指挥机构,由韦芳负责总指挥,罗启超为副总指挥。而就在起义部队准备攻城之前,林剑锋听到风声,已于14日天未亮时从长峒方向逃往东兰。大部分县警由田兴隆率领驻扎离县城约20多里的长峒,只有卢森林带的20多人枪潜伏在县城附近。松仁中队队长罗先辉于当天下午率领20多人枪到县城侦察,与留守的县警交战约20多分钟,并冲进县府打开牢房,释放了所有的“人犯”,缴获敌人手枪1支,后撤回松仁。获知此情况后,韦芳和罗启超马上指挥部队从久加分兵两路进军县城,没有遇到敌人的抵抗,不费一枪一弹便占领了整座县城。

第二天,起义部队继续进行巩固县城的工作。同时,指挥部决定请原红军六十三团团长韦国英任进攻东兰的军事总指挥,并派苏明去天峨的更新调动黄平雄的部队前来增援。指挥部决定首先攻打驻扎在长峒的林剑锋、廖雪翘的反动武装,为进军东兰扫清道路。当天,万冈县党组织也派罗文山和黄机谋带领100多人枪来援,廖熙英因到泗孟拦截逃敌不遇,也从长里拉队伍回到县城。这样,在县城共有400多人的武装,附近群众涌进县城,整个山城人山人海,一派欢腾。9月17日,起义指挥部召开庆祝大会,宣布凤山县游击大队和凤山县临时民主政府成立,由韦芳任主席,罗启超为副主席,廖熙英任军事股长,然后以那坡党支部为核心,组织20多人的政宣队,分头到巴烈、恒里、巴旁和松仁一带宣传,发动群众捐粮募款,维持部队生活。

1947年9月18日,廖熙英率领队伍向县城东北的坡雄堡进发,准备端掉田兴隆驻扎在长峒的老巢。中午,部队在进军途中,突然获悉敌百色保安队反攻并占领了万冈县城,万冈起义军在燕乐、羌桂相继失利,令援凤的罗文山、黄机谋部队火速回援万冈。这样部队不得已撤回县城。

19日,韦芳在县城武庙召开紧急会议,有30多名军政干部参加。韦芳对形势做了分析,并提议撤出县城,出兵砦牙,直下东兰长江区,与东兰队伍会合,然后挺进西山,共同保卫西山革命根据地。会议决定由廖熙英任军事总指挥,黄景墀为副总指挥,准备22日进攻砦牙;罗启超前往东兰长江集中队伍和筹粮迎接部队。20日,起义部队按计划撤离县城。

凤山起义是继万冈起义后,党组织在桂西地区领导的又一次重大军事行动,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凤山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凤山人民的革命斗志,体现了凤山人民红旗不倒、前仆后继的顽强战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