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凤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农会农军成立

凤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农会农军成立

【摘要】:在这期间,黄伯尧、罗福宏、黄伯良、李天心等,还先后到凌云县其他地方宣传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经田南道农民运动办事处批准,黄伯尧在平乐区平旺乡成立凌云县农民协会,黄伯尧任主任,下辖平乐、巴轩、牙里等区、乡农民协会。随着农民协会的成立,各地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凤山县的农民自卫军组织也得到迅速建立,发展壮大。农民自卫军主要由农民协会会员和农村中的进步青年组成。

1925年11月,韦拔群、陈伯民等人开办的第一届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武篆白帝岩正式开学。学员来自东兰、凤山、百色等11个县,共276人。凤山县廖源芳筹集100块光洋(时购买力约6000市斤稻谷),并带领罗元培、王子雄、廖由斌、黄桂德、梁福臻、韦瑞贞、黄伯尧、韦鼎年、罗福宏等28人参加学习。农讲所是一所军政合一的革命学校,不但要求学员认真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农民运动的理论、策略和方法,还要学会军事上的战略战术、练好杀敌的本领;同时还组织学员到附近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参与当地农民对土豪劣绅、贪官污吏的斗争,从实践中增长才干。第一届农讲所原计划学习半年时间,由于遭到敌人的破坏以及革命斗争的需要,学习了3个月就提前结业,学员们被派回原籍组织革命活动。廖源芳学习归来,把八龙国民劳动小学更名为国民学堂,聘任韦秀明、王子雄、廖庆华、廖训凯担任教师,廖源芳任校长。学堂主讲五四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帝国主义侵略史、韦拔群在东兰领导农民革命运动的故事。教学课程设有国文、数学、政治、经济、军事、农运理论等,并制定详细的农民协会章程。学堂提出了“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伸,平均地权”等口号。学堂主要培养县、区、乡农民运动骨干,开办期间先后到学堂学习的280多名进步青年,学习期满后到各地发展农民协会。

1926年1月,凤山籍的农讲所学员回到凤山后,分别深入各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进一步地发动农民起来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开展对敌斗争,不断把农民运动引向深入。2月,廖源芳、陈天经、罗元培、周家洛等在凤山上段(指长里区一带)的长里区八达乡组织成立了第一个乡农民协会,接着相继成立了那爱、平江等乡农民协会。4月,廖源芳、陈天经在成立各乡农民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长里区农民协会,会长陈天经,副会长周家洛。同时,为协调和加强区、乡农民协会的统一领导,还成立了长里区农民协会办事处,由廖源芳任主任。

办事处下辖长里区农会及下属的八达、板满、平江、那爱、江里、林牙、板任、巴林、八龙、泗维、夏隆、隆梅、久隆、砦牙、仁里、平雅、久加、老里18个乡的农民协会。覃秀华、黄晃昌、韦瑞祯等在凤山下段(指凤凰区一带)的凤凰区成立了凤凰区农民协会,会长覃秀华,副会长韦瑞祥。下辖弄莫、弄团、弄仁、那弄、可邦、弄英、京利、板江、巴追、劳屯、那环、那贺、法旺、那蒙、德纳共15个乡农民协会。黄伯尧、韦鼎年、罗福宏等在平乐、巴轩、牙里(时属凌云县,现属凤山县)一带发动组织群众,先后成立了24个乡农民协会,会员达4950人。1926年间,韦拔群亲自到凤山的长里、本农、盘阳、凤凰、八达、社更、仙火、海亭、中亭等地指导农民运动。陈洪涛、陈鼓涛也分别到芝山、板登、林牙等区乡指导工作,教育培养农运骨干。在韦拔群、陈洪涛的指导下,凤山县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

1926年8月,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廖源芳在长里区巴林屯成立凤山县农民协会筹备处,廖源芳为主任。县农民协筹备处成立后,廖源芳以筹备处主任的名义,委任黄秉荣、彭际元等一批骨干为各乡农民协会指导员或筹备员,继续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1926年10月,在百色广西省立第五中学读书的黄松坚,受广西省农民部委派为凤山县农民运动特派员回到凤山,在家乡盘阳成立盘阳区农民协会,黄松坚任会长。1926年11月,中共广西组织通过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农民部派东兰籍黄绍文为凤山县农民运动特派员,到凤山与廖源芳及时筹建凤山县农民协会办事处。12月,经广西省农民部批准,成立凤山县农民协会办事处。12月下旬,县农民协会筹备处从长里区迁到央峒乡乾烈峒,即召集各区农民协会代表,宣布成立凤山县农民协会办事处,廖源芳任主任,黄文通任秘书,委员有黄明钰、彭际元、罗家良、吴贤君、王子雄、伍秀谋、黄履明、韦显文。办事处统一领导全县的农民运动,广大贫苦农民积极拥护农民协会,纷纷加入农民协会组织。县农民协会筹备处成立后,在廖源芳的领导下,王子雄等在月里村成立本农区农民协会,会长崔道彩,下辖拉力、社更、行兴、美桃、央峒、甲良等7个乡农民协会。

彭际元任命书和凤山县农民协会筹备处旧址(央峒村乾烈峒彭际元家)(凤山县委党史研究室供图)(www.chuimin.cn)

八达乡苏维埃政府印章,原件收藏于广西博物馆(韦克东 摄)

1927年初,在廖源芳的指导下,廖由斌在凤山县城成立中区农民协会,会长廖由斌,下辖城厢、巴旁、松里、巴板、苟文、才劳、郎里、三洞、恒里、那禄、巴里、弄林12个乡农民协会。与此同时,黄伯尧在时属凌云县的平乐区、巴轩区、牙里区分别成立了区农民协会。平乐区农民协会会长韦春芳,下辖六往、六丰、东里、平祥、兴旺、那弄、福才、登亭、寅亭、南角、江洲等11个乡农民协会;巴轩区农民协会会长罗福宏,下辖中亭、六马、百耳、梁上、林柏、凤界、陇弄、竹林8个乡农民协会;牙里区农民协会会长韦通福(后班述元),下辖4个乡农民协会。在这期间,黄伯尧、罗福宏、黄伯良、李天心等,还先后到凌云县其他地方宣传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经田南道农民运动办事处批准,黄伯尧在平乐区平旺乡成立凌云县农民协会,黄伯尧任主任,下辖平乐、巴轩、牙里等区、乡农民协会。1927年春,黄松坚在盘阳成立凤山县下三区(盘阳、凤凰、赐福)农民协会办事处,黄松坚任主任。至此,凤山县农民协会办事处所辖6个区就有5个区成立了区农民协会,80个乡成立了乡农民协会,会员发展21100多人,占全县农民总人口的50%以上。

随着农民协会的成立,各地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凤山县的农民自卫军组织也得到迅速建立,发展壮大。1926年春至1927年初,凤山县就有长里区、芝山区、中区、盘阳区、凤凰区(含赐福区)、平乐区、巴轩区、牙里区和80个乡先后成立了区、乡农民自卫军,共3000多人枪。农民自卫军主要由农民协会会员和农村中的进步青年组成。武器来源渠道主要是农民自带、捐款购买、没收土豪劣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