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凤山县马列主义传播及革命宣传史

凤山县马列主义传播及革命宣传史

【摘要】: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马列主义开始在凤山传播。凤山县最早传播马列主义的是廖源芳和梁福臻等。廖源芳回到凤山后,在韦拔群的引领及东兰农民运动的影响下,开始在凤山串联仁人志士,秘密宣传马列主义。不久被警方追查,潜回家乡。同时组织同学成立3个宣传队,利用圩日、假日分别在盘阳、凤凰、赐福等圩场、农村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传播进步思想,揭露黑暗社会,揭发豪绅地主罪行。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这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此,马列主义开始在凤山传播。凤山县最早传播马列主义的是廖源芳和梁福臻等。

廖源芳,1880年出生于凤山县长里区(今长洲镇)八龙屯一个普通的壮族农民家庭。1915年,在家乡结识东兰的韦拔群,彼此志同道合,打了“老庚”(结拜为兄弟),两人交往频繁,关系密切。1916年,廖源芳跟随韦拔群参加了滇军将领蔡锷在滇、黔组织的讨袁护国军。在此期间,他接触到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书报传单,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对社会的混浊极为不满。1918年,廖源芳返回家乡凤山县,组织农民革命运动。

廖源芳回到凤山后,在韦拔群的引领及东兰农民运动的影响下,开始在凤山串联仁人志士,秘密宣传马列主义。1921年秋,廖源芳接到韦拔群通知,到东兰参加韦拔群发起的革命同盟,并加入“改造东兰同志会”。回到凤山后,廖源芳秘密联络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陈天经、罗元培、王子雄、周家洛、周家侯等人,在长里区八达乡举行凤山首次革命同盟,提出“支持‘改造东兰同志会’”,“实行社会革命”口号。1923年3月初,为了全面系统地宣传革命思想,廖源芳在弄通峒创办了国民小学堂,开设新《国文》等教学课程,聘请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任教,宣传孙中山的主张和革命思想。廖源芳还亲自给学生讲五四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和韦拔群的故事,教学生唱《工农革命歌》等革命歌曲,号召“凡我农友都要联合起来,推翻反动统治封建体系、改造旧山河,人民才有好日子”。廖源芳还把学堂办成夜校。白天,儿童们到校上课,晚上贫苦农民上夜校。夜校除教学员认识一般常用字外,廖源芳还亲自给他们讲述中国为什么黑暗,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如何剥削农民,向农友们灌输革命思想,使大家认识到穷人穷苦的根源,提高革命觉悟,使学校办成训练培养革命骨干的阵地和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此外,廖源芳还在长里、久加、社更等地开办学校,传播新思想,宣传革命道理。(www.chuimin.cn)

梁福臻,出生于凤山县盘阳区法福屯的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毕业于百色省立五中,后考入南宁工程专科学校。在校期间组织“留邕学生会”,并任会长。梁福臻多次带领进步学生冲破校方阻挠,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印发传单,张贴标语,发表演说。不久被警方追查,潜回家乡。回乡后,他积极兴办学校,期望通过教育唤醒民众,振兴中华。1923年12月,梁福臻在盘阳区法福村创办“凤山振华高等小学堂”,并任校长。由于治校有方,附近县的东兰、百色、恩隆等地都有学生来振华高等小学堂求学。当时,正值东凤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之际,梁福臻适时提出“教育要为政治服务”的主张,组织成立由学生会主席为组长的宣传组和白话剧组开展宣传活动,由梁福臻与思想进步且具有革命理论的甘行先、吴倩云(女)等老师,编导以“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废除苛捐杂税,男女一律平等,实行社会革命”为主要内容的节目。白话剧组平时分成2个宣传小组,先后到盘阳、赐福、弄凡、甲篆、那色等圩场演出,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唱革命山歌和革命歌曲。梁福臻还以考察各地为名,率领全校师生到农民革命运动风行的东兰、凤山等地考察,让老师、学生亲身体验农民运动的革命斗争,激发学生的革命热情。师生们沿途一面考察,一面在各乡圩进行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灌输革命思想,激发广大群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在这期间,各地的进步青年也相继开展革命的宣传活动。如八达村的进步青年王子雄也在八龙开办一所小学堂,除吸收进步的青少年外还吸收部分妇女骨干参加学习,组织学员走村串寨,以唱山歌的形式宣传革命道理,提倡婚姻自由,取缔童养媳,实行一夫一妻制,提高妇女权益等。1924年春,在盘阳高等小学校读书的黄松坚倡议,成立了校学生会,并任主席。学生会成立后,在校内组织学习进步书刊,提高学生觉悟。同时组织同学成立3个宣传队,利用圩日、假日分别在盘阳、凤凰、赐福等圩场、农村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传播进步思想,揭露黑暗社会,揭发豪绅地主罪行。这些先进思想、革命道理的传播,为后来农民运动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