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可移动铝合金住宅产品”的建材开采生产阶段的BIM明细表清单参见附录二。表4-1建材开采和生产阶段——可调基脚(组件)的BIM明细表清单1、数量清单2资料来源:作者自绘。②建材碳排放量比例中,铝材和光电板最大,两者之和占统计总量的近90%。③由①、②得出:建材的碳排放量与建材用量不成正比关系。......
2023-10-09
1.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概念和特点
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简称LCA)是一种评价产品、工艺或活动,从原材料采集到产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回用、维护和最终处置整个生命周期阶段有关的环境负荷的过程。它首先辨识和量化整个生命周期阶段中能量和物质的消耗以及环境释放,然后评价这些消耗和释放对环境的影响,最后确认减少这些影响的机会。评价内容包括:原料开采、运输、产品制造、产品使用、产品废弃全过程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全生命周期理论遵循以下四个重要的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产品的整个过程是一个整体,从产品开始制造到消亡为止,不能把其中某一过程分离出去。
②关联性原则,产品每个阶段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上下相互制约。
③结构性原则,不同研究对象的各个阶段对整体影响是不同的,每个阶段的重点不同,在研究具体产品时需要具体分析。
④动态性原则,研究对象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生产工艺、产品特点的改变而变化,研究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做出调整。
全生命周期评价的主要特点:
①全生命周期评价主要针对产品的评价系统,包括产品的整个生命过程。在环保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人们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样可以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考虑环境问题,寻求解决产品质量与环境安全问题的最佳途径。
②全生命周期评价是针对产品整个过程的评价,在考虑解决环境问题时要以这个为前提,从每个阶段考虑降低碳排放的办法。
③全生命周期评价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要是有助于研究的改进措施都可以为我所用,对系统进行完善。
④全生命周期评价要充分重视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各种独立因素,找出对环境影响的关联性,把各种因素综合到一起考虑。
2.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框架(SETAC/ISO)
从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历程来看,有许多对它的定义,其中国际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SETA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最具有权威性。
1990年国际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SETAC)首先系统提出了全生命周期评价概念,它将全生命周期评价定义为:一种通过对产品、生产工艺及活动的物质、能量的利用及造成的环境排放进行量化和识别而进行环境负荷评价的过程;是对评价对象能量和物质消耗及环境排放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也是对评价对象改善其环境影响的机会进行识别和评价的过程。
全生命周期包括产品、工艺过程或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即原材料的开采、加工,产品制造、运输和分配,使用、重新利用、维持,循环以及最终处理。SETAC将全生命周期的基本结构分为目标范围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改善评价等四个部分,其理论框架如图2-1所示。
图2-1 SETAC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理论框架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1997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对生命周期评价展开了研究,并且将生命周期评价纳入其标准环境管理体系ISO 14000系列。ISO将生命周期评价定义为:对产品系统整个生命周期的输入、输出及潜在环境影响的汇集和评价,其基本步骤分为:评价目的和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结果解释,四个步骤是相互关联、不断重复的。其理论框架如图2-2所示[1]。
(www.chuimin.cn)
图2-2 ISO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理论框架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SETAC和ISO的全生命周期评价框架是当前影响最广的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框架。这两个框架都将全生命周期评价分成了四个部分,且前三个部分基本一致。由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对象是一个系统或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表征该系统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程度。
3.全生命周期评价步骤与方法
通常的生命周期评价包括四个步骤:确定目标和范围、清单分析、影响评价、结果解释。
(1)确定目标和范围
确定目标和范围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表征系统和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程度。目标确定即是产品系统,产品系统由系统内部和系统环境组成,包括从最初的原材料开采到最终产品使用后的废物处理全过程。范围确定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边界、系统功能、功能单位、环境影响类型、数据要求、假设和限制条件等[2]。
(2)清单分析
清单分析是生命周期过程物质和能量流的抽象和一般化阶段,是对产品、工艺活动在其整个生命周期的资源、能源输入和环境排放(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进行数据量化分析,其实质是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清单分析的核心是建立以产品功能单位表示的产品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这种输入和输出是一种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
清单分析方法主要有三类:基于过程的清单分析、基于经济投入产出分析的清单分析和混合清单分析。本书采用的是基于过程的清单分析。基于过程的清单分析以过程分析为基础,将研究系统在其边界范围内划分为一系列过程或活动,通过对单元过程或活动的输入、输出分析,建立相应的数据清单,并按照研究系统与各单元过程或活动的内在关系,建立以功能单位表示的系统的输入输出清单。单元过程的清单分析如图2-3所示。
(3)影响评价
“影响评价”是生命周期评价中最关键的一步,即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给出评价对象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清单分析的目的是对产品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进行清查。清单分析所得的输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潜能不同。为了说明各工艺过程、活动或产品各个组成部分对环境潜在影响的大小,而对这些因素按照一定方法进行评估,这一阶段称为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ife Cycle Impact Assessment,简称LCIA)。
LCIA与其他环境管理技术(如环境影响评价、风险评级)不同,它是一种基于功能单位的相对评价方法。作为整个生命周期评价的一部分,用于识别改进产品系统的机会并有助于确定其优先排序;对产品系统或其中的单元过程进行特征描述或建立参照标准,通过建立一系列类型参数对产品系统进行相对比较,为决策者提供环境数据或信息支持[3]。
(4)结果解释
根据初始确定的研究目的和范围,将清单分析及影响评价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综合考虑进来,对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的结果做出解释,形成最后的结论与建议。结果解释的意义在于通过影响评价结果识别产品系统的较弱环节,发现改进机会。根据ISO 14043—2000的要求,生命周期结果解释阶段包括三个要素,即识别、评估和报告[4]。识别主要是基于生命周期评价中的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的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评估主要是对整个生命周期评价过程中的完整度、敏感性和一致性进行检查;报告就是形成最终结论,提出改进建议。
在生命周期评价中,目的与范围的确定和解释阶段构成了生命周期研究的框架,而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两部分则提供了有关产品的系统信息。目前清单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相对成熟,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而改善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则研究较少。
图2-3 基于过程的清单分析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有关工业化预制装配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模型的文章
完整的“可移动铝合金住宅产品”的建材开采生产阶段的BIM明细表清单参见附录二。表4-1建材开采和生产阶段——可调基脚(组件)的BIM明细表清单1、数量清单2资料来源:作者自绘。②建材碳排放量比例中,铝材和光电板最大,两者之和占统计总量的近90%。③由①、②得出:建材的碳排放量与建材用量不成正比关系。......
2023-10-09
本书选取案例为四个建筑设计相近的重型结构、轻型结构的低层住宅建筑为分析对象[136-138],建筑占地面积250m2,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设期为1年,房屋使用寿命为50年。图2-17轻钢结构每年单位面积各阶段碳排放比例资料来源:作者自绘。④重型结构在建筑施工阶段和建筑拆除阶段的单位时间碳排放之和所占比例高于轻型结构。每年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①重型结构>轻型结构;②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轻钢结构>木结构[139]。......
2023-10-09
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即是建筑物化、使用和拆除处置各阶段的各类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其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潜能特征当量因子相乘所得到的总和。能源的碳排放因子包括单位质量能源从开采、加工、使用各个环节中排放的温室气体转化为CO2量的总和。IPCC对不同种类煤进行测定,其他组织机构均把煤作为一种综合的能源对其综合碳排放因子进行测定。......
2023-10-09
以“结构体—基础—可调基脚”的工厂化生产为例具体说明,如图4-11所示。完整的“可移动铝合金住宅产品”的工厂化生产阶段的BIM明细表清单参见附录三。表4-6工厂化生产阶段——可调基脚的BIM明细表清单1、数量清单2资料来源:作者自绘。代入以上公式:单个“可调基脚”工厂化生产阶段的耗能量=0.082×10-3t+0.0725kWh。......
2023-10-09
工业化建筑方案评估,既是碳排放核算的起点,同样也是终点,碳排放核算模型建立的最终目的是在建筑方案设计的初始端对其全生命周期进行碳排放量的估算,得出计算结果和LCA分析报告,归纳总结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包括明确的碳排放阶段和建筑的具体组成部分等,最后再反馈到设计端以便对建筑方案作出调整,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2023-10-09
建筑、工业、交通为能源消耗的三大领域,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联合国环境署的研究报告也显示,建筑部门消耗的能源与相应的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相当。IPCC第四次报告预测指出,全球建筑领域到2030年的碳减排潜力可达每年60亿t。在低碳经济呼吁下,各行各业开展了低碳发展路径研究,作为最具有节能减排潜力之一的建筑业开始了建筑碳排放的定性定量研究,将为我国进行建筑物碳排放的盘查和评价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2023-10-09
我国对于低碳建筑,包括材料、设备、建筑本体、用能效率等评估认证不完善,但已具雏形[75]。虽然国内对于建筑节能与生态的研究以及成果较多,并逐步重视低碳建筑对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但目前尚没有系统的低碳建筑评价体系,在这一领域目前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低碳建筑的评价大都停留在定性分析上,还没有建立低碳建筑基准值,基准值影响的因素太多,在短期内很难确定。......
2023-10-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