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能够解决目前高职中普遍存在的师生分离问题,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水平的提升。由于教师担任学生导师的工作任务也将是教师任务考核的内容之一,因此教师担任导师不会因工作任务大而影响对学生指导的质量。辅导员的工作十分繁杂,他们不但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完成院系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事务。......
2023-10-08
一、学生精细化管理概述
(一)学生工作模式的内涵
学生工作模式是指在一定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而定型的开展各项学生工作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操作方法。学生工作模式是既不等同于实践,也不等同于理论,它是介于实践和理论之间的中介方法,是沟通二者之间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过程是双向的。一方面,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归纳、总结而提出的学生工作模式;另一方面,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类比、演绎、分析而提出的学生工作模式,并应用于实践中,以解决相同的问题。
(二)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1.精细化管理
“精细”在词典中的解释是:精密细致、精明细心。“化”作为后缀,加在名词之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同时有推广、普及的意思。目前,精细化管理属于比较热门的研究,许多学者都对精细化管理概念和内涵进行了不同的论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汪中求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温德诚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为基本特征,通过改造员工素质,克服惰性、控制企业滴漏,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管理方法。”吴翔江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庞源等人认为:“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把每一项工作都抓细、量化,有利于落实到行动中。”魏星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对其生产流程、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的过程,实现'组织结构专业化、工作方式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员工职业化’。”王丽君认为:“精细化管理是来源于国外发达国家的一种先进管理概念,是指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实施精细化设计、精细化制造、精细化物流、精细化销售等一系列规范化的生产管理方式,通过精细化管理使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得以最大程度优化。”蒋颂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以提高效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为目的,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决策、精确计划、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迟秀丽认为:“精细化管理是相对于粗放型管理而言的一种高效的科学管理,它是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以效益最大为目标,以国际规则和标准为指引,以精细、严密、规范、系统、科学的管理为过程的一种管理方法。”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2.关于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已在许多行业被成功运用,学生工作引进精细化管理同样具有可行性。虽然学校学生工作与企业管理有许多区别,企业追求的是效益和利润,而学生工作的终极价值是育人,但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的一种先进文化和先进手段,合理地借鉴和吸纳,能有效提升学生工作的水平。因此,学生工作精细化是指在科学思想和人文关怀下,精熟地把握学生工作的细微之处,做到专业的精致,并把此作为一种模式或一种思想推广开去。
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出发点是以学生为根本,注重个体指导,有效提高教育效果,强调把学生工作做精、做细、做实。“精”,即根据实际确定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对重点工作精益求精、精雕细琢、高标准、严要求;“细”,即细致入微、细节,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化”,即制度化、规范化,把制度内化为学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不仅讲求学生工作质量、水平的整体推进,而且讲求学生个体个性的发展,全面成才。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即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注重充分借鉴科学管理模式中的定量分析、绩效评估、工作效率;它也是一种教育模式,即讲求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安排的科学性、教育设计的最优性、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强调精细的教育投入和高绩效的教育产出;它还是一种价值追求,倡导学生工作者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境界,鼓励学生工作者以创新的思维持续改进并不断优化工作流程、组织系统和方法途径。
二、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工作理念较为滞后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但要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须有科学的工作理念作支撑。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由于受本科院校学生工作模式的影响和现行体制的束缚,大多数院校还是沿用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学生工作理念明显滞后于现阶段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学校与学生之间处于主从关系,学校是教育者、管理者,学生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被管理者,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主动性,遏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工作者重事物管理,轻教育、引导与服务;学生工作流于表面形式,随意性大,未能将有关学生工作的理论知识与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操作,学生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依据经验与感觉办事。因此,传统的单纯依靠理论灌输来管理学生的工作理念已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已经阻碍了学生工作的深入、持续发展。
(二)学生工作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我国现行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体制基本上沿用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这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是学生管理机构设置欠合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机构是由院学工处、院团委、各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各系团总支、各班班委、团支部共同构成,带有明显的行政倾向。这种学生管理机构看似设置健全、职责明确,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在受各系直接管辖的同时,还要接受院学工处、院团委、党工部及后勤处等多个部门共同管辖,这使得各系学生工作者成天忙于事务、疲于奔命,不仅在满足学生需求上要做到面面俱到,还要应付各部门安排的工作,这势必造成学生工作者无暇深入细致地做好本职工作与思考研究本职工作。之所以会出现此种现象,归根结底是学生管理机构设置欠合理。二是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欠完善。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也呈现出迅猛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许多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大学升格为高职院校,社会要求在变化、生源质量在变化,但高职院校在某些制度建设上却还存在着空白的现象,如:网络环境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后勤社会化中的学生宿舍管理、贫困生助学贷款的管理等,这些都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需破解的难题,但在制度建设上却普遍还是空白。
(三)学生工作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16号)文件的颁布与实施,高职学生工作对学生工作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工作者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要求学生工作队伍的组织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状态。然而,现状是学生工作队伍水平与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不相符,学生工作者不安心、不专心于本职工作的现象较为突出,他们中的多数仅把此作为一个跳板,责任心、事业心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未能妥善解决好学生工作者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事业发展等问题;二是学生工作者多数不是科班出身,在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特点、规律把握上了解、研究不透彻;三是学生工作者缺乏高质量、系统化的业务培训,致使学生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征
(一)基本内容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是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核心价值属性,采取精心的态度、精致的过程,开展细致的工作,落实细节管理,以实现学生工作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1.强调科学性的管理思维
随着当今科学的迅猛发展,知识总量的剧增,专业技能的细化,传统的、经验式的学生工作管理思维已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精细化管理模式要求学生工作者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不断更新现有的观念和知识结构,摒弃经验式的管理思维,以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
2.强调教育性的管理价值属性
企事业单位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实现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但学校与企事业年位不同,学校学生工作的终极价值是育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须站在育人的高度,把握“教育性”这一核心属性,真正做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而达到实现学校学生工作育人的根本使命。
3.强调高效、务实、创新的管理效能
“务实”的内在机制是学生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讲究怎么做,“采取什么态度”去做的问题,它是学生工作精细化开展的基础,要求学生工作者不折不扣执行。“高效”强调精细的教育投入和高绩效的教育产出,追求学生工作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它解决学生工作是“怎么样”的问题。“创新”强调教育方法的艺术性,讲究方法手段,它是精细化管理模式得以实施的动力源。
4.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精细化管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核心,每位学生都是学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学校学生工作管理的内容不仅涉及人、财、物的统筹安排和资源的合理与科学配置,而且涉及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对象是人的思想、心灵,因此更需要体现人本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5.强调制度化的管理手段
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它贯穿于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学生工作千头万绪,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管理,因此制度化是学生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基础。制度化不仅是德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学生工作的办事规程,它具有引导性与约束性的作用。全面覆盖、系统规范、合理配套的制度化建设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德育管理体制运行环境,减少管理盲点,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
6.强调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管理方法
高职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且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因此在管理方法上,宜采取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工作方法。一方面,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并通过榜样的激励作用强化学生的德育导向,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这是学生工作的主流方法;另一方面,掌握对学生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按章办事,从严管理,对学生的不合理需求予以杜绝,这是学生工作的有益补充。
(二)主要特征
学生工作模式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及学生主体性需求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反过来,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学生工作模式也会促进学生工作乃至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比较,精细化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1.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是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学生的选择性集中表现在学生会根据自身成长的需要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加工、整合和改造进行自主选择和认可,同时进行过滤、筛选和优化组合。学生的能动性集中表现在学生能主动、积极地获取和作用于正确的教育信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则体现在对活动的主动参与、思考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学生的自主性集中表现在他们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能够在教育者的启发、指导下,依据自身条件和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教育活动,独立地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学生的创造性集中表现在对外在事物的超越,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新事物;同时还表现在对自身的超越,实现自身的否定之否定,它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
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本”,坚持在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全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内在价值。学生工作不仅强调学生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也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同样,评价学生工作质量的高低也需要依据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因此,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要求必须树立“教育即服务”的思想,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性作用;要求细分学生群体,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使教育形式更为活泼,效果更为显著;要求在学生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搭建起民主、互动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教育过程不仅是学生工作者的传授与管理,更是自我探索、自我获得的过程。
2.科学性
科学性是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根本前提。精细化管理模式坚持以科学规律为指导,充分借鉴了科学管理模式中注重定量分析,讲求工作效率,强调绩效评估的特点,在管理思维、工作安排、方法选择等方面均体现了科学性。
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现代教学技术和科学方法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学方法的应用为学生工作者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使学生工作者能够及时、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现代教育技术和科学方法的应用是实现学生工作精细化的重要途径,它不但减轻了学生工作强度,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水平和质量。在手段上,它突出科技产品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如: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多媒体等,借助现代化手段,拓展学生工作的渠道和空间;在方法上,注重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优秀成果和先进工作方法,对学生工作的育人过程实现定量与定性、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管理,并形成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工作流程。二是组织机构的不断优化。精细化管理模式要求有良好的工作体系来实现。学生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实施需由多个组织机构共同进行操作。这些组织机构虽然担负的职能各不相同,彼此之间密切配合,既覆盖了对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全部要求,又不存在要求交叉、职能重叠的现象。伴随学生和学生工作事务的不断变化,构成学生工作体系的组织机构也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优化,以适应学生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对此做出迅速反应。这些组织机构只有根据新形势的发展调整体制机制,才能胜任新时期的任务要求。三是工作模式的可持续性。精细化管理模式强调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即一方面要求把学生工作中一些好的创新做法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将其固化,并促使其传承;另一方面要求采取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把具冇鲜明特色、工作成效显著的做法记录下来,以供他人学习和参考。
3.绩效性
绩效性是精细化管理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绩效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工作的绩效评估。一方面,学生工作的开展与执行情况需要有一定的标准作为评判,精细化管理本身是一种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方式,而绩效评估是构建在常规、标准管理之上的一种评判;另一方面,学生工作不仅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它也涉及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资源的合理分配,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强调学生工作效益的最大化与最优化,而绩效评估是对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的评估。投入指的是人力、物力、时间等物质资源,产出指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由此可见,绩效评估的是实现投入与产出的最大化与最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者具有一致性。所以,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必然得引入绩效评估。二是对学生工作者、学生的绩效考核。与利益、薪酬挂钩的绩效考核能够引起学校自上而下的重视和认真对待,有利于促进学生工作者和学生朝着精细化的目标和要求迈进,有利于实现学生工作的精细化,有利于实现学生工作育人的终极目标。绩效考核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管理,而不是仅仅对结果的考核,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通过考核找到问题、找到差距进行提升,最后实现双赢。
四、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精细化管理模式是针对现行学生工作模式的局限而提出的构想,该模式之所以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工作的效率,是因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性是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工作重心应顺应学生特点的变化而转移,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唯有精心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呵护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掌握学生工作的规律,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同时,尊重受教育者的差异性特征,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工作的人性化关怀,才能确保工作取得育人实效。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推进学生工作队伍的持续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一方面要求学生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质。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在机制是从业者的敬业精神与责任意识,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在业务层面上必须加强理论研究,改进工作方法,讲究工作实效,不断增强管理、教育、服务学生和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做到学生工作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这就需要积极调整学生工作队伍的年龄结构、组织结构和知识结构,使其趋于合理状态。
(三)有助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水平
科学化通常是精细化的前提,二者相互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将迫使学生工作者从管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现有的工作是否釆取了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和途径,是否吸纳了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是否在目标设定、措施推行、效果反馈、经验总结、理论提升等方面实现了科学的规划与设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精细化程度。
(四)有助于有效应对各种新问题,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只有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才能有效应对错综复杂、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在目标上,效率与效益的最优化将成为高职和广大学生工作者不断努力与进取的方向;在观念上,重申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进取理念,启迪学生工作者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式,鼓励以创新的思维优化工作效果;在动力上,强调以学生为本,促使学校和学生工作者密切关注学生的现实特点和利益诉求,以人本思想不断增强育人实效。所有这些都将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持续发展的基础。
五、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理念与运行体系
(一)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理念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之“魂”。走进一所学校的大门,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草一木,管理之道、教学之法,迎来送往、上传下达,无不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教人为本作为教学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可见,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www.chuimin.cn)
1.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现代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定义是“五精四细”,即精华(文化、技术、智慧)、精髓(管理的精髓、掌握管理精髓的管理者)、精品(质量、品牌)、精通(专家型管理者和员工)、精密(各种管理、生产关系链接有序、精准),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精”可以理解为高标准、高质量,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细”指注重细节、细致,注重效率、效益。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这个概念强调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全员管理,精细表现在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并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来组织、实施企业的活动,其中涉及岗位职能的定量、复合、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以及工作效果的最佳化;其二便是全过程管理,“精细”表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疏忽,应该做到环环紧扣、道道把关,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细节管理;其三便是市场管理和运作。精细化管理的宗旨是通过对行为不断追求精与细的努力,最终实现最优管理目标的过程。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琐碎、繁杂,是一项理论性、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为了改进传统模式,部分高职院校引入了目标管理,它是基于结果的管理,而精细化管理是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管理。因此,将精细化管理的某观点和理念合理地借鉴和吸纳,推行学生工作精细化,坚持“做精、做细、做实”的原则,可以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现状和水平。
2.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体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即是“以学生为本”,从促进大学生的成长的角度出发,以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也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确立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活动中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尊重、爱护、关心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正当的权益,引导学生履行应尽的义务;增强服务意识,着重于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真心帮助学生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任何一种学生工作模式,无论其自身的体系有多完善,其细节考虑有多周全,最终都要通过受教育者的不同反映体现出来,这种依赖主体性的模式自然要考虑到“以人为本”。因此,无论是传统模式还是精细化管理模式都无一例外地将精神内核指向对学生的潜能挖掘、对人格的塑造以及对人性的诉求上,其目的在于期望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精细化管理模式不是简单地借助现代科技量化成果,将一切都规章化、细化,使其按照固有模式机械地发生效果。相反,该模式需融入相应的人文关怀,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最高效率地实现教育目标。“以人为本”是贯穿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一条红线,它内在地规定了该模式的精神旨趣。
3.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最早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基石,是确定高职教育方针、目标和任务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二是人的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三是个体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四是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做出了新的阐释:一是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二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三是人的全面发展是物质生活发展与精神生活发展的统一;四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21世纪的国际高等教育已经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提出要实现“全人发展”的教育目标。学生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每个受教育者“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精细化管理模式要求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突出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不仅强调学生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工作,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在学生工作中即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协调发展与和谐发展。高职院校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须从以下三点着手。首先,要树立新的学生发展观。一方面从以前仅仅注重部分学生得到单向度的发展到现在的注重每位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明确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平庸发展,而是结合每位学生的实际,在已有基础上追求富有个性地、差异性发展。其次,要尊重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始终维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根本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并赋予他们相应的地位。再次,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体心理健康素质等。打造多元化服务平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全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就会不断实现。
(二)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原则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容、特征以及构建理念,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以科学的原则为保障、为依托,各项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果,因此,在构建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人文性原则。
1.系统性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学生工作的精细化则是一项全面系统的改革工作,它关联到大学生方方面面的工作内容。学生工作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各类资源只有依据系统的要求进行构建和运作,才能高效地实现育人目标。高职院校在尊重核心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的同时,要系统地调整现有的教育方法,秉持“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原则,重新分配学生工作中的人、财、物,用创新的方法构建起精细化的教育体系,同时也是构建了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生态系统。学生从中吸收到新鲜的精祌食粮,才能获得良性循环的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应树立系统观念,把系统理论应用于学生工作,科学部署校园生态系统的职能,建立起系统的精细化教育发展规划,从而使各项工作层层递进、有效开展。
2.动态性原则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际交流的广泛,各种思潮相互激荡,致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与时俱进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必须立足于现实,尊重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实际需求,采取动态性的原则,使各项工作对学生真正起到实质性的触动作用,而不是片面追求“精”和“细”的形式主义。大学生生活在当今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会接受各种各样的思潮冲击,这正是动态性原则的立足点。同时,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环境的逐渐变化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现行的一些精细管理做法,也许不再适用、不再精细,这就需要对现行管理做法及时做出改进。显然,精细化管理不是一阵子的活动,而是一个持久、精进的过程。精细化管理模式就是要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从而使学生工作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中得到进一步深化与扩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动力。
3.人文性原则
人文性即以人为本,它突出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人在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导地位,强调从根本上做好人的工作。它的最终归宿是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是人文性最根本、最彻底、最成功的体现。大学生中人与人的需要是有差异的,人与人的反映也是不同的,所以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精细化必须站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高度,努力搭建民主、科学、平等的平台,以人文性贯穿始终,以弥补理性化管理与刚性管理的不足。
(三)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运行体系
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要正常运行并发挥其应有的管理效益,应该具备一定的基础性运行条件。
1.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具有主体性、科学性、绩效性的新特点,这对学生工作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作为高素质的学生工作者除了应具备基本的教师职业素养,还应重点强调以下工作素养。首先,具备良好的精细化管理意识。精细化管理模式不是将精细化的理念简单地灌输并强制推行。它是在广大师生全面理解精细化的基础上,让学生工作者走进精细化管理模式,让学生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中确立自己的行为准则、规范。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实施首要前提条件在于学生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在新形势下,学生工作者应根据工作对象的独特性,从深层次上了解每位学生,做到在理性的管理中投入恰当的感性成分,摒弃对实用理性与科技理性的过度崇拜与依赖,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内化为高职院校教育的精祌理念,从而“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大学生的主体行为。精细化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与发展的理念。学生工作者只有在充分接受、认同精细化的内涵情况下,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优越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精细化这一教育模式才能较好地得到贯彻落实,从而获得应有的成效。因此,学生工作者具备良好的精细化管理意识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得以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的首要前提。其次,具备敏锐的洞察力。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体现的是“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实施此模式的终极价值是育人,即实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在完成上级布置的相关任务的同时,还需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为每位学生树立一个切实可行的成长引导方案。体现在精细化的要求上,就是要求学生工作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一方面是能将政治上的敏锐性渗透到学生工作中,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及时运用自身的政治鉴别力教育、引导学生;另一方面是能敏锐地发现、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实际的工作中能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因材施教,以充分发挥、挖掘学生的最大潜力。再次,具备较深厚的理论研究功底。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学生工作,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是整个学生工作的理念。学生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的因素方方面面,学生工作者只有加强理论研究,具备良好的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才能够把握学生工作的重点,突破难点,才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学生工作的新规律,从而达到学生工作的最终目的,实现学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全面可行的学生工作评价体系
评价是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有重要的反馈和指导作用。从评价的视角上看,评价标准可分为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学生工作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发展情况的优劣,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判断的。
传统模式的学生工作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行政命令及其执行,因而对学生工作者的工作评定,多釆用结果性评价,即根据管理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习成绩等硬性指标来评估工作效益。结果性评价具有直观、容易量化、操作简便的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首先,这种评价标准注重结论,忽视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反映学生工作者的能力水平和工作效益,而每位学生所具有的能力、学识各不相同,学生工作者在管理过程中所花费的精力也不相同,产生的工作效益也不尽相同,易导致评价缺乏可比性和客观性。其次,注重短期效益,忽视长远利益。这种评价易使学生工作者追求短期目标和成绩,但学生工作的综合管理效益不是一蹴而就,短期就能显现出来的,有的需要等到学生毕业以后甚至更长时间。因而此种评价方式未能顾及学生的长远利益和全面发展。最后,注重事件本身,忽视事件中所涉及的人的因素。由于评价指标的统一性特点,此种评价方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个性特点的发挥,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未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学生工作,是在原来强调“做什么”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怎么做”和“如何做得好”,即着眼于微观操作和具体执行层面。由于精细化管理模式强调育人过程和育人效果并重,强调方法手段和追求成效并重,打破了“只讲目标,不讲操作”的窠臼,这就使得建立与精细化管理模式相对应的评价体系,需从细节与过程上把握。过程性评价正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所必须采用的评价方法。过程性评价指工作有一套明确的流程和步骤,针对管理的每个环节进行评价,最后综合事件产生的结果得出整个工作的评价结论。这种评价方法虽然存在耗时多、评价体系复杂、操作难度较大等多种局限,但无疑是一种较为客观、全面、真实、公正的评价方法。建立与精细化管理模式相适应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以“精细化”理念作为思想导向,重点考查学生工作的动态过里,而不只是静态的结果本身;二是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重点考查学生对学生工作的关注度、参与度和满意度,而不只是依据上级和组织系统的标准来评价;三是更加关注学生的长远利益和全面发展,以能否发现并挖掘出学生的最大潜力,能否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评价学生工作者的主要依据,而不只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工作者的出勤及工作完成好坏来衡量一切;四是更加关注社会的评价,经常与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保持互动联系,多听取、接受他们对学生工作的评价,而不只是来自官方的评价。构建与新型学生工作模式相适应的学生工作评价体系是对精细化管理模式做出评价判断,从而加以改进和完善的必然选择。新型的学生工作评价体系,应该是将“以学生为本”作为思想指导,以精细化管理模式作为工作主线,对学生工作者进行全面的能力考评。这一评价体系是随着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完整详尽的规章制度
制度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结构和活动方式的定型化、模式化和固定化,是社会关系和交往活动的规范体系。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来说,制度建设都是一个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发展性的关键问题。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与推进,有赖于一套规范、完整、详尽的规章制度作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精细化的内涵、特征和要求,这是学生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起点。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做到:一是建立完善的岗位职责。完善的岗位职责是明确责任的前提。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职责具体化、明晰化,才能保证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才能保证各管理环节上传下达、及时有效,从而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在职责明确的情况下,操作程序完善与否,往往成为能否顺利开展工作并取得成效的关键。如果没有规范的操作程序,个人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兴趣开展工作,从而影响工作的最终效果,因此操作程序越规范、越具体,就越易于操作,达到预期目的的可能性就越大。三是建立健全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领导体制是构建学生工作精细化的关键所在,学生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它关系到育人的战略全局,对“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如何把人培养好”这一重大课题,学校党委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的作用,保证各行政部门、各群团组织的发展国标、思路统一;支持各行政部门、各群团组织依法按章办事;研究制定学生工作的总体发展规划,分析、总结学生工作现状;同时充分发挥系党总支、党支部等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建立起完整的组织领导系统。通过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其他部门通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而形成全校共同关心、支持学生工作的强大合力。健全的领导体制不仅能促进各环节的相互衔接,而且还为学生工作精细化的顺利开展提供领导和组织保障。四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对学生工作精细化的开展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质量。激励机制既有对优秀的奖励,也有对落后的惩罚。学校可依据评估考核的标准,在综合考虑定量与定性的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正面激励为主,约束为辅,做到奖惩分明。学生工作决策部门一方面可通过荣誉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竞赛激励、物质激励等多种激励途径,另一方面可通过搭建学生工作发展平台、提高学生工作者的待遇、优化人文环境等多种措施激励学生工作者,使他们更加重视按章办事,更加自觉地把实现自身价值与实现学生工作精细化的目标统一起来。
通过对以上对精细化管理模式运行环境的三个基础性条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精细化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学生工作模式,其运行的相关条件与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运行条件有一些明显的不同特点,其中,学生工作队伍的高素质要求体现了该模式的先进性,而评价体系所要求的开放性体现了该学生工作模式的灵活性特点,规章制度的完整详尽则说明该模式的科学性。同时,以上三方面的条件又是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工作队伍是精细化管理模式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因素,评价体系对该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完整详尽的规章制度则是该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六、导师制对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教学、学生管理服务有效融合
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中,由于工作机制的原因,教师主要关注教学和科研,不太关心学生的教育管理,有很多专任教师不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就业形势等,可谓是只授业不传道解惑;而辅导员(班主任)由于专业的不同及工作性质的差异,关注点在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上,对学生的学业、岗位技能不太了解,可谓是传道解惑但无法有效授业。长此以往,学生教育与管理无法有效融合,很难形成合力,与全员育人存在很大差距。
实行导师制育人模式,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进了解,在思想、生活、学习、心理、职业规划等各个方面实现有效沟通,将学生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可以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辅导员、学生的积极性都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提高业务水平、自身素养和学习成绩,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全人教育”
推行导师制,有利于针对“有潜能学生”特点,扬长避短,克服学生在学业、心理、生活等某个方面存在的缺点,在优势方面获得更多的帮助。学生的导师都是具有教学、学生管理、生活阅历丰富经验的教师,针对受导学生的个性需求进行具体指导,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导航,督促学生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拓展知识、发展个性,使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知识、职业人文素养等两方面的“全面教育”,为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提供条件。
(三)有利于丰富学生阅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行导师制,可以对学生未来职业定位、岗位发展做很好的规划指导,通过自身的人生经历丰富学生社会阅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行导师制,能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七、高职院校导师制对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要点
(一)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研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是有效推进导师制的重要保障。从实施方案到考核办法要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做好顶层设计;各院系专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重点做好具体落实;做到思想认识统一,制度层层落实,有效保证导师制的顺利开展。
(二)严格选拔导师
实施导师制,导师是关键。要严格导师选拔标准,从政治思想素质、师德师风表现、专业学术素养、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威信等方面综合考量,不能片面追求学历、职称等显性因素;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特点,适当比例聘请校企合作紧密的单位领导或能工巧匠担任学生的导师;要严格导师选聘程序,主要经过充分宣传,公开招聘、师生互选,系部调配、明确职责,学院聘任等三个环节;要保证聘任的导师德技双馨,能在导师制实施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导航作用。
(三)科学选择受导学生
实施导师制,学生是主体。导师制既然定位于学生管理的有效补充,在选拔受导学生时就不能求全责备。在尊重学生自愿报名的前提下,还要充分征求辅导员(班主任)意见,将所谓的“潜能学生”吸收进来,不能片面依靠学生自愿,因为往往是那些“潜能学生”对导师制存在抵触情绪。所以科学的选择受导学生,才能有效保证全员育人育全人。
(四)努力优化实施载体
导师要实现对学生的系统指导,就必须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陈玉琨先生曾以教学为“汤”、德育为“盐”来比喻教书育人,借用到导师制工作上也是如此。“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盐”,实施导师制的载体是“汤”。作为导师,如果直接让学生吃“盐”,学生肯定难以接受,而如果把“盐”合理的放到日常教育的“汤”里,因学生口味而异的科学搭配,这个“盐”不仅能被接受,而且还会被津津有味、回味无穷的接受。[吴松全,赫彦明.人生导师角色追求:辅导员队伍建设必由之路[J].思想教育研究,2007(12):15.]载体选择的形式主要考虑技能竞赛项目、平时的交流、集体活动等,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引导学生,做到润物无声,形成专任教师、管理干部、导师、辅导员四支更为精细化的学生工作队伍,从而有利于学生在学业、心理、生活、就业等各方面健康成长。
实施导师制育人模式的尝试和探索,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式。笔者所在院校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导师制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效。一方面形成了专任教师、管理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等全员参与学生管理的良好局面,促进了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另一方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受导学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国家级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就业质量高。但在推行导师制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重视。
1.导师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由于受导学生专业、特点、基本情况等各不相同,导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各有特色,侧重点不尽相同,对导师制的效果缺乏硬性的衡量标准,单纯依靠导师个人素质推进导师制工作的落实,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不能单纯以受导学生取得的成绩为考核量化标准,建议采用定性考核为主、定量考核为辅的评价方式,通过职能部门平时的监督考核及学生评价,综合各方面因素,给出考评结果。
2.对导师制的思想认识需进一步统一
导师制是一项系统工作,牵扯面广,涉及学生多,要求高职院校从领导到教职工给予足够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从政策到资金充分保证导师制的顺利推进。
3.受导学生的跟踪导航机制需要及时确立
本着“发展性、个性化、人本化、渐进性、保密性”五项基本原则,建立受导学生的长效跟踪导航机制,避免以一年级学生导航为主,工作随年级增长而逐渐递减的现象。应随着年级增长,加深师生了解,逐步确立重点辅导对象,跟踪服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真正无愧于导师的称号。
实施导师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导师制育人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进程。
有关高职教育导师制实践与创新的文章
“导师制能够解决目前高职中普遍存在的师生分离问题,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水平的提升。由于教师担任学生导师的工作任务也将是教师任务考核的内容之一,因此教师担任导师不会因工作任务大而影响对学生指导的质量。辅导员的工作十分繁杂,他们不但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完成院系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事务。......
2023-10-08
学生随年龄而动、随社会而动、随环境而动,但主要还是随“导师”作用而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多表现为“心育”,改变自己的心态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是新时期我校“导师”的重要职责。“导师”要尊重、鼓励、欣赏学生的各种积极情感,以自身的激情来唤起学生的激情。(三)由“限制型”走向“发展型”“导师制”管理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发展,要善于拓展学生的潜能。......
2023-10-08
教师间的合作专业发展是一种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它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关注教师的文化、社群、合作和背景等因素。其中合作的教师文化是最为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学校在制度和管理上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期通过这种革新,帮助导师提高教师素养,提升专业能力,形成教师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切实搞好教师合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推进导师制的实施。......
2023-10-08
这种模式是高职院校导师制的最佳模式。而高职院校的师生比现状无疑给导师制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必须体现出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
2023-10-08
与现有高职导师制相比,“导师+项目+团队”模式存在三个差异化特征:第一,导师的导向性更加明确。(三)“导师+项目+团队”模式的成效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在农业科学研究院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高职院校,是浙江省高职农类专业最多、学生最多的院校,现有教师500余人,学生6000余人,能选派优秀教师充当导师,“导师+项目+团队”模式能得以充分实施。推行“导师+项目+团队”模式五年来,成效明显。......
2023-10-08
同时,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及时地掌握企业所需,为教学改革提供一手资料;经过企业实践,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任职,并能迅速的适应工作,这样既节省了企业招聘、员工培训的投入,也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拓宽了有效渠道。......
2023-10-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