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行专业导师制还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第一,制定高职高专导师制实施的具体办法,免于使导师制流于形式。......
2023-10-08
传统的班级管理主要表现在以教师为中心,轻视甚至忽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导师制下的导师班团,是传统学校班级的一个有利补充。在导师班里,由于每位导师导学人数有限,所以有时间和精力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情感体验。如果说,班主任管理强调教育的共性,导师制下的班级管理则更多地关注同学的个别差异,是真正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学校可以感觉到导师制下的班级管理更加注重在细节处对学生情感上的关怀;注重学生的自主化管理;注重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管理。
一、注重细节的情感化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们对教师冷若冰霜不动感情的态度和冗长的说教,对教师总是想站得比孩子们高一头,而不为他们事情动心的态度是从来不谅解的。”爱的情感犹如师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又如涓涓细流进入学生的心田;它像一场春雨,能滋润干枯的荒漠,萌发一片绿洲。感情上的沟通是实现师生之间思想沟通与碰撞的“纽带”。
情感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的班级管理的模式,是师生在交往、交流和磨合中形成的一种人性化的班级运行方式。通过“情感化”管理,把制度化“物”的尺寸转变为师生自觉的“情”的尺度,让一切基础管理制度和规范内化为师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学生对教师是否尊敬和信赖往往是靠学生的主观判断和情感体验来决定的。导师制下的导师正是通过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体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情感投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心和爱护着他们。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抓住一个细节,给予激励,胜过万语千言,教育的艺术就体现在敏锐地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如果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细节被注意、被发觉,那么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美丽、更迷人。发现亲近学生并非易事。亲近,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真正感到可亲可敬,这是一种如同父母对子女的关怀爱抚那样的爱,它会赢得学生的感情,是做好老师工作的前提。关注学生的动态,关注学生的变化,及时了解原因,帮助他们早日渡过难关,师生感情也会“随风潜入夜”,班集体自然更加和谐、更加团结、更加健康。孩子毕竟是孩子,免不了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不能用严厉的批评、叫家长来校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压服这些屡教不改的“差生”,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只要你捧着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你会发现,所谓的“差生”,并不是顽石一块,他们会慢慢变聪明,会慢慢进步。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宽容学生、还必须尊重学生。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尚显稚嫩的心灵,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想法,以及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充分尊重、相信学生,是师爱的表现。当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信任时,他们也会自然加深对老师的信任。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志它。”学校要避免空洞乏味的说教,就要善于迂回包抄,善于举例。学校在适当时机的一次含蓄的提醒、一句意味深长的名言、一个深刻的故事、一次有正面交锋的思想碰撞,就能使他们有所感悟,从而能自我反省,及时改正。所以,学校也要善于洞察生活,积累一切教育资源,以期导出学生们的精彩人生。作为一名导师,我们常常思考,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帮助我的学生。对于语、数、外可能还不如学生学得深,不好瞎谈。于是,首先要想办法走进学生的内心,先和他成为朋友,了解他学习上、生活中的困惑。
二、注重方法的自主性管理
学生自主性管理是管理学在学校教育领域的运用与具体体现,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管理,是指管理者为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计划、实施、总结等过程,有意识地对人力、物力、时间、空间和信息,协调、综合而实现目标的过程。学生自主性管理是素质教育理论在班级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实施学生自主性管理,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需求,它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潜能、展示学生个性与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发展。(www.chuimin.cn)
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主动性学习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学校的主要工作职责。作为导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从“学会”转化为“会学”,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到“主动摄取知识”是导学的重要任务。导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主动学习过程也可以看作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和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其内容包括相互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励、互为师生等。同时,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努力实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之间的形态转换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导学过程中,可以提倡扩散性提问,它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学生独创的见解,注重学生主体思维过程的展开,以深化学生的思维。
通过反复实践,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技能,探索方法,尝试生疑,在此基础上自行独立判断自己对量化项事务的掌握情况,以产生独创成功的快感,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三、注重差异的个性化管理
走向个性化管理就是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继承式的教育走向发散的、创新的教育观念;从以各个学科为主走向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从教会学生做事走向教学生做人和做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个性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健康和谐的发展。个性化教育主张教育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特长和爱好加以引导,促使个体和谐完美地发展。
由学生轮流设计并主持一堂游戏导学课,学生们敢于接受挑战,并能相互合作,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互动,乐在其中,寓教于乐,是导学课堂管理模式的一种大胆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如责任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合作、协调能力的培养等。
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因此学校不能像加工厂,只生产规格一致,整齐划一的产品,而是要培养适合社会所需要的具有个性化的方方面面的人才,这就需要学校的悉心教育,需要教师同样具有“个性”,不能只做传统意义上的“园丁”。个性化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更不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而关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个性化管理主要是为了适合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的主要障碍是代价高。但是,小规模地给在常规课下有学习问题的学生提供成人个别辅导还是可行的,尤其是在导师制这种小班化教学情境下。
有关高职教育导师制实践与创新的文章
“导师制能够解决目前高职中普遍存在的师生分离问题,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水平的提升。由于教师担任学生导师的工作任务也将是教师任务考核的内容之一,因此教师担任导师不会因工作任务大而影响对学生指导的质量。辅导员的工作十分繁杂,他们不但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完成院系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事务。......
2023-10-08
此时研究主要对导师制的内涵、制度、类型、演变、实施、案例、监督与评价等内容进行科学的界定与分析,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导师制研究成果样本文献的系统的统一检索,总计得到相关的关键词118个共7326频次,为保证研究的精密度,以下筛选频次前20位的热点关键词进行分析。......
2023-10-08
学生随年龄而动、随社会而动、随环境而动,但主要还是随“导师”作用而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多表现为“心育”,改变自己的心态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是新时期我校“导师”的重要职责。“导师”要尊重、鼓励、欣赏学生的各种积极情感,以自身的激情来唤起学生的激情。(三)由“限制型”走向“发展型”“导师制”管理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发展,要善于拓展学生的潜能。......
2023-10-08
传统的班委会组织形式是“四套班子”,即少先队中队委、小队委、课代表、小组长,这四套班子是班级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模范作用对班级管理的成效至关重要。如果是在大班,这四套班子在班级管理、学习管理中,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班干部在起一定的作用,可是在我们小班,这些学生却占了大部分额度。实施小班化教育,首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2024-04-24
这种模式是高职院校导师制的最佳模式。而高职院校的师生比现状无疑给导师制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必须体现出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
2023-10-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