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研究主要对导师制的内涵、制度、类型、演变、实施、案例、监督与评价等内容进行科学的界定与分析,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导师制研究成果样本文献的系统的统一检索,总计得到相关的关键词118个共7326频次,为保证研究的精密度,以下筛选频次前20位的热点关键词进行分析。......
2023-10-08
一、“全程导师制”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医学类专业的特殊性,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非常高,所以医学类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端型的技术类复合人才,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见创新职业教育育人机制,加大校企合作,提升医学类人才培养质量,是医学类职业院校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探索“全程导师制”,能够更好地实现了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育人理念,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管理中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导师制无疑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全程导师制”,以学生为本、校企合作的理念更加深入,以全程化指导、全方位的服务,不断夯实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培养医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使其健康成长成才,提升高校育人的科学化水平,其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医学类职业院校培养的医学生大多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才培养质量也关系到我国基本医疗水平,这就决定了在医学类职业院校不能只釆用职业院校通用的教育管理模式,“全程导师制”或是适合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
(一)全程导师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不成熟
“导师制”在高职高专院校发展时间较短,目前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一种公认的、权威的、可以在全国推广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高校中实行专科生导师制的较多,但大都局限在学业导师,“全程导师制”的不多,尤其在医学院校,由于受医院工作时间长、学生课程多等条件的限制,实施专科生培养的“全程导师制”更加稀缺。在职业医学院校实行专科培养的学业导师制可以说既是创新,也是突破。
2.师生比例失调
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加。辅导员老师要带近200名学生,思想教育的个性化辅导难度大;教研教师受体制的限制,教师数量相对学生数有缺口,且教师课时和科研任务繁重;医疗机构工作的医生工作时间长,时间不固定,精神压力大。由于师生比例失调,医学类院校在推行导师制过程中,往往要由一名导师指导五六十名学生,甚至更多。
(二)职业院校“全程导师制”在医学类专业的构建模式
职业院校的学制为3年,医学学生要经历角色转换的适应期、自主管理的学习期和向医务工作者的转换期。“全程导师制”的构成由以专职辅导员为骨干力量的学生事务导师,以教科研教师为重要力量的学生学业导师,以医务工作者为突出力量的学生职业导师。“三导师制”强调的是由校内和校外3名导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的全过程,校内的成长导师和专业导师注重德育和学术指导,而校外的企业导师则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3位导师联合实行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导师辅导采取团体指导与单一指导相结合、思想教育和专业指导相结合、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相结合、兴趣爱好与专业素养相结合的引导原则,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角色转换的特点,形成全程化的“三导师”管理模式。
(三)“全程导师制”在医学类专业的实践路径
1.成立独立的导师管理机构
独立的导师管理机构,能够有效地组织、规划、实施、验收相关的工作,解决“三导师”的管理问题。特别是加强导师的选聘和培养工作,让导师们了解相关的工作职责、主要任务和相互协作等,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理论水平和教育管理能力,培养一批能上能下的“导师人才信息库”。
2.建章立制
分别制定了《学生事务导师制管理办法(试行)》《学生职业导师制管理办法(试行)》《学生学业导师制实管理办法(试行)》《深化校企合作工作指导意见》等制度,明确的各项工作职责,完善“三导师”考核评价机制,为“全程导师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3.建立校企合作新模式
以深度校企合作为基础,聘用学生实习的医疗单位的专业医疗人员担任学生职业导师,创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深度研究实习期间人才培养方法,既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又有利于医院的规范性管理。
(四)“全程导师制”在医学类专业的实施效果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思想教育的主力军,了解学生的各种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爱生活、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2.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
进入高职院校成为一名大学生,学生要面对全新的环境、全新的身份和全新的要求,要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专业、认识自己,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必须进行学业发展的引导。通过全程导师制的实施,每位学生校内的教科研专职导师,要在辅导员工作的配合下,充分发挥辅导学生学习功能,通过入学第一节的专业介绍、学习型社团的学业活动、学长的交流学习心得等,指导学生自己制定符合本人特点的“学业发展计划”,从“如何学、怎样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向学、好学、乐学。
3.夯实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职业定位
大部分学生进入高校,选择医学专业前,不是非常了解并热爱医学专业,尤其是医学专业枯燥的学习内容和全新的知识内容,让医学生很难进入医生的角色,坚定漫长的学医之路。通过全程导师制的实施,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导师发挥了强大的“导业”功能,在辅导员的配合下,让学生由一名大学生向医务工作者角色进行转换,解决学生“专科医学的职业发展方向、自己能力是否能胜任医务岗位要求”等职业困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定位。
通过“全程导师制”的实践,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强化,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得到提高;辅导员的育人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不断增强;校院合作和医生的导学水平显著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受到学生、家长和医院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
职业院校以“全程导师制”为切入点,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辅导员、教科研教师、医务工作者共同引领,创新了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了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全程导师制下药学实验课程改革
药学是基于医学和化学的一门自然科学,其目的是培养能够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质控、管理及应用等多方面工作的高水平专业技术性人才。因而天然要求药学学生具有较强“三基”、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创新意识,因而对药学本科实验教学的水平与质量提出较高要求。
(一)当前的实验课程体系
药学是基于实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学科,因而其课程体系构成中实验为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我校培养方案中,将药学专业课程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其中,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有药用无机化学、药用物理化学、药用有机化学、药用分析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以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物毒理学、药剂学以及天然药物化学等,学生需经过论文答辩方能毕业。
相比临床医学专业,药学实验所占比例较大,因而实验内容设置呈现传统化。选定统编实验教材,确定统一的实验内容,通过统一的实验讲授和演示让学员明确学习过程,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并将其结果以实验报告形式呈现给教师。标准化的操作,简化了实验准备工作,保障了实验的成功率,对学员的基本操作能力起到了一定训练作用。
然而,我校药学专业新办不久,师资、实验设备和场所均较为有限,不能满足学生毕业答辩的需求。基于实际教学条件,我校一方面对多个课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另一方面对药学专业实施了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的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通过导师制来补充实验教学之不足,同时也解决了学生论文答辩的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
药学专业各实验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1)实验内容呆板陈旧,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没有选择的机会和创新思维的必要。
(2)实验教学过程传统,从实验的项目、实验的讲义、实验的教授,直到实验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均为教师负责全程指导、规范,学生仅是按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机械性劳动。
(3)各实验课程各自为战,实验内容、操作技术等衔接缺乏,整体渗透交叉缺乏。
(4)对实验教学成果评价不规范。目前评价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依据是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学生不认真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教师也简单以撰写完整性、整洁性为主要评判依据。
验证性实验、低水平重复性实验数量过多;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为默默按照老师安排进行实验操作,很少提出个人见解,积极性主动性实验兴趣均不高;实验报告普遍存在抄袭、敷衍现象。因此,经典的实验不利于训练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和实验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www.chuimin.cn)
(三)建立新型实验课程体系
为满足现代药学发展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仔细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探讨了解决问题的一点办法:
(1)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学生实施全程导师制,有一定的科研认识,经过了一定科研操作培训、通过学科基础课程实验培训。因此,应该删减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试验。通过学生自行设计、集中实验验证,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科研思维、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学习兴趣。
(2)设置药学综合实验课程。根据学科之间的联系,将药学实验分为天然产物模块、药物分析模块、药物活性基础模块、药剂学模块、药物合成模块。以药用无机化学实验、药用有机化学实验、药用分析化学实验、药用植物学实验作为基础实验训练。在此基础上,构建药学综合实验课程,根据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按“显微鉴定→提取→分析→活性研究→合成/剂型”的顺序完成各项任务,从而达到综合性训练、多学科知识点交叉运用的目的。
(3)开设仿真虚拟实验。随着对药学学生教育教学水平要求的逐步提高,实验教学越来越规范化,很多院校均建设有GMP实训车间。然而,其建设、维持费用高昂,性价比较低。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虚拟仿真(Virtual Reality,VR)能够逼真的效果、情景化的教学、交互式的学习方法、较低的实训成本及风险,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日趋重要。目前,中药资源、药效学评价、药剂制备等多学科均有相应的虚拟仿真实验方案可供选择。
总之,随着药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对药学实验教学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改革要求。开设更加具有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课程体系,必将成为未来药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更新教育理念思维、建立新型药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代需求的、具备较强创新意识、较高综合素质、能胜任多项工作的药学专业技术人才。
三、“全程导师制”在医药类高职院校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医药类高职院校是我国比较重要的医学教学机构。根据我国教育部规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较宽的知识面及较高的素质。传统教学方法虽然能满足学生的基本教学需要,但是教学质量不够理想,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较低,并不符合培养综合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全程导师制”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研究表明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和教学质量,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作用。为了考察“全程导师制”教学方法在医药类高职院校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这里以某医药类高职院校的106名本科实习生为对象进行了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某医药类高职院校本科实习生106名(研究时段为2015年9月—2016年6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人,男性26人、女性27人,年龄19~24岁,平均(21.2±2.1)岁;观察组53人,男性27人、女性26人,年龄18~25岁,平均(21.2±2.0)岁。所有研究对象轮转科室及带教教师均进行统一安排。
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本组学生根据学校实习教学计划及实习单位情况安排带教教师,并按常规流程进行带教,实习教学结束后由学校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进行统一评价,考核。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导师制”教学方法:
(1)导师资格要求——由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确定导师人选,其必须具有较强的临床业务能力,具备3年以上的带教经验,教学成绩评定为良好以上。
(2)教学实施——每一位导师负责1~2名学生的整个实习教学过程,并且在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持续跟进和监督,适时利用面对面交谈以及电子邮件、QQ或微信等网络通信工具同学生进行交流,提供辅导,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协助学生塑造和发展个性。同时,学校根据学生的专业建立QQ群,为其提供涉及多种群体的交流平台;每个月定期组织会议,让导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给予反馈,并交流不同导师的教学经验,以便及时解决教学相关的问题。
(3)考核评价——在实施带教计划的同时,根据带教的目的和要求,至少每月进行2次测评,同时,每月批阅学生的实习周记并给予全方位指导。
3.评价指标
(1)考核指标。实习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笔试考核,考核指标包括自主学习能力(20分)、综合运用能力(20分)、沟通能力(20分)、自主判断能力(20分)和思考解决问题能力(20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2)教学质量。实习教学结束后观察两组学生中实践能力强、应变能力好、关心体贴患者、学习状况佳的人数及比例,比例越高反映教学质量越好。
(3)学生的满意度。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包括课程安排情况、教师教学情况、学习效果体会等方面)就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100分,得分≥90分为很满意,得分在70~<90分为较满意,得分<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很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学生实习教学结束后的考核指标得分比较
观察组学生实习教学结束后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判断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等考核指标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详见表5-1。
表5-1 两组学生实习教学结束后的考核指标得分比较
2.两组学生实习教学结束后的教学质量比较
观察组学生实习教学结束后反映教学质量的实践能力强、应变能力好、关心体贴患者、学习状况佳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3.两组学生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三)全程导师制的应用效果
1.“全程导师制”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近年来,“全程导师制”教学方法在医药类高职院校教学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全程导师制”教学方法能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思想、学习状况等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充分挖掘教学中涉及的一些隐性知识,并能根据每一位学生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以更好地适应其学习需求,从而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本研究中,观察组学生实习教学结束后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判断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等考核指标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也证明该教学方法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全程导师制”是导师对于少数学生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贯穿于学生带教全过程,体现了“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能充分激发其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因材施教,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研究中,观察组学生实习教学结束后反映教学质量的实践能力强、应变能力好、关心体贴患者、学习状况佳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该教学方法的应用确能提升教学质量。
2.“全程导师制”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全程导师制”教学方法的实施能让导师更好地言传身教,不断强化榜样作用,并通过多种途径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在研究中,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该教学方法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满意度。
医药类高职院校实习教学中在常规教学方法基础上实施“全程导师制”教学方法效果理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满意度。
有关高职教育导师制实践与创新的文章
此时研究主要对导师制的内涵、制度、类型、演变、实施、案例、监督与评价等内容进行科学的界定与分析,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导师制研究成果样本文献的系统的统一检索,总计得到相关的关键词118个共7326频次,为保证研究的精密度,以下筛选频次前20位的热点关键词进行分析。......
2023-10-08
“导师制能够解决目前高职中普遍存在的师生分离问题,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水平的提升。由于教师担任学生导师的工作任务也将是教师任务考核的内容之一,因此教师担任导师不会因工作任务大而影响对学生指导的质量。辅导员的工作十分繁杂,他们不但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完成院系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事务。......
2023-10-08
较之《世界教育辞典》中对于导师制的定义,导师在职责方面的规定变得更加清晰、具体。《世界教育辞典》对导师制的解释有以下三种:大学中特别是研究员和讲师,在学生宿舍或讨论会上对学生进行辅导,鼓励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制度;通过工人协会、大学扩展运动等实施成人教育,有专门教师按各班、各计划指导政治者研究的制度;受聘的“私人教师”或“家庭教师”指导学生的制度。......
2023-10-08
同时,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及时地掌握企业所需,为教学改革提供一手资料;经过企业实践,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任职,并能迅速的适应工作,这样既节省了企业招聘、员工培训的投入,也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拓宽了有效渠道。......
2023-10-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