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职导师制实践与创新:感知实践教学成果

高职导师制实践与创新:感知实践教学成果

【摘要】:为实现因材施教,导师会不断完善自身,不断寻求创新,导师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导师在感知实践教学方面的创新能力。

一、导师制与感知实践教学

我们施行导师制的目的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能更快融入社会。感知实践教学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实物、模型、多媒体等进行辅助教学时,融合应用感知产生与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全面感知。高职学生属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专业认知能力不足,个体差异较大的一个群体,在感知实践教学活动中,专业实践教学多采用集中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与学生是一对多的关系,很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长期地、持续性地、系统化地专业指导。在导师正确地、持续性地引导下,极大地激发了高职学生在感知实践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对学生个人的自我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提升了感知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

二、在感知实践教学中实施导师制的意义

导师的工作主要是在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地给予引导,因此在感知实践教学中实施导师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与学生的经常性沟通,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学生与导师之间从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发展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导师对于指导的学生出现的学习、生活甚至心理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介入,促进了学生管理工作的便利性。其次,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导师提升了自身的指导水平,增强了自身的学习能力。为实现因材施教,导师会不断完善自身,不断寻求创新,导师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导师在感知实践教学方面的创新能力。导师的创新能力增强,也会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第三,增强了学生专业感知的实践能力。由于导师在感知实践教学中的专业性指导,解决了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困惑,使学生专业学习的效果更好,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率的提升会激发学生更浓的学习兴趣,学生会在感知实践能力训练中投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最后,提升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学生在与导师的频繁接触中,受到导师个人品德以及人格魅力的影响,自身的品德修养也会相应地得到提升,进而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导师制的实施与成效(www.chuimin.cn)

导师制在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开始实施,我们采用全员参与,全员分配的方式,即所有教师都作为导师参与导师制,所有学生都分配有导师进行指导。以三年为一个实施周期,导师从学生入学之后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地给予帮助,主要从专业角度给予学习方面的引导,重点培养学生感知实践方面的能力。导师制的实施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学生对导师进行选择。新生入学之后,召开大会,介绍导师。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系网站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进行初步的选择,统计学生的导师选择情况,并进行相应调配,一名教师对应一个年级的3~5名学生。第二步,指导过程。确认导师以及相对应的指导学生之后,导师和学生每周会面一次,其间学生可以通过电话、QQ、邮件等多种方式与导师进行联系。部分学生将会进入导师的项目组,进行学习与感知实践锻炼。这其中要求学生对每一周的学习与生活进行总结,并制定下一周的学习计划,同时要求导师对学生感知实践能力的指导进行记录,以便于持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第三步,管理与考核。成立了“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由系领导及各教研室主任担任小组成员,每学期末量化考核导师工作,分值采用百分制,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参考指标之一。导师量化考核由日常指导、学生评价、教研室评价、感知实践教学指导效果四部分组成。

根据专业特点以及感知实践教学的环境,把学生分为了三个大组,其中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作为一个大组,由导师带队参与软件项目的感知实践,同时参加每年的相应软件项目比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一个大组,由导师带队参与学院的网络技术服务,同时参加每年的高职技能比赛;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作为一个大组,由导师带队参与宣传栏平面设计和网站制作的实践,同时参加每年的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

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开始实施至今,已经历了十几年,但在高职院校或是本科院校中实施导师制院校占的比例还很低。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导师制的实施不甚理解,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活应该是自由自在的,不应该受到导师那么多的管束;少部分教师认为导师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独立性;同时我们在制度的制定上还缺乏对导师相应的激励制度,导师工作基本靠自觉,影响了导师的积极性。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施导师制的过程中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才能保证导师制在今后顺利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