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研究主要对导师制的内涵、制度、类型、演变、实施、案例、监督与评价等内容进行科学的界定与分析,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导师制研究成果样本文献的系统的统一检索,总计得到相关的关键词118个共7326频次,为保证研究的精密度,以下筛选频次前20位的热点关键词进行分析。......
2023-10-08
一、导师制的概念
《实用教育大辞典》从始发时间、指导人数、职责等方面做出了如下定义: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高校,它是一种关于教育和训练学生的制度。就人数来说,一般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为4至10人,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在教育、行为和生活方面的指导。较之《世界教育辞典》中对于导师制的定义,导师在职责方面的规定变得更加清晰、具体。《世界教育辞典》对导师制的解释有以下三种:(1)大学中特别是研究员和讲师,在学生宿舍或讨论会上对学生进行辅导,鼓励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制度;(2)通过工人协会、大学扩展运动等实施成人教育,有专门教师按各班、各计划指导政治者研究的制度;(3)受聘的“私人教师”或“家庭教师”指导学生的制度。
导师制是一种在正规教学方式以外实行的,集教学、生活、辅导等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教学制度。如果将学校常规的必修和选修课程视为第一课堂,导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指导则可视为第二课堂。
二、导师制研究问题的提出的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从1991年独立设置至今,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历程,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早在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颁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也明确规定,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同属于教育的第五层次,两者是现代高等教育结构中两个基本的、相平等的类型。2010年国家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其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为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质量,教育者在教学师资、专业设计、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职院校的生源复杂,学生管理工作成为其一个较大的难题。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多采用班主任制和专职辅导员制两种模式。就高职院校班主任模式而言,多数院校还是沿革了中学的传统管理模式,每个班级安排一个班主任,每个班主任管理的人数大致在30到50人。班主任的工作包括学生日常常规管理、学生专业学习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等方面的辅导。从表面上看,班主任的工作可以照顾到学生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的方方面面,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究其原因是:(一)学生管理工作所触及的事物非常琐碎,要求管理者必须耐心且细致的解决;(二)多数班主任的工作除了担任课程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一些科研任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常常会因工作压力过大和精力有限而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就高职辅导员而言,他们往往是按照专业类别划分管理具体系(部)的某一专业的学生或者是按照年级的划分管理具体系(部)某一年级的学生,负责管理的学生数量较大,人数一般在100到200人左右。他们主要负责有关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养等方面的辅导,而辅导员多数是由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所担任,由于专业知识有限,很难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及职业定位等方面的教育实施有效的辅导。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班主任模式还是辅导员模式,都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且有效的指导。
为此,许多高职院校根据教育部于2004年12月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即“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的服务”的相关指示,开始纷纷效仿本科院校实施导师制。
高职导师制是当前高职院校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高职教育机制的重大创新,它的提出是应高职学生的发展要求和发展特点而提出的。就高职学生的发展要求而言,它与高等教育中实施的导师制有所不同,本科阶段导师主要负责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研究生阶段导师则主要针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而高职导师是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高职学院的导师是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由专业过硬、品学兼优的教师所担任,它能就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思想、生活和学习上给予有效指导。(www.chuimin.cn)
在高职导师制的实际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按照其发展的不同改革需求,实施了不同形式的高职导师制,例如,有的高职院校为了对宿舍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实行了高职宿舍导师制;有的高职院校为了加强对特长生的教育,实行了高职特长生导师制,还有的高职院校为了改善已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实行了高职院校班导师制。就高职班导师制而言,其管理模式不同于以往的辅导员和班主任管理模式,它是指高职院校专门为各班配备一位学历层次更高、专业指导性更强的骨干教师,他们将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对学生的学习规划、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和职业定位等方面进行专业辅导。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高职导师制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方面的一种新尝试。由于高职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的特殊性,高职导师制按照高职学生的现实发展需要,演化出了诸如高职宿舍导师制、高职特长生导师制和高职班级导师制等多种形式的导师制,这些不同形式的高职导师制的实施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高职班级导师制是众多高职导师制形式中的一种,它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既包括帮助学生适应高职院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涉及对学生三观的积极引导。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教育方面,班导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这种指导能够帮助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学生,勇敢面对,积极改正,其结果表面上看是学习成绩和生活适应性的提升,实质上是学生自我认知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方面,班导师通过轻松自由的交流氛围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班导师传递的积极思想,在这种平等、宽松的交流方式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从高职导师制的理论研究方面而言,研究者较少就高职导师制的某一具体实施形式,进行深入讨论和系统研究。本研究就高职院校班导师制的实施与优化问题,展开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旨在开拓高职导师制的研究视角,丰富高职导师制的研究内容。
(二)实践意义
以往关于高职导师制的研究多是从宏观层面进行研究,对于高职院校的具体实践活动借鉴意义较少。本研究化抽象为具体,重点研究高职院校班导师制这一具体形式,通过对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班级导师制实施现状的调查,总结高职院校班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对班导师制实施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不仅为调查院校未来班级导师制的发展提供了助力,还为其他职业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有关高职教育导师制实践与创新的文章
此时研究主要对导师制的内涵、制度、类型、演变、实施、案例、监督与评价等内容进行科学的界定与分析,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导师制研究成果样本文献的系统的统一检索,总计得到相关的关键词118个共7326频次,为保证研究的精密度,以下筛选频次前20位的热点关键词进行分析。......
2023-10-08
“导师制能够解决目前高职中普遍存在的师生分离问题,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水平的提升。由于教师担任学生导师的工作任务也将是教师任务考核的内容之一,因此教师担任导师不会因工作任务大而影响对学生指导的质量。辅导员的工作十分繁杂,他们不但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完成院系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事务。......
2023-10-08
同时,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及时地掌握企业所需,为教学改革提供一手资料;经过企业实践,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任职,并能迅速的适应工作,这样既节省了企业招聘、员工培训的投入,也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拓宽了有效渠道。......
2023-10-08
学生随年龄而动、随社会而动、随环境而动,但主要还是随“导师”作用而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多表现为“心育”,改变自己的心态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是新时期我校“导师”的重要职责。“导师”要尊重、鼓励、欣赏学生的各种积极情感,以自身的激情来唤起学生的激情。(三)由“限制型”走向“发展型”“导师制”管理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发展,要善于拓展学生的潜能。......
2023-10-08
教师间的合作专业发展是一种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它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关注教师的文化、社群、合作和背景等因素。其中合作的教师文化是最为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学校在制度和管理上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期通过这种革新,帮助导师提高教师素养,提升专业能力,形成教师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切实搞好教师合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推进导师制的实施。......
2023-10-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