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北洋大学在抗日战争流亡-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北洋大学在抗日战争流亡-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摘要】:七月二十八日天津被日军攻占,北洋大学决定全校西迁。北洋大学迁至西安后,与北平大学及北平师范大学合并,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各地北洋校友以母校等于已被消灭,纷纷向重庆教育部争议,主张恢复北洋大学。是即北洋大学之三十六年班。一九四六年春教育部移回南京,令准北洋大学复校。早于一九三六年春,北洋大学因华北日寇压迫日急,曾拟在西安设立北洋大学西京分院,备作万一之退步。

(一九三七——一九四五年)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军在芦沟桥开了侵略战争的第一枪,李书田亲去南京研究对策,校务临时由土木工程教授张含英暂摄。七月二十八日天津被日军攻占,北洋大学决定全校西迁。

北洋大学迁至西安后,与北平大学及北平师范大学合并,组成西安临时大学。一九三八年三月西安临时大学奉令改为西北联合大学,包括工、医、法、师范四科。同年九月西北联合大学内包括以北洋大学的工科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及私立河南焦作工学院合并,组成西北工学院,教育部长陈立夫令交李书田负责组织。由于教育部内部派系之争和李书田的骄妄,影响到组织工作的进行。一九三八年底太原失守,西北局势顿见紧张,西北工学院南迁汉中,在秦岭之南陕西城固县古路坝地方一个天主教堂内开课。

自一九三七年西迁后,北洋大学的名称一再混入形形色色的大学之内,虽师生具在,北洋二字表面已见不到。各地北洋校友以母校等于已被消灭,纷纷向重庆教育部争议,主张恢复北洋大学。因校友中不少人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声誉,同时有些人在国民党反动政府中占有高位,故教育部对这些人的呼声不得不予以考虑。

一九三九至一九四一的两年,大多数北洋的教职员如刘锡瑛、王董豪等留在城固,李书田因当时处境不顺,带领一些教职员,如魏寿昆、邰光谋等和一部分学生南奔,企图在西南重建一个正牌的北洋大学。后因所谋未遂,又勉强在西康省西昌县开办一个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聊以自慰。但李书田仍念念不忘恢复北洋大学,恰巧一九四一年秋中国工程师学会及各专门工程师学会在贵阳举行联合年会,其中主要之主持人多为北洋校友,李书田借此机会发起在贵阳举行北洋校友临时大会。会中一致主张复校。校友们并从各方面向教育部要求和催促。无奈当时战局紧张,教育部回电只是敷衍。校友会当即推出曾养甫、茅以升、李书田、孙越崎等向各地校友捐款,一面筹设私立之北洋大学,一面仍向教育部催请复校。(www.chuimin.cn)

一九四三年春,教育部在北洋校友的压力下作出决定,改浙江省立英士大学为国立,将其中之工学院划出,以此为基础,听任与北洋大学有关人等自行设法,重新设立北洋工学院。

经各地校友捐资协助,于一九四三年夏择定浙江省南部泰顺县的百丈口镇为校址,即在此数百户居民的偏僻小镇之外借用飞云江畔一些旧民房及仓库,招入新生一百二十人,分为土木工程、电机化工三系开课。是即北洋大学之三十六年班。三十六年班在极度艰难的环境里,勉强完成第一学年学业。同年冬当该班第一学期结束时,学校竟为军警袭击,师生黑夜奔逃数十里,同学且有伤亡。一九四四年秋第二学年始业时,盘据金华的日寇,突然进扰丽水,逼近泰顺;翌年春另一股敌军又自闽北来犯,学校连受惊扰。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三十六年班同学几度为国内和国外敌人迫害,同学半数星散,余者在苦难中完成了第二学年。

一九四五年夏重庆教育部忽然下令将泰顺北洋工学院并入国立英士大学。全校学生大哗,对此儿戏命令拒不接受,各地校友也纷纷责问教育部,为同学作声援。教育部乱命虽被暂时遏止,但英士大学则径行派员接收。同年八月日寇投降后,交通反而梗塞,北洋在泰顺无法存在,北洋临时投附迁往永嘉之英士大学一年,完成了第三学年。一九四六年春教育部移回南京,令准北洋大学复校。三十六年班连同途中收容的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学生共得六十五人,北上投入天津西沽母校怀抱,开始第四学年。

早于一九三六年春,北洋大学因华北日寇压迫日急,曾拟在西安设立北洋大学西京分院,备作万一之退步。经先后主陕之邵力子、蒋鼎文大力协助,拨赠空地,准备开工,值芦沟变起,事遂搁置。一九三九年原北洋工学院院长李书田负气离陕,在西康贵州耽延四年,又于一九四三年重回西安。但此时北洋已在泰顺复校,李书田不得不承认泰顺北洋为正统,遂于一九四四年春,请准教育部,致力于西京分院之实现。同年十月西京分院招入新生一百〇八名,分为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两班,师生奋力于一九四五年夏完成了第一学年。不料教育部忽又不准西京分院存在,严令并入西北工学院。分院同学起而护校,各地校友对教育部此举也表示愤慨,要求收回成命。正纷争间,日寇宣布投降,西京分院师生准备来津参加渴望的复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