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北洋大学五四运动: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北洋大学五四运动: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摘要】: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后,天津学生立即响应,北洋大学学生与各大、中学学生一道,罢课游行,声援北京学生。在游行队伍中,北洋大学的队伍居于最前列。在学生“双十”大游行的主要领导人中,在反抗日本人在福州杀人事件游行中,北洋大学同学的代表都是其中的重要骨干。此外运动中的主要力量陈泮岭等又被学校开除。“五四”运动大大激发了北洋同学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思想。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后,天津学生立即响应,北洋大学学生与各大、中学学生一道,罢课游行,声援北京学生。在游行队伍中,北洋大学的队伍居于最前列。当各校学生在南开操场集合与军警发生冲突时,北洋同学为前锋。学联代表向省长曹锐请愿,要求北京政府惩办卖国贼曹汝霖,北洋代表孙毓麒(即孙越崎)又为四代表之一。北洋大学同学的活动遭到反动当局的特别注意,派警将校门封锁。此时校长赵天麟不赞成学生参加游行,并不准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为了遏止正在蓬勃发展的学生运动,赵天麟宣布提前放暑假。但人民革命的力量是无法阻挡的,暑假后北洋大学学生继续进行斗争,并积极参预学联组织和所出刊物的领导工作。在学生“双十”大游行的主要领导人中,在反抗日本人在福州杀人事件游行中,北洋大学同学的代表都是其中的重要骨干。天津最早的革命团体“觉悟社”的组织者之一是北洋矿冶工程学系的谌伊勋(即谌小岑)。次年春的大请愿北洋同学陈泮岭是游行的总队长。不幸的是当时北洋大学正处于调整科系及反对美国教员专横的风潮中,彼此牵制,削减了斗争力量。此外运动中的主要力量陈泮岭等又被学校开除。校当局并进一步串通直隶省政府停拨经费,使学校陷于停顿,破坏了学生的爱国运动。

北洋大学学生较少,参加运动的人数不如他校多,但代表们打破了学校历来的以功课压迫学生、不使参加政治性活动的手段,在运动中表现都是勇往直前的。校址孤悬市外,易被封锁,学生都住校,这些不利条件,也未难倒北洋同学的爱国热情,终于多次冲破军警的封锁,坚持参加了各项爱国活动。(www.chuimin.cn)

“五四”运动大大激发了北洋同学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思想。一九二〇年毕业的法科己班同学的思想就形成一个新旧思想的分界线。在那一班中,张曾让、鲍启元、吴南如是三个常在一起的好友,毕业后吴南如首先找到一个替苏联人当翻译的职业,不久去京执教,介绍张曾让继任他的旧职。张曾让即张太雷,在这个苏联人的启发下,思想逐步提高,随后,通过这个苏联人到了苏联,并于一九二二年在苏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共产国际的工作。一九二三年回国后曾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在汉口担任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书记,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广东省委书记,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在广东与叶剑英叶挺发动武装起义,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广州公社。他在同反动军阀斗争中牺牲了,成为后来同学的光荣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