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城市污染场地的景观化改造及再利用:东南大学毕业设计作品选集

城市污染场地的景观化改造及再利用:东南大学毕业设计作品选集

【摘要】:作为上海市总体规划21个郊野公园之一,老港郊野公园基地面积达15.3km2,意在将其打造为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后花园”,但由于其前身作为垃圾填埋场的特殊属性,将其进行景观化改造、修复与再利用拥有较大难度。

指导教师:周聪惠 杨凌晨

选题意义

城市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景观化改造与再利用实践是目前国际风景园林学科的热点议题,但在我国目前还处于设计和实践的探索阶段。城市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景观化改造与再利用工作涉及到多元化的工程技术和复杂的修复过程,使得此类课题开展需进行多学科协作,并具有周期长、难度大、投入成本高、后期维护管控要求严格等特点。因此,该类课题通常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设计教学训练价值。

选题背景

研究对象位于上海浦东新区老港镇,北连浦东国际机场,南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前身为老港垃圾填埋场,始建于1985年。作为亚洲最大的垃圾填埋场,老港垃圾填埋场承担了上海70%以上的生活垃圾。目前共有五期工程,前三期占地3.26km2,现已封场。由于未能严格防渗,一、二、三期对环境有一定的伤害。作为上海市总体规划21个郊野公园之一,老港郊野公园基地面积达15.3km2,意在将其打造为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后花园”,但由于其前身作为垃圾填埋场的特殊属性,将其进行景观化改造、修复与再利用拥有较大难度。

围绕该课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与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将东南大学跨学科的科研整合优势以及数字景观实验室的技术平台支撑与上海现代设计集团的多元化设计团队和丰富规划设计经验进行结合,以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修复治理、景观改造与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课题为载体,展开系列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教学指导工作。

教学目标及要点

1.通过课题介绍和引导,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和工作框架

2.通过参与前期工作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场地调研和分析。

3.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获得国内外相关设计实例中的有效经验,指导学生了解当前城市污染场地景观化改造、修复和再利用的相关技术、工作流程和关键点所在。

4.启发学生的修复治理和规划设计思路,激发学生开展探索性研究,提出有创造力的规划设计方案。

设计成果

一、小组共同完成成果:

1.场地背景分析与研究

2.场地空间调查与分析

3.场地污染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4.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www.chuimin.cn)

5.场地修复、改造与再利用可行性分析

6.场地修复、改造与再利用策略制定

二、个人成果:

1.总体设计:

1)总平面图,1:5000;

2)设计概念生成演绎图;

3)场地污染整治与管控专项系列图(整治策略规划图、修复措施规划图、管控分级规划图、规划整合策略图等);

4)设计策略分析图;

5)设计控制分析图(空间结构规划图、功能分区规划图、对外对内交通系统规划图、游憩项目组织图、景观风貌规划图、景观视线规划控制图、水系规划控制图等)。

2.重要节点设计(不低于4个节点):

1)重点地块总图,1:500;

2)景观修复、改造与再利用策略演绎和分析专项图;

3)地块场景透视图纸若干;

4)地块空间分析图纸若干。

基地区位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