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世时,我们聊过这段“车轮贴桥压浊浪,雨势汹汹跨乌江”的经历,他说记得是坐轮渡过的,但我清楚地记得是从桥上过的,为了这次行文准确,我上网查资料,又求助了湄潭文联主席浙大校史专家张宪忠先生,证实了1946年我们东归是从桥上过的。周西成主政期间修筑的川黔公路是桂黔滇进入重庆的唯一大动脉,交通运量十分巨大,一直到1939年前尚无桥过乌江,靠轮渡接驳。当局鉴于抗战形势,投巨资修筑了这座跨江大桥。......
2023-10-07
祖父1927年11月至1928年7月,在杭州出任浙江省军事厅学生总队第一大队(中央军校第六期第一总队步兵第二大队)上校大队长,在杭州生活工作近一年,对这个城市留有良好的印象。1944年,他让毕业于贵阳清华中学已经在贵州师范学院学习的次子陈扬铨(笔者父亲)改考国立浙江大学,以图工业救国。父亲的主系是机械系,副系是“体学”。第一次考试未取,复读一年,1945年秋被浙大录取,在浙大西迁地湄潭上课。次年秋,随浙江大学迁回杭州。父亲秉承祖父喜爱运动的性格,为篮球高手,是浙大篮球队的绝对主力。
父亲陈扬铨在浙大的求学之路十分坎坷。1949年6月,祖父与程潜将军暗中准备湖南起义,为避免白崇禧怀疑,祖父只能按照白的命令,忍痛将伯伯、父亲两家送到白崇禧控制的湘西安江。奉祖父之命,父亲休学一年,以浙大实习生身份,携家小隐蔽在安江的湖南纱厂(现在的安江纺织印染厂)。临行时,祖父给他一把手枪,嘱其用以自卫。湖南纱厂的厂长是湖南著名实业家和爱国民主人士唐伯球先生,也是参加湖南起义的主要成员,唐先生遵照祖父嘱托,将他的后代保护在此。
1949年10月20日湘西解放,我们一家脱险后,父亲开着一辆借来的轿车,翻越险峻的雪峰山,带着一家老小回到祖父身边,然后重回浙大,继续学业。1950年下半年,祖母病重,祖父率部尚在前线剿匪,已经毕业的父亲未等分配工作,就赶回长沙家中料理,1951年4月祖母去世,父亲被分配到浙江铁工厂(杭州制氧机厂的前身)工作,举家迁来杭州,直至退休。
因为祖父及家庭的特殊情况,浙江大学和竺校长给予了我父亲诸多的照顾和方便,父亲1945年秋天入学,于1950年秋天完成学业,读了五年,1951年毕业分配,可谓漫长而曲折。
我家是“外地人”,在杭州没有亲戚,马衡老师的父亲马大强伯伯与我父亲是浙大同寝室的挚友。马伯伯浙大毕业后留校任教,爸爸妈妈经常带我们兄弟姐妹去求是村马伯伯家。大人们带着两家的孩子,游览附近的植物园,严阿姨烧一桌丰盛的午餐等待着我们。我们两家的后代成了世交,至今保持着密切来往,逢年过节经常相聚(感谢蔡恒胜先生、马衡老师为本文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和修改建议)。(www.chuimin.cn)
祖父与祖母
左起马大强伯伯、笔者父母陈扬铨、彭玉琪、严征辉阿姨
[1]陈湘生:陈明仁之孙,陈扬铨之子。 杭州协和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陈明仁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历任国民革命军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军长、兵团司令官,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等职。1949年8月4日,率部在长沙起义。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陈扬铨于1945年考入浙大机械系,1949年休学一年,1950年毕业,分配至浙江铁工厂(后为杭州制氧机厂)工作。
有关重走西迁路:浙江大学西迁后代纪念文集的文章
父亲在世时,我们聊过这段“车轮贴桥压浊浪,雨势汹汹跨乌江”的经历,他说记得是坐轮渡过的,但我清楚地记得是从桥上过的,为了这次行文准确,我上网查资料,又求助了湄潭文联主席浙大校史专家张宪忠先生,证实了1946年我们东归是从桥上过的。周西成主政期间修筑的川黔公路是桂黔滇进入重庆的唯一大动脉,交通运量十分巨大,一直到1939年前尚无桥过乌江,靠轮渡接驳。当局鉴于抗战形势,投巨资修筑了这座跨江大桥。......
2023-10-07
1937年夏开始全面抗战,我们全家十口人跟随父亲执教的浙大,一段段向西南迁徙,一路上颠沛流离,终于在1940年到达遵义,1941年又转至湄潭、永兴,终于到了大后方,不再听到警报声、敌机轰炸声,我们的生活逐渐趋于安定,小孩子又可以正常上学了,湄潭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有身处世外桃源般的感觉,这就有了童年的第二段美好回忆,这平静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格外珍惜且记忆深刻。湄潭之美是自然独特的。......
2023-10-07
参加完“求是桥”揭幕仪式,寻访团一行前往浙大西迁广场,观览了纪念浙江大学西迁宜州80周年《求是缘》书画展。展品由浙江、宜州两地书画名家和书画爱好者提供。会后,宜州区政府在二楼中餐厅设宴招待全体参加纪念活动的嘉宾。晚上8点,寻访团全体赴宜州桂剧院参加“求是情·故乡行”文艺晚会。两位老人再一次代表浙大西迁后代在台上向宜州人民表示深表感谢。......
2023-10-07
2018年11月13日,我与外甥女王黎明随西迁后代群群员一行乘坐高铁经新余换乘大巴到达泰和,开始了浙大西迁第二站——泰和、吉安的寻访。由于战火蔓延,1937年12月下旬,浙大师生分别从天目山、建德出发,迁移到达吉安。但借用的吉安中学和吉安乡村师范学校的校舍不能满足浙大的办学需要。在赣江之滨泰和上田村偏僻的乡间,浙大获得了一方安定办学之地,历时八个月。......
2023-10-07
为亲身感受浙大西迁办学的环境,寻找形成我父亲这种高尚品质的外在因素,2016年11月12日晚,我和我爱人、大舅夫妇回到了我的出生地湄潭,次日一早就到文庙参观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这样我认识了茶城中学校长李远洪,他是一位对浙大怀有深厚感情的湄潭人,当他听说要送浙大一位老校友去永兴,就开车过来了。......
2023-10-07
通过数次集体寻访活动,我们感受到当年父亲求学的不易与艰难,目睹了那些西迁后代一辈子都不能忘怀的抗战时期浙大西迁的历史和人文情怀,收获满满。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这一年多来的寻访活动意义非凡,同时也真正感受到了西迁后代重温和传承浙大求是精神的执着与兄弟姐妹般的情谊。2018年6月13日,重走西迁之路的浙大后代,怀着对前辈的崇敬之情踏上了寻根之路的第一站——湄潭。......
2023-10-07
回迁复员是由学校组织进行的,永兴、湄潭的师生员工家属先要到遵义集中再分批编组,安排日期车次及同车人员,每车是师生混编以利相互照顾。次日坐长途车去遵义,汽车在山间公路转来转去,花了大半天。......
2023-10-07
因为已经在城外,就不用天天跑路躲警报,等到紧急警报时再到流溪岩躲避也来得及。我们在宜山一年多的时间里,安了三次家,几乎每天都在躲警报的惊慌中度过,至今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
2023-10-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