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竺校长送长子竺津参军抗日:浙江大学西迁后代纪念文集

竺校长送长子竺津参军抗日:浙江大学西迁后代纪念文集

【摘要】:是年不到18周岁的长子竺津执意要投考军校,报效国家,于1月17日乘船赴南昌入学。临行前,竺校长亲自给竺津拍照留念,并写上:“希文初从军廿七年一月。”竺津从军前留影预二师师长陈明仁浙大西迁期间,竺校长日理万机,他还毅然送儿子参军去抗日前线,这是大义。祖父为了提高部队素质,大量招收热血报国的知识青年,充任基层干部,其中就有竺校长的长子竺津。十四天后,竺津结束假期,即将返回部队。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进犯江浙,竺校长率浙江大学西迁,于1938年1月11日到达江西吉安。是年不到18周岁的长子竺津执意要投考军校,报效国家,于1月17日乘船赴南昌入学。竺校长1月15日的日记记载:“希文坚欲赴中央军校。余以其眼近视,于前线带领士兵不相宜,且年过幼,而该班乙级只六个月毕业,于学识方面所得无几,故不赞同其前往。……余亦不能不任希文去,但不禁泪满眶矣。”

临行前,竺校长亲自给竺津拍照留念,并写上:“希文初从军 廿七年一月。”

照片中的竺津,面带稚气,微微翘起的嘴角,显露出倔强的性格。最疼爱的长子执意奔赴战场,父亲依依不舍,权衡家国重轻,“不能不任希文去,但不禁泪满眶矣”。

竺津从军前留影(摄于1938年1月)

预二师师长陈明仁

浙大西迁期间,竺校长日理万机,他还毅然送儿子参军去抗日前线,这是大义。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预备师,简称预二师,于1938年1月,由贵州三个保安团匆忙组成,部队素质很差。是年6月25日,祖父接手预二师后的第二天,部队就开拔九江。他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抓紧训练这支“菜鸟”部队,取得成效。7月25日预二师参加了武汉会战中的九江战役,在庐山东麓阻挡住了日军波田支队的猛烈进攻。从午前鏖战至晚九点,损失官兵1849名,奉命撤至后方整补训练。祖父为了提高部队素质,大量招收热血报国的知识青年,充任基层干部,其中就有竺校长的长子竺津。

竺校长在1939年5月9日的日记中写道:“希文来函知请假四日不准。他现在衡山第二预备师无线电排为排副,该师师长陈明仁。”

在1939年10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接希文函,知渠已由第二预备师无线电排调至该师骑兵连作排长。惟该连并无马匹,只作步兵侦察队。何故调开殊不可知。似该师不久将开往前线也。”此时预二师正在松滋、宜都一带,担任长江南岸防务,已有开赴桂南前线的消息。

1940年1月初,祖父奉命率部参加桂南会战。预二师从长江南岸防务阵地,星夜驰援广西,扼守邕(南宁)宾(阳)公路西北侧山地。竺校长通过竺津来信知道了预二师的行程,“(1940年2月5日)下午接诚忘来函,内附希文(1月)二十号自宾阳寄明片,谓‘儿于柳州及迁江各上一函。迁江一天到宾阳,昨晚到的。今天搬家到乡下。此地离火线约百里或七八十里云云。今天大概是二十号吧。儿不死,有机会总上函问候大人,儿死了,就算了。谨祝福安。儿希文上’云云。读之痛心,晚作一复”。

即将上前线的儿子将生死置之度外,父亲痛心不已,令读者怆然而泪下。

竺校长在1940年2月9日的日记中写道:“得振公二月二日函,知于上月廿四日乘雷宾南车赴迁江。得浙大战地服务团之助,得至行营见总务处长曹馨标。在此始悉第二预备师之标帜为‘仁’字(师长陈明仁)。电话副参谋长俞星槎,知陈师于上月廿一过宾阳……(振公)通电话与陈明仁长谈,谓骑兵连离师部五六里,希文任通信递步哨。哨线甚长,骤难召集。又谓其现状甚好,递步哨皆后方工作,可弗念云……”

上文中所提的振公即诸葛麒,浙大校长室秘书;雷宾南是民国著名翻译家、教育家,时任广西省教育部长;曹馨标时任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总务处少将副处长;俞星槎时任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中将副参谋长。

诸葛秘书写这封信,是向竺校长汇报他1940年1月24日到迁江后了解的情况。此时预二师还未投入战斗,祖父才有时间与振公秘书电话长谈。1月28日,战斗开始,至2月6日,短短10天,满员约万人的预二师,伤亡近六千,战斗人员基本打光。所幸竺津在野战补充团服务,后撤时仅担任掩护断后的战斗,才得以死里逃生。预二师退下火线,短暂补充后,重上南宁北郊阵地,与驻守南宁的日军对峙。1940年9月,全师奉命移驻贵州黔西县及四川叙永县整补,直至1941年9月。

1941年1月26日,竺校长记载:“星期日,遵义,……接郭惠苍教官转来第二预备师师长陈明仁(子良)来函,谓堂同志(希文)锐意求学,候机当为保送,本师尚驻黔西(大定)云云。因余托郭教官致函其师陈师长,嘱保送希文来步兵学校射击班,故有此复云。”

竺校长毕竟是一个规规矩矩的知识分子,所提要求实在不高:“保送希文来步兵学校射击班。”祖父答应了:“候机当为保送。”(www.chuimin.cn)

在部队与日军对峙期间,竺津告假去重庆北碚探亲。1940年4月3日,竺校长记载:“十一点半梅偕希文来。别希文已两年有半,长得不少。壁上量之,约英尺五尺十寸余,乃得高出余七寸,度其可达六尺之高也。希文于今年十一月始满二十岁。……希文孩气一如囊时,而好问奇特怪僻之问题亦如囊时。……偕允敏、梅、希文赴北碚,至公园。”

文中的“梅”是竺校长女儿,“允敏”是他的夫人。

此时的竺津高五尺十寸(英尺),高出竺校长七寸了。但脾气未改,孩子气,好问奇特怪僻的问题。

十四天后,竺津结束假期,即将返回部队。竺校长记载:

4月17日,(自重庆至桐梓)早餐后,希文亦来。餐后偕允敏、希文上国1935渝小车,别陈士毅、次仲出发。五点半至桐梓,住招待所102号。

4月18日,星期四,(自桐梓至遵义)晨六点起,六点五十分早餐后,偕允敏、希文、迪生乘1935号车出发。……

4月19日,星期五,(遵义)晚膳后,王禹昌医师来,余托其为希文备必需之药。……

4月20日,星期六,(遵义)晨五点即起,因今日希文搭公路车赴贵阳往广西迁江从军。临行时交与鸡那、阿司匹林、帕马喹及纱布、橡皮胶、红药水等件,又介绍汪济名片。时尚在晨光熹微中。告别时士楷亦已起来送别。希文唯带一小皮夹、一被毡卷与笠帽而已,不胜仓皇之至。余本意欲令希文留遵,预备考陆大,已与陆大教官及万耀煌等说妥。但希文谓:如进陆大,愿由部队保送,不愿以父亲之请托而入陆大,此其主意甚善,余亦未便违拗其意也。……今日校中发去年八月至十二月最高国防委员发给之研究费薪水一成,余得二百七十元,除去希文在林树瑶所支旅费七十元……已无几矣……

5月16日,星期四……前日接希文明片,渠往迁江转永淳前方矣……”

万耀煌,陆军大学教育长,此时陆军大学也在遵义。竺津继承了父亲的性格,不愿走后门,要靠自己的努力进陆军大学。

关于保送竺津入步兵学校射击班之事,转眼半年过去,机会还是没有到来。竺校长在1941年8月17日记载:“今日郭惠苍交来致陈明仁师长函,为希文说项保送至步兵学校入学员班。余即以快信寄往叙永第二预备师师部。”

在8月25日记载:“余托林作函与第二预备师师长陈明仁(子良),嘱有机缘时保送希文入步兵学校学员班或陆军大学,林与陈甚相识云云。谈及杨杰,林谓杨系中国军略家第一人,即日本人亦推许之,杨与林均日本陆大学生。”

林即林薰南,武昌陆军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日本陆军大学中华队第六期毕业。1936年祖父在陆军大学特别班深造时,任该班中将主任。杨杰是祖父就读陆军大学时的教育长。

祖父没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因为发生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大事。他和蒋介石吵了一架,祖父因为士兵服装破烂和第二天蒋介石召见不至,被调离了预二师。

1942年陈明仁离开了预二师,竺津在预二师待到1944年,调任步校助教,后任职国防部第四厅办事,从事翻译工作。1949年5月离开军队,子承父业,从事教育工作,在南京第二中学教英文、又在中华女中政治教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