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夏开始全面抗战,我们全家十口人跟随父亲执教的浙大,一段段向西南迁徙,一路上颠沛流离,终于在1940年到达遵义,1941年又转至湄潭、永兴,终于到了大后方,不再听到警报声、敌机轰炸声,我们的生活逐渐趋于安定,小孩子又可以正常上学了,湄潭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有身处世外桃源般的感觉,这就有了童年的第二段美好回忆,这平静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格外珍惜且记忆深刻。湄潭之美是自然独特的。......
2023-10-07
1937年12月24日,杭州沦陷,浙大开始第二次撤离。学生撤离建德时的计划是分批乘船到兰溪,再步行到金华坐火车。我们到达兰溪时得知金华遭到日机轰炸。当时的队伍就分为两路:一路不再到金华,乘船直接到衢州。第二路从兰溪步行或换乘小船溯梅溪而上到金华。我们一帮男同学,就步行往金华出发。到了金华,只见城内满目创痕,街上空无一人。幸好浙大的接待站还在,我们在接待站住一夜。次日天雨,我们想乘火车西行。但这时车站秩序很乱,客车、货车都已停开,只有一列敞篷货车停在轨道上,车中挤满了难民。有的师生见此情况,不再坐车,结队步行去衢州。我与张羽生、李述明三人也与难民一道爬上车等候开车。一闻警报,赶紧爬下车,跑离车站远避,警报一解除,再回来爬车等候,如是一日数回,疲于奔命。何时开车无处可以打听,又不敢离开,只是忍饥挨饿,但求尽早开车离金华西去。在傍晚的一次警报解除后,我们实在忍不住饥饿,想找一些东西吃,不但空手而回,而且回到火车站时,列车上根本挤不上去了。我们三个人好不容易爬上了火车头后面的煤车,挤坐在煤堆之上。到了晚上,这辆长长的、满载难民、货物的混合列车,终于从金华开出。我们三人挤在一起,撑着雨伞打瞌睡,一觉醒来,手里的雨伞不见了。由于拖车过多,载物过重,行车缓慢,遇到缓坡,机车爬不上去,大家只好下车推车。到达龙游,停车加水,我们趁机向小贩买些糕饼、橘子充饥、解渴,急急爬上车头,边吃边等,机车加足了水,想不到把全部车厢脱钩丢在途中,飞快地开走了,我们三人的这辆单放专列直达江西玉山。这时感到非常疲惫,又冷又饿,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便爬下车头,打算到玉山接待站好好睡一下。在月台上幸遇参军同学俞懋旦,押运汽油去南昌,我们三人就到他的铁皮车厢里的汽油桶上,垫草而卧,一路风雨无阻到达南昌。我们饿了两天,那时吃到了米饭,虽无小菜,还是狼吞虎咽连吃两大碗,同时在南昌找到了浙大接待站,赶上了大部队,结束我们三人的艰苦历程。(www.chuimin.cn)
有关重走西迁路:浙江大学西迁后代纪念文集的文章
1937年夏开始全面抗战,我们全家十口人跟随父亲执教的浙大,一段段向西南迁徙,一路上颠沛流离,终于在1940年到达遵义,1941年又转至湄潭、永兴,终于到了大后方,不再听到警报声、敌机轰炸声,我们的生活逐渐趋于安定,小孩子又可以正常上学了,湄潭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有身处世外桃源般的感觉,这就有了童年的第二段美好回忆,这平静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格外珍惜且记忆深刻。湄潭之美是自然独特的。......
2023-10-07
2007年6月在首访浙大西迁终站永兴、湄潭后,我即萌生要重访西迁各站及1946年东归复员杭州之路。6月即去江西泰和,么弟志平来昌接我后先去吉安,后转大巴去泰和。2008年6月在杭州见到泰和县博物馆馆长肖用桁先生,经他指点,方知此屋是临清书屋,是萧氏族人子弟的私学,是竺校长当年的办公室。中午一时许回到泰和车站,中餐在店主推荐下,吃了当地名产乌骨鸡,从现杀到炖成汤,半小时多,其味真的鲜美,餐后三时哥俩去了赣州。......
2023-10-07
金秋十月,浙江大学电机系发电专业61级新安江同学会在建德举办,我与大学同学们一起寻访了浙江大学西迁办学第一站——建德梅城镇。建德梅城镇副镇长彭思远陪同我们一起参观。后经竺校长等再进一步实地考察,在10月5日的校务会议上以多数票通过二、三、四年级迁移至建德的决议。......
2023-10-07
我们参观了浙大西迁陈列馆,重温了浙大西迁的过程,特别是在湄潭时期,我小时候常跟父亲到农学院,跟着去捕虫采标本,现在只能在陈列馆里看照片了。原农学院病虫大厦牛郎背现状在文庙前留影和敬东在纪念碑前留影在石碑上找到父亲的名字和敬东找父辈名字找到同事二伯杨曦的名字在李万琼老师家和李万琼老师合影参观完浙大西迁陈列馆之后,我们到浙大广场拍照,找石碑上的父辈名字。......
2023-10-07
1928年7月国立浙江大学正式定名,劳农学院改名浙大农学院。1938年10月浙大到达宜山的时候,祖父一家在柳州。1939年秋他收到竺可桢校长的聘书,再任浙大园艺系主任兼教授,于是带领全家从柳州直奔宜山,重返浙大,直到终老。宜山,今称宜州,是浙大西迁路上唯一直接遭过日机轰炸的地方,新建的校舍毁为废墟。幸苍天护佑,师生无大伤亡。宜山也曾是瘴气恶疾猖獗的所在,浙大在宜山的15个月中,师生染病者达三分之一,病逝者近二十人。......
2023-10-07
2013年4月22日,在浙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为我父亲举办的百岁华诞庆贺会上,听到了学校领导、父亲的同事、学生的发言,大家对父亲做了很高的评价:陈先生身上充分体现了浙大的“求是”精神,正是这种求是精神,使陈先生为高等农业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当时我们为之一振:浙江大学的求是校训我们从小就熟悉,但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们对浙大西迁,尤其对父亲在浙大西迁过程中的情况知之甚少。......
2023-10-07
陆建德[1]浙江大学的校史里,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军西征”是最出彩的一章,但是对于亲历者来说,那段经历都被称之为“逃难”。这三样物品都是所谓的“美军剩余物资”。那年11月下旬,祖父率一家四口随浙大迁至“文军西征”的第一站—建德,那是浙大“弦歌不辍”的起点。日军步步紧逼,建德也遭到空袭。不料浙大宣传抗日,竟被日军列入轰炸目标。这次轰炸造成极大恐慌,当晚浙大决定停课两天。......
2023-10-07
徐 正[1]父亲徐道观,祖籍浙江绍兴,1916年,因家道中落,祖父举家迁往江西南昌,在曾祖父曾经为官的江西省衙谋得一小官吏职位,年薪约60大洋。1917年5月17日,父亲出生。入学浙大时的徐道观因突失顶梁大柱,父亲家中生活来源全然失去,当时仅靠典当家产度日。真可谓无心插柳,发榜之时,父亲竟被当时分数要求较高的机械系录取。......
2023-10-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