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浙大西迁后代纪念文集:传承求是精神

浙大西迁后代纪念文集:传承求是精神

【摘要】:2013年4月22日,在浙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为我父亲举办的百岁华诞庆贺会上,听到了学校领导、父亲的同事、学生的发言,大家对父亲做了很高的评价:陈先生身上充分体现了浙大的“求是”精神,正是这种求是精神,使陈先生为高等农业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当时我们为之一振:浙江大学的求是校训我们从小就熟悉,但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们对浙大西迁,尤其对父亲在浙大西迁过程中的情况知之甚少。

王敬东、陈天来[1]

1935年考入浙大农学院的新生在浙大阳明馆前合影,第二排左二为陈锡臣

我们的父亲陈锡臣,1935年考入浙江大学,1937年11月随浙大西迁,1939年7月在宜山毕业并留校,在浙大西迁后留守宜山半年,1940年6月到湄潭,任助教,1946年7月随浙大回到杭州,以后就在浙大农学院任教,直到78岁退休,退休前为原浙江农业大学副校长。

在我们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极其普通而平和的人:白天上班,晚上看书写字,节假日就在家中院子里观察他的小麦的生长情况或为院中的花卉和蔬菜除草、松土。

我们给父亲一个外号——老农民,因为他永远离不开农田和农作物。(www.chuimin.cn)

在我们的记忆中,从来没有看到父亲对工作发过愁;他对生活没有任何要求,也从来没有对任何人发过脾气。

2013年4月22日,在浙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为我父亲举办的百岁华诞庆贺会上,听到了学校领导、父亲的同事、学生的发言,大家对父亲做了很高的评价:

陈先生身上充分体现了浙大的“求是”精神,正是这种求是精神,使陈先生为高等农业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

当时我们为之一振:浙江大学的求是校训我们从小就熟悉,但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它会对浙大师生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对浙大西迁,尤其对父亲在浙大西迁过程中的情况知之甚少。会后,我们翻阅了父亲的回忆文章和相关校史资料,并多次与父亲交谈关于西迁的经历,现将父亲在西迁途中的几个逸事,整理如下: